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面的物质中,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
蜡、沥青、汞
B.
食盐、玻璃、沥青
C.
松香、蜂蜡、蜡
D.
海波、铝、冰
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
酒精温度计
B.
煤油温度计
C.
水银温度计
D.
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冰比的水的温度更低一些
B.
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C.
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D.
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
露珠的形成
B.
壶口冒“白气”
C.
冰雪消融
D.
湿手烘干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C.
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原来是冰水混合的甲、乙两杯水,现将甲杯放在阳光下照射,乙杯放在旁边背阴处,则当冰决完全熔化前?
?
???
A.
甲杯水的温度比乙杯水的温度低
B.
甲、乙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C.
甲杯水的温度比乙杯水的温度高
D.
条件不足,不能判定
下列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河面上形成雾
C.
深秋,草地上形成霜
D.
严冬,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A.
B.
C.
D.
铺设柏油马路时,需要把沥青由固态熔化成液态.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
A.
B.
C.
D.
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
B.
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
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
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二、多选题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78
水银
357
铅
328
1740
A.
的酒精是气态
B.
铅的凝固点高于
C.
的液态水银吸热,温度不变
D.
气温接近时,可以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有
A.
熔化
B.
液化
C.
升华
D.
凝固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
北方的冬天,手冷时向手心哈气
B.
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容里放几桶水
C.
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
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
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三、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
质量相同的冰比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
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两杯水的温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______,形成“人工雪”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
?
?
?.
A.逐渐升高????逐渐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先降低后升高
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
?
?
?.
A.????????????????????
由表格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
?
??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
?
?
?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
?
?
?.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的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
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
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
实验中把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水浴法的目的是____。
如图甲,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有_______。
探究结果:固体熔化时,若是晶体则温度____,若是非晶体则温度____前两空均选填“不变”或“变化”,但都需____选填“吸”或“放”热。
某同学在做探究“晶体熔化”的实验。
他用温度计测量晶体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只填写序号
该同学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温度
38
43
48
48
48
53
58
此晶体的熔点为____,熔化过程用的时间为____min。
在第6min时它处于____状态,第11min时它处于____状态。
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测量仪器是______
.
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______
.
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实验数据如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象,熔化持续了______min,CD段冰处于______
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蜡和沥青是非晶体;汞是金属,所以汞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B、食盐是晶体;玻璃和沥青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松香、蜂蜡、蜡都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D、铝是金属,所以海波、铝、冰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判断:
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识记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答案】A
【解析】解: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此可知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为、、;
低于煤油、水银的凝固点、,此时煤油和水银都变为固态,无法完成温度的测量,而高于,此时酒精还是液体,能完成温度的测量。
故选:A。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熔点来确定凝固点;温度高于凝固点物质处于液态,温度低于凝固点物质处于固态;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要保证测温物质是液态。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由熔点来确定凝固点并且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以及凝固点的含义解题。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属于一道综合性题型,难度一般。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冰与的水温度相同;
物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解答】
A.的冰与的水的温度相同,故A错误;
B.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故B错误;
C.在温度发生变化时,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有时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故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故C正确;
D.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答】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
D.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熔化的知识,分析物质熔化图象时,既要看温度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更要学会观察关键的温度点和时间点,这样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
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进而可以判断出对应的熔点温度;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成处于液态。
【解答】
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
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这与质量和冰水混合的比例都没有关系。
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原来是冰水混合的甲、乙两杯水,现将甲杯放在阳光照射下,乙杯放在旁边背阴处,当冰决完全熔化前,两杯水里仍然都是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所以甲、乙两杯水的温度相同,都是。
故选B。
7.【答案】A
【解析】解:A、河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A正确。
B、河面上形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
C、草地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D、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答案】B
【解析】
【分析】
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此题考查了对晶体、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
【解答】
沥青属于非晶体;
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符合题意;
C.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
