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诗经》三首
一、关于《诗经》
(一)《诗经》的名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用笙演奏,属于过门曲之类的伴奏 ),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尊《诗》为经,称《诗经》。
(二)诗经“六义”
风、雅、颂、→分类
赋、比、兴。→表现方法
《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是关于《诗经》的六个基本概念,可归纳为两个问题:分类、表现方法。
风,即音乐曲调;国,地区、方域。
十五国风即各地曲调。
十五国风依次为: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 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指东周都城洛阳一带,其余为诸侯国名。
一般认为:“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大雅是西周作品,小雅是西周晚期至东周的作品。
大雅作者多为上层贵族,小雅作者多阶层(上层贵族、下层贵族、地位低微者)。
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
音乐特点是声调较舒缓。
表演形式可能是歌乐舞混一。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之一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朱熹《诗集传》卷一)。
要点有二①铺陈:叙事和描写。②直言:直接抒情表意。
赋即直接叙事、抒情以写景、达意。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朱熹《诗集传》卷一)。
类似于修辞学意义上的比,但不等同,运用更广泛。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之二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朱熹《诗集传》卷一)。
兴有发端与起情两个意思。
烘托环境,创造气氛 。有时也有比喻或象征意义。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之三
(三)《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抒情诗传统
《诗经》中多数篇章是抒情言志之作,只有少数叙事的史诗,者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的风雅精神,即《诗经》所表现出的关注现实,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三、比、兴的垂范
《诗经》的比兴手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均有深远影响。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秋看鱼虫乐
春观草木情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相鼠》译文
作品一
二、作品赏析
《相鼠》赏析
此篇三章重叠,以鼠起兴,反覆类比,意思并列,但各有侧重,第一章“无仪”,指外表;第二章“无止(耻)”,指内心;第三章“无礼”,指行为。三章诗重章互足,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诗经》重章的一种类型。此诗尽情怒斥,通篇感情强烈,语言尖刻,所谓“痛呵之词,几于裂眦”(牛运震《诗志》);每章四句皆押韵,并且二、三句重复,末句又反诘进逼,“意在笔先,一波三折”(陈震《读诗识小录》,既一气贯注,又回流激荡,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号!
《硕鼠》译文
作品二
《硕鼠》赏析
本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运用比喻手法,来揭露剥削者的贪残本性。诗人用老鼠来比喻剥削者,既贴切又形象。老鼠为农民习见之物,家中有,田中有,随处可遇,这正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老鼠的模样是小头锐面,令人见而生厌,并且鬼鬼崇崇,不劳而食,偷窃成性,这正是贪婪无耻的剥削者的绝妙象征。农民在长期的痛苦生活中,不断地观察体验,他们通过反复比较,终于找到了剥削者和老鼠的本质契合点,自然而然地把二者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他们对剥削者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本诗之所以成为《诗经》中的名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运用了恰当而“切至”的比喻,以老鼠比喻剥削者,这比直接叙述和“情绪直言”要具体、形象、生动得多,因而使得全诗富有生活气息,并且有深刻的思想性。
全诗三章,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不断深入,连贯一气,一方面形象地说明了剥削者对农民的掠夺在步步紧逼、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农民由幻想美好生活而终至失望的思想过程,作者双管齐下,井然不乱。
《伐檀》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作品三
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
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
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
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
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
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由于他们
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
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
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
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
一无所有,愈想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责问:“不稼不
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第三层
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
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
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伐檀》赏析
本篇三章复沓,除换韵反覆咏叹,更有力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外,还能起到在内容上有所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便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用,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则说明剥削者对猎获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杂言诗最早的典型。
课堂小结
聆 听 三 千 年 华 夏 先 民 吟 唱
感 受 公 元 前 东 方 文 明 辉 煌
民谣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家有久远的历史。其内容丰富,语言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在言论、新闻不自由的时期,由于正常渠道不通,民谣就产生了广阔的市场。
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民谣、顺口溜或者叫打油诗从来没有断绝过。越到了一个朝代走向衰败时,民谣就越流行。
当今社会处于大转型时期,民谣也是空前“繁荣”,这其中有老百姓们的爱与憎、悲与乐、绝望和幻想……
以前的民谣多是口头创作,靠的是口耳相传,如今,民谣插上了短信、网络的翅膀,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民谣在传播手段上的现代化,究其实质还是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一种主观反映。
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警察横行霸道,欺软怕硬,越来越像地痞;地痞各霸一方,敢做敢当,越来越像警察;流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见风使舵,越来越像流言。
世人都晓倒爷好,倒来倒去全发了;世人都晓赚钱好,道德诚信不要了;世人都晓后门好,路子越走越宽了;世人都晓宴会好,“四菜一汤”吃肥了;世人都晓请客好,反正公家报销了;世人都晓做官好,扯皮胡混百事了;世人都晓公仆好,坐车住房收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