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
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Mg:24
O:16
H:1
Cl:35.5
一、选择题(每题有只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写在下面表格中,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的
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下列选项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
紫色石蕊试液
B.
稀盐酸
C.
pH试纸
D.
纯碱溶液
3.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酸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B.
盐中可能不含有氧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
盐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
4.“可燃冰”〔CH4·(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面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
A.CH4·(H2O)n
是氧化物
B.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
“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氯化钠晶体易溶于水,说明其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易于扩散,所以氯化钠即使在空气中也会因扩散而逐渐挥发
C、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D、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快
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都含有酸根离子
C.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7.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
和NaCl
在超临界水中的溶
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在超临界水的NaCl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
B超临界水种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大于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
D
℃,可得0.04%
的CaCl2
的超临界水溶液
8.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加以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KNO3
B.CuSO4、KOH、NaCl、NaOH
C.Na2SO4、Na2CO3、BaCl2、HNO3
D.NaNO3、MgCl2、KCl、Ba(OH)2
9.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候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如图是“侯氏制碱法”的流程简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只有两种
B.实验中要向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C.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沉淀池中析出大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10.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 ②Na2CO3
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
11.(6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g。
(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P点表示的意是
,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
(4)t3℃时,把80
g物质a加入到200
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5)当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提纯a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是
(6)t3
℃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12.(6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D、E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丁同学的猜想:NaCl和Na2CO3。
(查阅资料)NaCl、CaCl2溶液均呈中性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丁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
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乙和丁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13.(8分
)
威海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氯化钠,海水经蒸发结晶可获得粗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再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⑥将上述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3)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
____;
②____
_______。
(4)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至少两种),母液中还存在
离子(至少四种)。
(5)从晒盐后的卤水中提取重要金属镁。提取镁的步骤如下:
提取Mg的过程中,考虑到经济成本,试剂A最好选用___________。(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试剂B选用____________。写出电解无水MgCl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____。
14.(8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里他们将一定量
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如图
1
所示,(1)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_
_;
(2)同学们发现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
1B
图中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反应评价)你认为上述图
2
中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实质是:
(3)(提出问题
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
1B
图中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反应评价)你认为上述图
2
中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实验
_____,请选择
上述任一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_________。
(提出问题
2)图
1B
图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
B
图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
中加入___。
观察到_____。
B
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
和
H2SO4
经思考,同学们认为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试剂
_____,也能达到相
同的目的。
(拓展延伸)将
C
图试管中的物质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15.(
7分)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盐,多角度看物质可以提高对该物质的认识。
(1)Na2CO3俗称_________;
(2)从类别看,Na2CO3可以看作是某种碱和某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从用途看,Na2CO3可制备某些物质,如Na2CO3+M→NaOH+N,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从组成看,Na2CO3、NaCl均属钠盐,NaCl溶于水显中性,但Na2CO3溶于水显碱性。请完善实验方案,探究上述性质差异的初步原因: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振荡
①_______
Na+和Cl-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取适量滴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②_______,再
(继续操作)
③_________和
④___________
三、实验题(8分)
16.学习盐酸时,老师介绍说:盐酸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那么氯化氢与盐酸的性质是否相同呢?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酸和氯化氢(HCl)的性质是否相同?
【查阅资料】Ⅰ.氯化氢气体除可溶于水形成盐酸外,还可溶于苯(一种液态溶剂)中形成溶液;
Ⅱ.盐酸与氯化氢的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1)【做出猜想】盐酸与氯化氢性质不同.
做出该猜想的理由是_
__.
(2)【进行实验】用盐酸和氯化氢的苯溶液进行对比实验.请填写下表:
实验
现象
解释
分别与蓝色石蕊试纸作用
盐酸
氯化氢苯溶液
分别与氧化铜粉末作用
盐酸
方程式:
氯化氢苯溶液
不发生化学反应
【得出结论】氯化氢与盐酸的性质不同,氯化氢没有酸性.
(3)【交流反思】上述实验探究之后,小刚说:我还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方法验证氯化氢没有酸性.他的实验方案是:用三朵紫色石蕊染成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分别进行如图2的三个实验:
①三个实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_
__;
②若将实验Ⅲ完成后的小花取出,喷上过量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
四、计算题(7分)
17.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8.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聚宝盆,浩瀚的海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
(1)在第①步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步骤②产生的氯化镁的质量与原卤水中氯化镁的质量相比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之一)。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镁固体,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10%的稀盐酸73g(即A点)时,请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
试题答案
B
B
A
B
C
C
B
C
D
A
选择答案:
11:⑴20
⑵abc
⑶t1摄氏度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升高温度
⑷不饱和
⑸降温结晶
⑹a
c
a
〉b
〉c
12.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Fe2+
⑵Fe2O3
+6HCl==2FeCl3
+3H2O
⑶盐酸存在不可能产生沉淀
有气泡产生
乙方案不正确,酚酞比变色不一定溶液显酸性,可能是A
13.⑴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⑵54213
⑶NaCl+NH3
+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
+
H2O+CO2↑
⑷
HCO3-
Na+
HCO3-
Na+
NH4
+
Cl-
⑸Ca(OH)2
HCl
MgCl2=====Mg
+Cl2↑
14.
⑴H2SO4+2NaOH====Na2SO4
+2H2O
H++OH-===H2O
⑵D
C错误,硫酸根离子可能来源于硫酸而不是硫酸钠
或者D正确,溶液不显碱性
⑶石蕊
变红
镁条、碳酸钠等
硫酸钠
15.不变色
走廊的氯化钙溶液
酚酞试液
与碳酸根离子有关
16.离子构成不同
实验
现象
解释
分别与蓝色石蕊试纸作用
盐酸
变红
有氢离子,显酸性
氯化氢苯溶液
不变红
无氢离子,不显酸性
分别与氧化铜粉末作用
盐酸
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方程式:CuO+2HCl=CuCl2+H2O
氯化氢苯溶液
固体不消失
不发生化学反应
不变红
不变红
变蓝
Ca(OH)2+2HCl==CaCl2+2H2O
标准
18.白色沉淀
大
78.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