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光的折射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小亮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可以解释此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
古文“小石潭记”有“全石以为底”的句子,下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看见该现象的原因
?
A.
B.
C.
D.
3.
一位同学站在湖边看见水中的鱼在树枝的倒影中游动,对此现象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B.
人看见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
人看见的水中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
人看见的水中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水杯中的笔在水面处“折断”
B.
月亮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蓬莱出现的海市蜃楼
D.
匡衡凿壁借光
5.
下列各种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一致的是
?
A.
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光的直线传播
B.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光的折射
C.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光的折射
D.
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光的反射
6.
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7.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形影不离
B.
海市蜃楼
C.
日食月食
D.
镜花水月
8.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里,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为
,则折射角:
?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大于
9.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0.
岸上的人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
水中月
B.
水中楼的倒影
C.
水中的鱼
D.
水中彩霞
11.
一根直立木棒漂浮在平静的水面上,如图所示,当人在水面上与人在水面下分别观察这根木棒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不变,水下部分变短
B.
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短,水下部分变短
C.
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长,水下部分变短
D.
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短,水下部分不变
12.
甲、乙、丙三人并排站在池塘边同时正对着前方水下的鱼瞄准射击,结果甲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上方;乙也未击中鱼,射在鱼的下方;丙刚好射中鱼。由此可推断
?
A.
甲、乙均未瞄准鱼
B.
甲、丙均未瞄准鱼
C.
只有丙一人瞄准鱼
D.
乙、丙均未瞄准鱼
13.
中学生身高
,在阳光下照射下影长为
,若此时测得旗杆的影长为
,则旗杆的高为
?
A.
B.
C.
D.
14.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B.
C.
D.
15.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为界面,图中介质标号为玻璃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24分)
16.
在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小明到万州西山公园游玩,在五洲池边从物理角度想起下列问题:阳光下,池边的树和人都在地面留下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池里的鱼似乎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
?形成的像。
17.
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传播方向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则折射角为
?度,界面
的
?(选填“左”或“右)边是空气。
18.
如图,一束光线
从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左面
点处射入,从实心玻璃球的右面射出。现在右图中画出几条折射光线,能正确表示折射光线路径的是
?。(从入射线开始连续填写线段字母)
19.
渔民在叉鱼时,要把叉子对着所看到的鱼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叉去,才能叉到鱼。
20.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选填“”或““”)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薄纸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21.
如图所示光具盘上的现象,光是从
?斜射入玻璃,折射角为
?度,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如果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
?法线(选填“靠拢”、“远离”)。
22.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
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当水面升至
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
点的
?(填“上”或“下”)方;如果水面升至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
点的
?(填“上”或“下”)方。
23.
人站在岸边看到池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
些(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从
?
中射向
?
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30分)
24.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若入射角为
,则折射角是大于
还是小于
?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5.
篝火晚会上,隔着燃烧的火堆看对面的人,会看到他(她)在晃动,为什么?
26.
在海上或沙漠里,有时会在地平线上看到高楼大厦、喧闹的集市,如图所示。其实海上或沙漠中并没有这些景物,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蜃楼。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理,古人认为是蜃所吐之气形成的,而海市蜃楼实际上是一种光学现象。请上网查阅有关海市蜃楼的资料,了解海市蜃楼的各种现象及它产生的光学原理,制作成
,以小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只有D图正确。
2.
D
3.
D
【解析】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的,因此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并且像为虚像,故AB错误,D正确;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而水中树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因此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像为虚像,故C错误.
4.
B
5.
B
【解析】A.由于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利用光的反射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太阳的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C
【解析】(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
(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
7.
D
【解析】形影不离中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日食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镜花水月是指花在镜子中成像,月亮在水中成像,都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D正确。
8.
C
【解析】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里,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若入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为
,则入射角
,折射角小于
。
9.
A
【解析】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
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
10.
C
【解析】水中月是月亮在水中的像,是月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是光的反射,A不符合题意;
水中楼的倒影是岸上楼在水中的像,是楼反射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
水中的鱼是我们看到的鱼在水中的虚像,是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这是光的折射,C符合题意;
水中彩霞是空中彩霞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像,这是光的反射,D不符合题意。
11.
A
【解析】由于光的折射,无论是在水面上观察还是水面下观察,看到的都是物体升高虚像。所以,在水面上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不变,水下部分变短;在水面下观察时,水上部分长度变长,水下部分不变。
12.
D
13.
A
【解析】旗杆影长是人影长的
倍,旗杆高度也是人高度的
倍,旗杆的高度为
。
14.
D
【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
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A
、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15.
B
【解析】光在空气与玻璃的界面处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可能是入射角,也可能是折射角)一定大,所以第一个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后图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第二部分
16.
直线传播;折射;反射
【解析】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来到湖边,小明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7.
一定;;右
18.
、
、
【解析】如图: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
或
是正确的,而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
是正确的。
19.
下方
20.
;变大;顺
【解析】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
端;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
光沿直线传播,蜡烛靠近小孔时,成的像变大.蜡烛顺时针变化时,形成的像,也顺时针变化.
21.
空气;;小于;远离
【解析】光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为
度,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果增大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22.
下;上
23.
浅;水;空气
【解析】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光造成的。
第三部分
24.
小于
;图略
25.
火焰的上方空气不均匀,光线不能沿直线传播,所以会看到人晃动。
26.
海市蜃楼有上蜃景和下蜃景两种现象,学生能够解释出一种的成因即可。本题成果可以以小论文或
形式交流汇报,评价重在学生的参与过程。
第1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