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
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上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
?
A.
发生了光的折射
B.
发生了光的反射
C.
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
光的传播速度发生了改变
2.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
变成了小虫的像
B.
像的中间没有了
C.
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
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4.
凸透镜对光折射能力的大小取决于
?
A.
凸透镜的大小
B.
凸透镜中间的厚度
C.
焦点距光心的远近
D.
凸透镜球面的大小
5.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
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像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6.
如图所示,其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7.
像的成因有三个:光沿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B.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D.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
8.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9.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蓬莱出现的海市蜃楼
D.
匡衡凿壁借光
10.
下列各组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
A.
教室里投影屏幕的投影和蜡烛的烛焰
B.
地球和流星
C.
火炬和月亮
D.
太阳和萤火虫
11.
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
竖直向上移动
B.
竖直向下移动
C.
水平向右移动
D.
水平向左移动
12.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所成的像
?
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3.
太阳光透过玻璃射进屋子的过程中,速度将
?
A.
变小
B.
不变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14.
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15.
一根直立木棒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当人在水面上与人在水面下分别观察这根木棒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不变,水下部分变短
B.
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短,水下部分变短
C.
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长,水下部分变短
D.
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短,水下部分不变
16.
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甲和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甲,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乙,使它与蜡烛甲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C.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
在乙处放置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甲的像
17.
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
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
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绕
前后转动板
B.
改变光线
与
之间的夹角
C.
绕
前后转动板
D.
改变光线
与
之间的夹角
18.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到一点
B.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
C.
放在凹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D.
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凹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19.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
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
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20.
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共20分)
21.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2.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
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23.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她应当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入射到平面镜上时,在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24.
如图是激光防盗系统的示意图,从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束经过平面镜
?
后送至接收器。如有人闯入激光束区域内,激光束就会被隔断,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
25.
如图所示,老和尚不起身便能看到墙外的小和尚。在这里,老和尚利用了
?的物理知识,军事上的
?装置与它的道理类似。
26.
某同学用三个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来研究它们对平行光的作用。研究过程如图中()、()、()所示。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
(2)
?。
27.
如图所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当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将平面镜绕
点顺时针转动
度,反射角将变为
?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变化了
?度。
28.
用一架焦距为
厘米的照相机照相时,底片应放在离镜头中心
?厘米到
?厘米的位置上,被拍摄的景物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29.
判断对错:近视眼患者应配凸透镜矫正。
?
("ד或”√")
30.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
的凸透镜
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线处,将
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刻线处,移动光屏到
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这个像是倒立
?实像。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
换成焦距为
的凸透镜
并保持位置不变,为使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者“右”)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24分)
31.
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
32.
流行期间,学校以及办公室、商店等公共场所,常用一种发出淡蓝色光的灯来杀菌消毒,是何原因?
33.
给你一架照相机,要在同一张底片上呈现某同学的两个像,只许按动一次快门,你有办法实现吗?还需要哪些器材?以一个物点为例画出光线射向照相机镜头的光路图。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6分)
34.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
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
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35.
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2.
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3.
C
【解析】只要物体“发出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就能会聚成像,而且是完整的,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只是被折射会聚成像的光线减少了,因此,影响到的是像的亮度,而不影响它的完整性,因为整个物体上的任何一点都有光透过透镜而折射后会聚成像。
4.
C
5.
A
6.
B
7.
A
【解析】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⑤。故只有选项A正确。
8.
D
【解析】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造成的,故A错误;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C错误;
因为反射时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故D正确。
9.
B
10.
D
11.
B
【解析】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12.
C
【解析】物体离凸透镜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所以,,,
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所成的像也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
,
时,不成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
,
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此题有
种情况:
①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
可能不成像。
只有选项C符合。
13.
D
【解析】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小于真空中的速度,近似取为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在玻璃中的速度大,因此,光透过玻璃射进屋子的过程中,它的传播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14.
C
【解析】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选项说法错误;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B选项说法错误;
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C选项说法正确;
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D选项说法错误。
15.
A
【解析】由于光的折射,无论是在水面上观察还是水面下观察,看到的都是物体升高虚像。所以,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不变,水下部分变短;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长,水下部分不变。
16.
B
【解析】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则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B错误;
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C正确;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乙处换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故D正确。
17.
B
【解析】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或增大,即改变光线
与
之间的夹角,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
故选B。
18.
B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故A错误;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方向都不变,故B正确;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错误;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D错误。
19.
D
20.
C
【解析】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的光被灯笼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灯笼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吸顶灯的面积较大,所以在灯笼影子的边缘是光线较暗的半影区,中间是没有光线的全影区,半影区与全影区没有明显界限,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部分
21.
【解析】先作出端点
、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
,用虚线连接
、
即为物体
的像,如图所示:
22.
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
【解析】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而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
处能看到这个像。
23.
显示光路;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不能
【解析】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24.
反射
25.
光的反射;潜望镜
【解析】小和尚身上反射的太阳光经过镜子和水面的两次反射到达老和尚的眼睛,这样老和尚便能看到小和尚了。军事上所用的潜望镜,就是利用两块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的。
26.
分析()或()或()可得:凸透镜对平行光具有会聚作用。
分析()和()和()可得: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越凸的,对平行光线的会聚作用就越明显。
27.
;;
28.
;;大于
厘米
29.
30.
放大;左
第三部分
31.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整凸透镜与纸间距离,在纸上形成一个亮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到凸透镜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32.
这是消毒灯,能杀菌消毒。发出淡蓝色光的灯能发出紫外线,还有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33.
同时拍摄这位同学和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需要平面镜。
【解析】利用平面镜成像,同时拍摄这位同学和他的像即可。
第四部分
34.
(1)
【解析】声音传播到悬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
由
得汽艇到悬崖的距离:
。
??????(2)
【解析】由题知汽艇由
所用时间:,汽艇行驶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
代入数据:。
35.
(1)
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准确,即甲计时员记时准确
??????(2)
秒
【解析】
米,
米/秒,。
第8页(共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