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运动的水分子
一.选择题
1.3000L氧气在加压时可装入20L的钢瓶中是因为(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2.如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3.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4.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5.一切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说法从微观角度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后水分子运动就停止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馒头发霉,是因为分子发生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
D.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鲁能校园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可以变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金属,所以构成铁的铁原子也是银白色的
B.风送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改变,原子的体积大小发生了改变
D.花粉在水面上运动,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8.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汞受热分解,说明分子可分
B.水在煮沸过程中体积变大,说明水分子变大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45L空气被压缩在9L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9.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0.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 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③它们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④它们为不同的物质 ⑤构成它们的分子相同,但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
1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水分子
C.氢气 D.氢原子和氧原子
12.加压或降温可将氮气变成液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压使分子间间隔减小
B.液氮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氮气和液氮中分子大小不同
D.氮气和液氮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3.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从这一生活经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水分子很小
B.温度较高时水分子的运动加快
C.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水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14.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D.食物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15.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对物质进行研究的基础自然学科。请你运用分子的性质判断,以下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新装修的房子中有异味﹣﹣分子在不断运动
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16.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一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H2O2和H2O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一一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氯化钠分子
17.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征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电解水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8.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1)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B中出现什么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如图2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说明理由 .
19.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三.实验探究题
20.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21.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 。
(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 ,烧杯B的作用是 。
(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 。
四.解答题
22.“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刘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
在进行第二步实验时,他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 ;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A。
4. D。
5. C。
6. B。
7. B。
8. B。
9. A。
10. A。
11. B。
12. A。
13. D。
14. B。
15. C。
16. B。
17. B。
二.填空题
18.(1)由无色液体变红色;氨气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不必要,理由:实验1已把酚酞滴入蒸馏水不变色,说明蒸馏水不会使酚酞变色,故不必要.
19.(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
(2)滤纸片上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浓氨水易挥发,氨分子不停地运动,氨水使酚酞变红;
(3)反衬作用;
(4)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浓氨水
三.实验探究题
20.(1)烧杯,试管;
(2)对比;
(3)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4)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5)有利于环境保护。
21.(1)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2)不断运动;对比;
(3)ba。
(4)更环保,节约药品。
四.解答题
22.蒸馏水遇酚酞试液无明显变化,浓氨水遇酚酞试液变红;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变红。
胶头滴管;酚酞试液;浓氨水;滤纸条上从右向左逐渐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