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实数
第1课时
实数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
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
.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
【教学难点】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我们在前面学过无理数,什么样的数是无理数呢?举例说明?
【教学说明】复习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1、414、、π、-、、0.1010010001…
(相邻两个1之间逐次增加一个0)
【教学说明】学生自己回忆有理数、无理数的分类,为引入实数的概念及分类作好铺垫.
【归纳结论】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根据实数的概念,你能对实数分类吗?
【归纳结论】实数以概念可分为:
【教学说明】通过对实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无理数和实数的理解.
3.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思考:如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和-?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面积为8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因此我们以原点为圆心,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M就表示,与负半轴的交点N就表示-8,如图所示:
这样,我们就分别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出了无理数和-.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归纳结论】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唯一的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实数从正负性又如何分类呢?
【归纳结论】实数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
5.有理数中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有理数,那么实数中有没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呢?举例说明.
6.对于实数a的绝对值,又是什么样的呢?
【归纳结论】设a表示一个实数,则:
【教学说明】使学生通过类比的方式得到实数的相关知识,加深对实数的理解.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18例1.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答案:四个全是错的.
3.实数x满足x+x2=0,则x是(
C
)
A.非零实数
B.非负数
C.零和负数
D.负数
4.当x
时,式子有意义.
答案:≥-5
5.如图,在数轴上表示实数14的点可能是(
C
)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6.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π、-3.1415926、、、3、、0、、、0.5、3.14159、-0.0200200020、13、、、0.10010001…
答案:略.
7.求-
、3-π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解:-的相反数是,绝对值是;3-π的相反数是π-3,绝对值是π-3.
【教学说明】巩固提高.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1、2
题.
本次教学,我坚持从兴趣入手,从差异入手,做到了在细致处求真、求创意,真正地使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体现出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特点,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也非常到位,是比较成功的.
4第2课时
实数的运算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2.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会根据要求进行近似值的运算.
3.能利用计算器比较实数的大小,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无理数的大小,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数感和估算能力.
【情感态度】
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数范围内会运用有理数运算.
【教学难点】
用有理数估算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在有理数范围内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3.你能借用有理数范围内的规定举例说明无理数的绝对值、无理数的倒数、两个无理数互为相反数吗?
【教学说明】复习相关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做一做:填空
设a,b,c是任意实数,则
(1)a+b=
(加法交换律);
(2)(a+b)+c=
(加法结合律);
(3)a+0=0+a=
;
(4)a+(-a)=(-a)+a=
;
(5)ab=
(乘法交换律);
(6)(ab)c=
(乘法结合律);
(7)1·a=a·1=
;
(8)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
(9)实数的减法运算规定a-b=a+
;
(10)对于每一个非零实数a,存在一个实数b,满足a
·b=b·a=1,我们把b叫作a的
;
(11)实数的除法运算(除数b≠0),规定a÷b=a·
;
(12)实数有一条重要性质,如果a≠0,b≠0,那么ab
0.
【教学说明】学生合作交流、探讨,并求出答案.
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展示,并讲解该题的解题过程.
2.两个实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呢?
【教学说明】结合有理数的比较,采用类比的方式得到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3.有理数的相关运算在实数范围内是否适用?为什么?
【归纳结论】对比有理数,对于实数,我们可以得出:
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0;
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
在实数范围内,每个实数a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4.动脑筋:不用计算器,比较与2哪个大?与3比较呢?
【分析】因为()2=5,22=4,且5>4,所以>2;
因为32=9,且5<9,所以<3.
【教学说明】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找到解题办法.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20例2、例3.
2.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的取值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
)
A.x≥1
B.x≤1
C.x>1
D.x<1
3.不用计算器,计算:
(1)2+3-4
解:原式=
(2)2+3-
解:原式=(2+3-1)
=4
(3)3+5-7-2
解:原式=-2
(4)-++
解:原式=
6.已知实数x,y满足|x-5|+y+4=0,求代数式(x+y)2016的值.
解:依题意
当x=5,y=-4时,
解得(x+y)2016=(5-4)2016=1
7.你还会比较+与π的大小吗?
解:用计算器求得
+≈3.14626437,
而
π≈3.141592654,
因此+>π.
8.已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求a-的值.
【分析】由于22=4<5<32=9,估计的大小,可得a、b的值,将ab的值代入代数式可得答案.
解:∵22=4<5<32=9,
∴2<<3,
∴a=2,b=-2,
∴原式=-.
【教学说明】结合有理数的运算,采用类比的方式得到实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是一样的.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3”中第4、5、6、10
题.
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新课标精神,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分要求技巧,应关注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能否依据算理正确地进行计算,能否确认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对于较复杂的实数运算,应关注学生是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因此,注意对运算技能要求作恰当的定位,特别是在开始运算的第一课时,不要提高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