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13. 《苏州园林》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3、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明确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自测——互查——互教
1、作者介绍
2、读准字音。
轩榭( )池沼( )邱壑(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庸俗( ) 镂( )空 蔷薇( )
3、理解词语。
标本: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阅历: 别具匠心: 斟酌:
展示——反馈—导学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的?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自测——反馈——点拨
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B. 自出心裁:自己心里所想到的。
C. 败笔:指失败的文章。
D. 标本:专指生物中用来做样子的东西。
2.下列各项,都能体现语言生动性的是 ( )
①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③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④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⑤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①④⑤
3.填空。
(1)《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___________的__________文。作者叶圣陶,江苏人,现代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___,原题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4)段回答问题。
(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苏州园林的“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4)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5)“鱼戏莲叶间”的诗句出自哪里?把全文默写下来。
回顾——总结——反思
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