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编
4616040378404013039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器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理科化
学试题
班
维码或条形码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寸用橡皮擦干净
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4.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缺考标记由老师填涂,学生禁
涂■缺考标记口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理科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B.液态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得到固态油脂
C.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可以发生皂化反应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浓硝酸溅到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皮肤发生了颜色反应
B.误服可溶性重金属盐,立即服用大量牛奶或蛋清可解毒
C.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
D.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3.
将淀粉水解,并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其水解产物的实验中,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有①加热
②滴入稀硫酸
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下各步操作的先后顺序的正确排列是( )
A.
①→②→③→④→①
B.
②→①→④→③→①
C.
②→④→①→③→①
D.
③→④→①→②→①
4.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 )。
A.在高温条件下,用H2还原MgO制备单质Mg
B.在通电条件下,电解熔融Al2O3制备单质Al
C.在通电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Na
D.加强热,使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Cu
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6.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①增加C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8.纳米钴(Co)常用于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CH4(g)+H2O(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
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增大
C.工业生产中采用高温条件进行,其目的是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
D.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H2O(g)能加快正反应速率
9.已知反应:CO(g)+3H2(g)CH4(g)+H2O(g)。起始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充入反应物,不同压强条件下,H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M、N点标记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的ΔH<0
B.N点时的反应速率一定比M点的快
C.降低温度,H2的转化率可达到100%
D.工业上用此法制取甲烷应采用更高的压强
10.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盐类的水解且正确的是
( )
A.HS-
+2H2O
H3O+
+S2-
B.
C.
D.
11.下列事实能说明H2SO3不是强电解质的是(
)
①0.05
mol/L
H2SO3溶液的c(H+)=10-3mol/L
②相同条件下,H2SO3的导电能力比H2SO4弱
③H2SO3不稳定,易分解
④H2SO3能与碳酸钠反应制CO2
⑤H2SO3能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⑥1mol
H2SO3能够消耗2
mol
NaOH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
12.稀氨水中存在着下列平衡:NH3·H2ONH+OH-,若要使平衡向左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措施是( )
①NH4Cl固体 ②硫酸 ③NaOH固体 ④水 ⑤加热 ⑥加入少量MgSO4固体
A.①②③⑤
B.③⑥
C.③
D.③⑤
13.下列溶液中,操作和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操作
现象
A
滴有酚酞的明矾溶液
加热
颜色变深
B
滴有酚酞的氨水
加入少量NH4Cl固体
颜色变浅
C
滴有酚酞的CH3COONa溶液
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
颜色变浅
D
氯化铁溶液
加热
颜色变浅
14.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溶液的pH:c<a<b
B.a、b、c三点CH3COOH的电离程度:c<a<b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a、b、c三点溶液用1
mol·L-1NaOH溶液中和,消耗NaOH溶液体积:c<a<b
15.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化学式
HX
HY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7.8×10-9
3.7×10-15
K1=4.4×10-7
;K2=4.7×10-1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HX、HY两种弱酸的酸性:HX>HY
B.相同条件下溶液的碱性:NaX>Na2CO3>NaY>NaHCO3
C.结合H+的能力:CO>Y->X->HCO
D.HX和HY酸性相同,都比H2CO3弱
16.下列操作会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
B.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
C.加热水至100
℃,pH=6
D.向水中加少量的明矾
17.
25
℃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NH4)2SO4,其中水的电离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④>③>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18.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某温度下,向c(H+)=1×10-6
mol·L-1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c(H+)=1×10-2
mol·L-1。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温度高于25
℃
B.由水电离出来的H+的浓度为1×10-10
mol·L-1
C.加入NaHSO4晶体抑制水的电离
D.取该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中的c(OH-)减小
19.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b点对应的醋酸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a点,此时c(Na+)=c(CH3COO-)
B.25
℃时,加入CH3COONa可能引起由c向d的变化,升温可能引起由a向c的变化
C.T
℃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
D.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K+、Ba2+、NO、I-
20.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B.P点时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21.常温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H+)>c(OH-)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pH=3的弱酸溶液与pH=11的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pH=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500倍,稀释后c(SO42-)与c(H+)之比约为1∶10
D.中和10
mL
0.1
mol/L醋酸与100
mL
0.01
mol/L醋酸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不同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相关因素,多数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C.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进行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23.某温度时,发生反应2HI(g)H2(g)+I2(g) ΔH>0,向三个体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A、B、C中,分别加入①2
mol
HI;②3
mol
HI;③1
mol
H2与1
mol
I2,分别达到平衡时,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平衡时,各容器的压强:②=①=③
B.平衡时,I2的浓度:②>①>③
C.平衡时,I2的体积分数:②=①=③
D.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的时间:①>②=③
24.一定条件下,CO2(g)+3H2(g)H2O(g)+CH3OH(g) ΔH=-53.7
kJ·mol-1;向2
L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2.8
mol
H2反应,图中过程Ⅰ、Ⅱ是在两种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建立平衡的过程中CO2的转化率[α(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点:v正>v逆
B.活化能:过程Ⅱ>过程Ⅰ
C.n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50
D.过程Ⅰ,t2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14分)
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HClO
电离平衡常数
K1=4.3×10-7;K2=5.6×10-11
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下列四种离子结合H+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a.CO32-
b.ClO-
c.CH3COO-
d.HCO3-
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______填序号
????
