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题(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题(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9 07: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
B.金刚石
C.二氧化碳
D.氯化钠
2.合肥自2018年1月1日期施行《合肥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下列哪一项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氧化物:
A.NO2
CO2
B.O3
SO2
C.SO3
CO
D.NO2
SO2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氯酸钾
B.海水
C.天然气
D.水
4.我们已学习了简单的物质分类,以下物质中既属于纯净物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后的剩余固体
B.水和冰的混和物
C.硫酸亚铁
D.洁净的空气
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高锰酸钾加热
②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③连接仪器
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将导管移出水面。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④①⑤⑥⑦
B.③②④①⑤⑦⑥
C.②③④①⑤⑦⑥
D.③②④①⑤⑥⑦
6.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相符合的是
A.图①是将一定质量的红磷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是水的电解
C.图③是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图④等质量的Zn和Fe分别与足量的的稀盐酸反应
7.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
B.五氧化磷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
A.Cl2
B.KClO3
C.HCl
D.HClO4
9.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10.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常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白醋与白酒(观察颜色)
B.水与双氧水(取样,加少量二氧化锰)
C.空气与氮气(闻气味)
D.食盐与蔗糖(加水溶解)
1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氢氧根离子:OH-
B.铝离子:Al+3
C.氮原子:N2
D.氧化汞:HgO2
12.将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分别单独加热及与少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图中图a表示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图线b表示纯氯酸钾,其放出氧气质量和加热时间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甲烷
C.金
D.硫酸钠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磷在空气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铜在空气中加热,黑色固体变红
二、实验题
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_;b_______
(2)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相对纯净的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制取装置组合为_____(填对应字母),当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3)兴趣小组集满氧气后进行实验,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16.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部分性质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
A
托盘天平
B
烧杯
C
漏斗
D
量筒
E
胶头滴管
(2)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你在如图1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3)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铁丝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它在集气瓶底部________,然后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火柴点燃,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延伸:小亮同学在上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引起了小亮同学的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哪种粒子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加快呢?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
(猜想与假设)Ⅰ、不可能是H2O,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可能是SO42﹣;
Ⅲ、可能是Cu2+.
(实验验证)如图2所示:
在实验①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___不能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在实验②中加入_______后,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进一步证明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的是_______.
(结论)实验证明,硫酸铜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与交流)Ⅰ、检验实验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写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7.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B__;C__;D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③__;
(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
18.有A、B、C、D四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原子第三电子层比第二电子层少一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以及D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均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
________、B
_______、C
_______;
(2)画出D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以下九种物质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B、Y为黑色固体,X、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箭号表示生成的意思,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X的化学式_____。
(2)Y的用途:_____。
(3)与反应①的反应基本类型相同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四、计算题
20.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最简比)。
21.苯甲醇(化学式为C7H8O)在医疗上曾做溶剂来溶解青霉素钾盐——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由于不断有试验数据显示,苯甲醇与臂肌挛缩存在相关性,会造成患者“青蛙腿”.因此,苯甲醇作为青霉素钾盐注射溶液的方法已逐渐被淘汰。请回答:
(1)一个苯甲醇分子由______________个原子构成。
(2)苯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苯甲醇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结果保留到0.1%)
(4)与18g水所含氧元素质量相等的苯甲醇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B
6.D
7.A
8.C
9.C
10.B
11.A
12.C
13.D
14.C
15.长颈漏斗
集气瓶
BD或CD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等;
16.)BDE
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制得较多的气体
铺一层水或细沙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H2O2溶液中有水
SO42﹣
硫酸铜
Cu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看木条是否复燃
2H2O2
2H2O+O2↑
17.H2O2
H2O
O2
H2
2H2O22H2O+O2↑
2H2+O22H2O
每个分子中含氧原子个数不同或分子构成不同
18.Al
Cl
O
19.KMnO4;H2O2;做燃料和还原剂;②③;水氢气+氧气;
20.(1)4;
(2)13;
(3)89;
(4)2:1。
21.16
21:2:4
77.8%
10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