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解答】
沥青属于非晶体;
A.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错误;
B.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正确;
C.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解:A、春季,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减缓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减慢了蒸发,故A错误;
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小冰晶,是晶体,故C错误;
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
霜是晶体;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常见物态变化现象,注重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好题。
11.【答案】AC
【解析】解:
A、酒精的沸点是,当温度是时,酒精变成酒精蒸气,是气态,故A正确;
B、铅的凝固点等于铅的熔点,是,故B错误;
C、的液态水银吸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气温接近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在这时,水银已经凝固,故D错误。
故选:AC。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低于沸点温度是液态,高于沸点温度是气态;
低于凝固点温度是固态,高于凝固点温度是液态。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点和凝固点以及熔化吸热、沸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2.【答案】AC
【解析】解:
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是放热。
故选:AC。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答案】AB
【解析】解:A、冬天,手冷时向手心哈气,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故A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容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故B符合题意;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是利用水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4.【答案】ACD
【解析】
【分析】
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本题考查的是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根据图象分辨晶体和非晶体,并能分析出各自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中考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解答】
A.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EF段是物质凝固阶段,根据晶体凝固特点,放热且温度不变,故C正确;
D.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D正确。
故选ACD。
15.【答案】凝固;放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解答】
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故答案为:凝固;放。
16.【答案】熔化
【解析】解:的冰变成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的冰效果会更好。
故答案为: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在熔化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本题考查了熔化以及熔化吸热,属于基础题目。
17.【答案】相同
【解析】解:
无论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还是放在阴凉处,都是冰水混合物,温度相同。
故答案为:相同。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
不论冰多一些还是水多一些,不论环境温度是高是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
18.【答案】凝固
【解析】解:自然界的雪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造雪机喷射出水雾,微小的水滴遇到冷空气凝固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凝固。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凝固放热。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记住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19.【答案】
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解析】
【分析】
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时,混合液的沸点;
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图象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故选B;
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时,混合液的沸点为;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着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就会升高。
故答案为:;;;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20.【答案】冰;52;
吸热;
使物质均匀受热;
停表;
不变;变化;吸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晶体非晶体的区别、温度计的读数,也考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读数时,首先确定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熔化时吸收热量;
在固体熔化实验中,固体受热应该均匀。具体办法是:采用石棉网、将固体碾成粉末状、将装有固态粉末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加热过程中搅动粉末;
实验中还需要停表来测量时间;
固体熔化时,若是晶体则温度不变,若是非晶体则温度升高,但都需吸热。
【解答】
冰属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属于非晶体,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乙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冰的熔化图象;
零刻度在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每一个小格代表,示数是;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这表明固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中把试管放在烧杯中加热水浴法的原因是使试管受热均匀;
实验中还需要停表来测量时间;
固体熔化时,若是晶体则其熔化时的温度不变,若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但都需吸热。
故答案为:冰;52;吸热;使物质均匀受热;停表;不变;变化;吸。
21.【答案】;
;4;
固液共存;液体
【解析】
【分析】
此题通过考查晶体的熔化图象,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特点的掌握,并能够从熔化图象中总结出相关信息,考查了学生对熔化图象的综合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估计被测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以便测量时正确读数;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留在被测物体中.
由图象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中甲图出现一段温度恒定的时间段,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解答】
由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可知,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由图知,物体从第4到第8分钟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物体是晶体,其熔点为,熔化过程用的时间为;
在第6min时,它处于熔化过程,此时物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11min时全部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故答案为:;;4;固液共存;液体。
22.【答案】液体热胀冷缩;秒表;
状态;
;非晶体;
;液。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根据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无一定熔化温度。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中要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可确定出测量工具;
在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时,不仅要记录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情况;
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及的位置,正确读数;
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
【解答】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探究物质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
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由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属于非晶体;
由丙图知,冰由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5min完全熔化完,用了3min;CD段中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所以冰已熔化完,为液态。
故答案为:液体热胀冷缩;秒表;状态;;非晶体;;液。
第2页,共19页
第1页,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