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之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反证法和归谬法
在学习论证逻辑知识时,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其实弄懂了这个逻辑关系,这点简单的推理论证方法还是很好理解的,下面笔者对这两者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剖析,希望各位能少走一下弯路。
反证法和归谬法
反证法和归谬法都属于间接论证法。因为它们都要用到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所以人们容易混淆,分不清楚。反证法是证明的方法,归谬法是反驳的方法,两者的用途不同。
1.反证法
首先假设某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如:《祝福》我们要论证“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这一论点。其推理过程如下:
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
可是课文中有“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最后一句话。
所以,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思路:先假设该观点为非,由此推出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证明了该观点是正确的。
格式:
主张:“p”正确。
论证:
(1)
设“非p”正确。
(2)
证“非p不成立,
即如果非p,
则q;(由非p引出的推断)
q假,
(由有关知识得到“q是假的”)
所以,
“非p”不成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3)
根据排中律,
由“非p”不成立推出“p”正确。(据排中律,
非p与p是互相矛盾的,
二者不能都假,
既然非p假,
则p必真)
?
运用反证法进行论证应当注意:第一,
反论题必须与自己所主张论点构成矛盾关系,
如果不满足这一要求,
即使论证了反论题不能成立,也难以确定原论题一定是正确的。第二,
必须以有力的论据说明反论题是虚假的或不能成立的,
这样才能真正确立自己所主张论点的正确性。
?
2.归谬法
是为了反驳某一命题,先假定它是对的,
然后由它推出一个或若干明显荒诞的结论,
再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确定被反驳的命题是不正确、
荒谬的,这样间接地否定错误论题的论证方法。
如: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的语言,我们今天还使用它,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
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
大多来自古代社会,
山水草木、
日月
风雨且不必说,就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以史为鉴”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
其推理过程如下:
假设这个人的观点正确,
即:如果现在还用““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的语言”,那么,“会使思想倒退到封建社会去。”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部分来自古代社会,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并未回到封建社会中。
所以,这个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
格式:
反驳论题:p
反驳:(1)设p真
(2)推导,
即如果p,
那么q;
q假,
所以,
p假
?
运用归谬反驳法的关键在于从被反驳命题中引出荒诞的结论,
引出的结论越是荒诞,
反驳的力量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