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一课一练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一课一练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09 10: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
口技是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演员表演时主要模仿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
3.
吉他表演时,演奏者用较大的力拨动琴弦是为调节琴声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频率
D.
响度
4.
如图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5.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
鼓面停止了振动
C.
鼓的振动变快了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
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7.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
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8.
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刚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下表可知
?
A.
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
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
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9.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
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10.
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
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
D.
次声波的频率小于
11.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音调和响度
12.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13.
声纹锁是一种安全作能很高的新型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同样的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14.
古书中对编钟有着这样的记载:“大钟小音,小钟大音",所谓的“大小音”是指
?
A.
音调的高低
B.
响度的大小
C.
音色的不同
D.
以上都是
15.
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它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来判断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24分)
16.
人耳是用来接收
?的器官,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能引起鼓膜的
?,又由于声波传递着
?,所以人们通过它可以对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作出相应的反应。自己把耳朵蒙起来能很清楚地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这种传播声音的方式是
?,耳廓是通过对声波的
?来收集声音的。
17.
音响喇叭的音量开得越大,发现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说明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
?有关;离喇叭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还跟
?有关。
18.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
19.
夜深人静,走进小巷,为什么总像有脚步声跟着自己?白天为什么听不见?答:这是因为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
?
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
?,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
20.
蝙蝠是根据接收到它发射的超声波信号来确定目标和距离的,而这样的声信号人却听不到,这是因为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
?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21.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2.
刮风的时候,若窗户留有缝隙,便会听到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呼啸声越高,这是因为空气振动频率的变化,引起了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三要素)变化。
23.
手机上的声音识别系统能识别手机主人的声音,这个系统主要是靠识别手机主人声音的
?这个特征来发挥功能的。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20分)
24.
梦溪笔谈
中有这样的记载:行军宿营,士兵常用“伏地听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25.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悠扬的笛声是空气
?
产生的;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1分)
26.
汽车从山洞中出来,以
的速度向远离山崖的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汽车喇叭短暂地响了一声,喇叭响了以后,汽车继续向远离山崖的方向运动了
才听到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出响声的时候,汽车距山崖多远?(空气中声速为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A
3.
D
4.
A
5.
B
【解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发声停止.
6.
A
【解析】光滑的墙壁容易反射声波,音乐厅比较大,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影响收听效果。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声波,从而减弱回声。
7.
D
8.
B
9.
C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10.
D
【解析】因为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其频率低于
,不在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声音”。
11.
A
【解析】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12.
C
13.
C
14.
A
15.
B
第二部分
16.
声波;振动;信息;骨导;反射
17.
振幅;听者的耳朵到声源的距离
18.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19.
反射;加快
【解析】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人耳能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
以上,人在小巷行走时,脚步声通过小巷两侧墙壁反射形成回声,小巷较窄,回声不断加快,听起来就像一串串“咚咚”声跟着自己.白天这种回声被周围嘈杂声所淹没,因而听不见.
20.
大于
【解析】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大于人耳听到的频率。
21.
振动;转换法
【解析】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2.
音调
23.
音色
第三部分
24.
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并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所以士兵趴在地上时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
25.
振动;大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月球上是真空的)
第四部分
26.
【解析】已知:;;
汽车行驶时间:
内声音走过的距离:
设汽车响喇叭时与山崖间的距离为:。
第4页(共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