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
主备人: 审核人: 复核人:
学习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掌握西安事变的背 景、经过、结果和和平解决意义。
3、讨论东北沦亡的原因,提高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4、讨论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能够正确分析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风云骤变: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时间是 ,地点在 。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 个多月,东北 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 。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 。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 ,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 。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 。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 , 。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 和十七路军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 。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 ,督促 、 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 ,又叫做 ,发动者 、 。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 解决。党中央派 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 ,从此, 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二、合作探究
1、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2、西安事变中,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呢?
三、活动展示:
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请回答:
(1)这是谁在什么事变后发给谁的命令?
(2)这个命令造成什么恶果?
(3)此材料反映蒋介石对日采取的核心态度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
1、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及职位。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进行抗日的队伍及领导人。
4、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五:拓展延伸: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柳条湖
借口: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结果:(1)日军占领东三省。(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可以从以前的历史痕迹中寻找答案。得 出日本侵华野心的递增性、重复性。
引导二:小组探讨三个问题(1)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军兵力多少?几月后,东北沦陷?(2)东北军为何不抵抗日军而撤兵关内?(3)蒋介石为何密令东北军不抵 抗?
引导三: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沦陷后的东北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中国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的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2)抗日风潮
引导一: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资源拓展、挖掘学生的知识库。
生:杨靖宇事迹、“八女投江”、“十二烈士山”
生:列举一些抗日英雄:佟麟阁、赵登禹、吉鸿昌、马占山、马本斋;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驰骋抗日战场的名将──赵尚志;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永远的丰碑──左权;功勋卓著的将军──徐海东。
引导二: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资料来说明人民、东北义勇军、东北游击队三股势力如何抗战的。
过渡:
从九一八事变中,我们可能看出日本的野心不仅是东三省,而是要独占中国。他占领东北后还步步进逼,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哪里?(──华北)而且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企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推动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
[视频]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
原因:直接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引导一: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整理出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引导二:西安事变发生当年,如果是你会主张杀蒋、放蒋、还是囚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展开一个辩论会。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引导三:强调西安事变的意义,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达标测试:让学生做当堂达标测试。
归纳梳理:出示知识内容整合小结。
总结: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的口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