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数学
课 型
新授课
班级
201、202
课 题
(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几时几分,能在钟面上拨出几时几分,理解1分=60秒。
2、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总结能力 。
3、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提高比较总结能力。
课前准备
一个小闹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信息技术运用
特色设计
一、复习旧知
复习认识整时,回忆时针分针的知识:
时针短而粗,分针长而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圈是一小时。
二、探究新知
1、由整时过渡到几时几分。
在认识了8时整的基础上,出示8时15分,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不同:分针不是指向12,而是指向3;时针不是恰好指向8,而是在8和9之间,靠近8一些。
2,观察钟面。
得出结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3,读时针,看出是几时。
把分针去掉,钟面上只留下时针,单独看时针,看是几时整或是几时多。
小结:当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以前一个数字为准,比如时针在8和9之间,就是8时多。
4,读分针,看出是几分。
“分”是什么?
小结:“分”和“时”都是时间单位,“分”是比时小,比“秒”大的时间单位。
1分钟在钟面上怎样表示?
小结:时针走大格代表一时,分针走一小格代表一分。
怎样读分针,看出是几分?
小结:简单直接的就是数从12起分针走了多少小格,但数有一些简便的方法:
A、2大格2大格地数,也就是10分钟10分钟地数;
B、把钟面平均分成4份,记住上下左右分别是整时,30分,45分,15分,如果分针指向5(是6的前一大格),就是30-5=25分。
方法B的好处在于记住几个关键点,其它的可以以此推理,记忆负担和计算负担都很小,所以比较简便。
5、探究“时”和“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发现:1时=60分。
说一说一小时和一分钟你能做什么,感知一分钟和一小时的长短,同时渗透德育:珍惜时间。
6、读钟面,看出是几时几分。
将前面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就解决了看几时几分的问题,引导学生先看时再看分;
再次强调:当时针在2个数字之间,要读前一个数字。
没有12时60分,它叫一时整,因为时针已经指向1。
在环节2“观察钟面”中,我利用电子大屏图像更大更能看清的优势,用电子大屏展示大钟面图像,并在学习1大格有几小格时,在课件中把1大格的局部放大,从而更加清楚。
在环节3“读时针,看出是几时”中,我利用课件中的元素和信息能灵活的增减变化的优势,把分针“去掉”,只看时针,从而突出关键有效信息,让学生的注意更加有效。
在环节5“探究时和分之间的关系”中,利用课件的动画演示功能,十分直观清楚地展示了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大格的现象。从而得出1时=60分。
在环节4“看分针,读出是几分”和环节6“读钟面,看出是几时几分”中,利用课件可以灵活的圈点、涂色的优势,把钟面上的一小格用颜色突出出来,从而让学生“看到”一分钟。
在环节6“读钟面,看出是几时几分”中,利用课件出题快捷的优势,让学生在上一题还保有鲜活印象时,做下一题,从而能前后对比,发现规律,突破难点,稳固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习
1,首尾呼应,回顾课堂一开始提出的认读8时15分的问题。
2,认读钟面时间,从4时整一直到5时整,强调一下:4时30分又叫4时半,4时15分又叫4时1刻。
3,写时间。
有电子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强调4时5分写成电子计时法4:05,0有占位的作用。
4,用小闹钟拨出指定的几时几分。
四、思维拓展
认读4时16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几时几分
读时针,看出示几时
读分针,看出是几分
1时=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