???
d.HClO+CH3COO-
=
CH3COOH
+
ClO-
用蒸馏水稀释0.1mol/L的醋酸,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___填序号;
?c.??d.
体积均为10mL、c(H+)=10-2mol/L的醋酸溶液与HX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中pH变化如右图所示.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___________醋酸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2分)Ⅰ.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常数K=1.6×10-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
K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已知lg
4=0.6)
(1)a点溶液中c(H+)为________,pH约为________。
(2)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滴定过程中宜选用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在________(填“c点以上”或“c点以下”)。
Ⅱ.(3)若向20
mL稀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则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27.(12分)食醋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剂,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中醋酸含量不得低于3.5
g/100
mL。用中和滴定的方法可以测定食醋中醋酸的浓度,某白醋的醋酸浓度测定过程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
(1)稀释白醋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指示剂从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3)某同学一共进行了三次实验,以下是他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表格中A是_________
,B是__________。?
实验
次数
稀释后白醋
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
A
B
消耗体积(mL)
1
20.00
22.05
2
20.00
21.34
3
20.00
21.30
①数据处理:
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________
mL。?
②若测得稀释后白醋的浓度0.0594
mol·L-1,则该食醋__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4)标准NaOH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准备:
①配制500
mL浓度约为0.1
mol·L-1的NaOH溶液;
②用KHC8H4O4标准溶液准确测定该NaOH溶液的浓度。
(5)称量所需的NaOH固体置于大烧杯中,加入5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该配制浓度约为0.1
mol·
L-1NaOH溶液的步骤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28.(14分)氮氧化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研究氮氧化物的性质对于防治空气污染有重要意义。
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
ΔH<0。实验测得:v正=v(NO)消耗=
2v(O2)消耗=
k正c2(NO)·c(O2)
,v逆=v(NO2)消耗=
k逆c2
(NO2)
,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
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
mol·L?1
c(NO)
c(O2)
c(NO2)
c(O2)
Ⅰ
0.6
0.3
0
0.2
Ⅱ
0.5
x
0.3
Ⅲ
0.3
0.25
0.2
(1)温度为T1时,
k正/k逆=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为T2时,k正、k逆分别增大m倍和n倍,则m___________n(填“>”、“<“或“=”)。
(2)若容器Ⅱ中达到平衡时
c(NO2)/c(NO)=1,则N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3)容器Ⅲ中起始时v正_____v逆(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1时,在1L密闭容器中按照一定比例充入NO(g)和O2(g),达到平衡时NO2(g)的体积分数Φ(NO2)随n(NO)/n(O2)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B、C三点中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________;当n(NO)/n(O2)=2.3时,达到平衡时Φ(NO2)可能是D、E、F三点中的_________。
(
第
2
页
共
5
页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试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D
B
B
C
C
A
B
A
D
D
C
试题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C
A
D
C
D
D
B
D
C
C
C
填空题
25.(14分)(1)增大(2分)
(2)a>b>d>c(2分)
(3)c,d(2分)
(4)b(2分)
(5)大于(2分);大于(2分);稀释后,HX的pH大,酸性弱,对水抑制程度小,水电离程度大(2分)
26.(12分)(1)
4×10-4mol·L-1(2分)
,
3.4
(2分)
(2)
c(2分),
酚酞(2分),
c点以上(2分)
(3)
B(2分)
27.(12分)(1)玻璃棒、胶头滴管、100
mL容量瓶
(2分)(2)无 浅红(2分)
(3)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2分) 21.32(2分) 符合(2分)
(5)可行(2分)
28.(14分)(1)1.25(2分)
,<(2分)(2)20%(2分)
(3)<(2分)?,通过计算可知Qc
=
1.78>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正<v逆(2分)(4)A(2分);F(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