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观察“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
甲、乙、丙、丁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下列做法中最不安全的是(?
?
)
A.
台风来临,渔船要尽快进港
B.
地震发生时,高楼居民应迅速乘电梯撤离到楼下安全地带
C.
被洪水围困,可到屋顶、树上等高处避难,等待救援
D.
遇到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
)
A.
泥石流来临,向地势低处跑
B.
城市地面普遍已经硬化,内涝时放心涉水
C.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D.
寒潮来临,添加衣物,注意膳食,补充营养、热量
我国季风气候容易造成的自然灾害是(?
?
)
A.
地震
B.
台风
C.
海啸
D.
水旱灾害
在一些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的山区乡镇,可能会发生的地质灾害有
A.
滑坡
B.
台风
C.
地震
D.
干旱
如图所示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
干旱、洪涝、霜冻
B.
寒潮、台风、霜冻
C.
干旱、暴雪、沙尘暴
D.
干旱、寒潮、沙尘暴
王林同学绘制了“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
B.
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
C.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
地震发生在室外时,到空旷的地方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下图示意某种地质灾害。据此完成下列题。
???????
上图所示的地质灾害是(?
?
)
A.
地震
B.
滑坡
C.
泥石流
D.
台风
在我国,图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
?
)
A.
东南沿海地区
B.
降水较多的山区
C.
西北内陆地区
D.
气候干旱的盆地
当我们遇到图示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正确避灾方法是(?
?
)
A.
躲在他人身后不动等待救援
B.
逆着流动方向沿沟谷往上跑
C.
顺着流动方向沿沟谷往下跑
D.
垂直于流动方向往山坡上跑
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图是防灾减灾日的图标,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
乘电梯逃生
B.
在室内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
C.
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护住头部
D.
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
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
台风
B.
寒潮
C.
地震
D.
干旱
以下自然灾害和旱灾不同类的是( )
A.
洪涝
B.
地震
C.
台风
D.
寒潮
读“如图?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完成小题。
甲、乙、丙、丁四个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干旱、台风、寒潮、洪涝
B.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C.
洪涝、干旱、寒潮、台风
D.
寒潮、干旱、台风、洪涝
冬季,我国多地开启“冷冻模式”,很多学校教学楼北侧大门进入冬季封闭模式。据此推断这些学校冬季盛行风向是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A.
地震来临时,迅速坐电梯逃生
B.
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
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发生的灾害是()
A.
寒潮
B.
台风
C.
沙尘暴
D.
梅雨
受冬季风影响形成的气象灾害
A.
洪涝
B.
地震
C.
寒潮
D.
台风
观察“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
甲、乙、丙、丁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读“常见灾害的逃生和自救方法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常见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填名称)
(2)图①所示的逃生方法(顺着泥石流流动的方向跑)显然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逃生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⑤和图⑥中遇到地震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洪水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室内进水前,要及时切断电源
B.洪灾时中小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
C.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等发出求救信号
D.在旅游景区遭遇洪水时,要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
读“影响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图”,回答问题。
(1)深受寒潮影响的①是______省(区),该省(区)农业部门以______为主。
(2)寒潮路径
B
跨过②______(山脉)-淮河,到达③______平原。
(3)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受______(台风、寒潮)的影响,⑤地耕地类型以______为主。
(4)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带来巨大影响,试举一例:______。
读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______。(多选)
A.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B.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
C.落差大,水流急
D.人工裁弯取直河道
(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的重要作用是______。
(3)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有:①______;②______。
(4)黄河在上游的河套平原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为什么长江不会发生凌汛呢?______。
如图为某年中国5.0级以上地震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我国海洋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请在图中标出我国两大内海。
(3)图中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______,其简称是______。
(4)该年我国等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______(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______。重庆市与______(省级行政区)的交界处在该年发生过一次
5.0~5.9级地震。
(5)我国第一大岛______地震频繁,原因是其位于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把图上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
【解答】
寒潮的发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东部河流中下游平原;干旱以北方地区最为突出,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选C。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解答】
台风来临,会带来狂风暴雨,渔船要尽快进港避风;地震发生时,往往电路受损或避免火灾停电,高楼居民不能乘电梯撤离;被洪水围困,可到屋顶、树上等高处避难,等待救援?;遇到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B错误,符合题意,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治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怎样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是解题关键。
【解答】?
A.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A错误。
B.城市地面虽然普遍已经硬化,但内涝时也要小心涉水,故B错误。
C.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摔死的危险,躲在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下面,故C错误。
D.寒潮来临,添加衣物,注意膳食,补充营养、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常见的自然灾害是解题关键。
?【解答】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旋涡;海啸通常是由地震、滑坡和火山喷发引起的;我国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由于季风的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样,故季风气候易发生旱涝自然灾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在一些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的山区乡镇,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台风、干旱属于气象灾害,A对,BCD错。
???????故选A。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自然灾害,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自然灾害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导致甲气象灾害的四个成因体现春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故为春旱,乙受冬季风影响,且是沙尘暴的成因之一,故为寒潮,丙的成因之一为接近沙源地,因而为沙尘暴,D对,ABC错。
???????故选D。
7.【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解答】
甲图例是寒潮,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乙图例为台风,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丙图例为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丁图例为干旱;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分析】
本题考查防灾减灾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解答】
A.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乘电梯逃生,乘电梯会有被困在里面的危险,故A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台风来临,渔船马上进港避风,避免台风带来的危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发生泥石流时,为了躲避泥石流带来的危害,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地震发生时,在室外时,马上跑到空旷的地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主要的自然灾害,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自然灾害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地质灾害为泥石流,C对,ABD错。
?故选C。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自然灾害,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自然灾害是解题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降水较多的山区,B对,ACD错。
?故选B。
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确的防灾方法,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正确的防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当遇到泥石流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垂直于流动方向往山坡上跑,D对,ABC错。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点。
【解答】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待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所以A项行为不可取,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解: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震、火山等,而台风、寒潮、暴雨、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故选:C。
中国的自然灾害。根据不同的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灾害,可分为两大类,地球内力作用引发的称为内动力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地球外部动力引发的称为外动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理解答题即可。
14.【答案】B
【解析】解: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滑坡、泥石流、火山是地质灾害。
故选:B。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本题考查了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学生要理解记忆。
15.【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自然灾害,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自然灾害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甲是来自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冬半年影响我国的寒潮灾害,乙是来自太平洋,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的台风,丙是主要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丁是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等地区的干旱灾害,B对,ACD错。
???????故选B。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自然灾害,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自然灾害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影响我国的季风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其中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季风(西北风),所以这些学校冬季盛行风向可能是西北风,B对,ACD错。
???????故选B。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确的防灾方法,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正确的防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地震来临时,不能迅速坐电梯逃生,滑坡发生时,不能近观震撼场景,台风来临时,不能再广告牌下避风,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D对,ABC错。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我国的自然灾害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
6—?8
次,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袭击中国的台风常发生在
5—10
月,尤以
7—8
月为多,所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经常发生的灾害是台风,B对,ACD错。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有关我国的自然灾害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是解答此题关键。
【解答】
受冬季风影响形成的气象灾害是寒潮,洪涝和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形成的气象灾害,地震是地质灾害。C对,ABD错。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甲图例是寒潮,乙图例为台风,丙图例为洪涝,丁图例为干旱。
故选:C。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长江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所以洪涝灾害频繁;华北平原人口和耕地密集,城镇和工矿企业众多,但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严重的旱情。黄河水量“入不敷出”,下游干流经常断流。
考查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1.【答案】(1)泥石流?
?
山崩?
?
地震(可互换)
(2)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跑(向两侧的山坡上跑)
(3)⑥
(4)AC
【解析】(1)本题考查常见自然灾害种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地质灾害的类型是解题关键。地质灾害是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如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火山、地热灾害等。图中常见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泥石流、山崩和地震。
(2)本题考查在灾害发生时逃生方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泥石流的正确逃生方法是解题关键。图①所示的是泥石流,正确逃生方法是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高处跑(向两侧的山坡上跑)。
(3)本题考查地震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地震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解题关键。如遇地震,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可以抱头、闭眼蹲在安全的角落。图⑤中旁边有广告牌等物体,图⑥中是在安全的角落保护头部、蹲下,图⑥是正确的自救方法。
(4)本题考查洪水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洪水灾害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洪灾时中小学生不能参加抢险活动,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水深,危险,不能沿山谷中的旅游线路撤离,故BD错误;室内进水前,切断电源,巧借身边物品发求救信号,故AC正确。
22.【答案】内蒙古自治区?
畜牧业?
秦岭?
长江中下游?
台风?
水田?
冻死牲口或农作物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1))①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多数地方水草丰茂,是广阔的草原牧场,这里牛羊成群,毡房(蒙古包即毡房的一种)点点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寒潮路径B跨过②秦岭-淮河,到达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东南沿海主要受台风的影响;⑤是江西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4)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带来巨大影响,如冻死牲口或农作物。
故答案为:
(1)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
(2)秦岭;长江中下游;
(3)台风;水田;
(4)冻死牲口或农作物。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4℃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考查寒潮天气对我国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23.【答案】AB?
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
【解析】解:(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夏秋季节洪涝灾害频繁,其原因有: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汛期长、水量大;人们的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所起的作用是: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主要原因是黄河下游是“地上河”;黄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建国后,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确保了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体措施有: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固黄河大堤。
(3)黄河在上游的河套平原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经常发生凌汛现象,长江不会发生凌汛的原因是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
故答案为:
(1)AB;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
(1)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集中;河流汛期长、水量大;人们的围湖造田,湖泊蓄水泄洪能力降低;三峡大坝建成后,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2)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治理黄河的措施有:植树种草,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无结冰现象。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长江与黄河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长江与黄河不同河段的特点等,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黄海?
南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四川省?
成都?
贵州省?
台湾岛
【解析】解:(1)读图可得:①是黄海,②是南海。
(2)我国两大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其中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
(3)图中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简称是新。
(4)据图中图例分布可得,该年我国等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其行政中心是成都。重庆市与贵州省的交界处在该年发生过一次5.0~5.9级地震。
(5)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该岛屿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
故答案为:(1)黄海;南海;(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4)四川省;成都;贵州省;(5)台湾岛。
(1)①是黄海,②是南海。
(2)我国两大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3)图中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据图中不同图例分布位置解答。
(5)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分布、不同海域的分布,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序号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牢记即可。
第2页,共18页
第1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