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9 15:4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古诗阅读作文专项练习
一、古代诗歌五首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 “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此栖迟三年谪宦,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②栖迟:停留,居留。③楚客:这里指
客居楚地的贾谊。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⑤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
赋》凭吊屈原。
2.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
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岳阳楼记》
2016年河北(非课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方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
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
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人名)。(2分)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 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①天 涯 海角 涯:________②日 薄 西山 薄:___________
③白头 偕 老 偕:________④如 临 大敌 临: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
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名著导读
《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__(朝代)的小说家,《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它是以________为主要题材,它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全书的高潮部分是___________;全书的低潮部分是:___________。绰号豹子头的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_____设计误入_____,刺配沧州,后雪夜上_____。
四 、现代文阅读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饺,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④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⑤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二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⑥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 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 红豆啦 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辟辟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手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⑦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裹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自: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有删改)
1.根据文中④⑤⑥段的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4分)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 童年的蛙声 中,她在 稻田的荷香 里,
她在 中,她在 里,
她在 中,她在 里。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5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4分)
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 固 执 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4.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写作
人们常用“大智大勇”来夸奖一个人的非凡才能,到底何谓“勇”?是敢于面对困难,还是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抑或是战胜自己的怯懦?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齐说,人只要有勇气,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她就是凭着一股勇气,采访了诸多国家首脑,如里根、邓小平等,为人们做岀了榜样。抗疫阻击战的大旗下逆行者”“后勤者”“留守者”正是这样一群有勇气的人。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一、古代诗歌五首
1.【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
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
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
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
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
伤,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
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
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
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
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
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第二问: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
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
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
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
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本题不能作简单
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
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
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忧虑之情;“无家问
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
忧虑之情;“戍鼓断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忧虑之情。
【答案】
(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
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
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
渴望社会安定。
2.【答案】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尾联更
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
二、古文《岳阳楼记》
1.北宋(宋代)范仲淹
2.①前人之述/备矣。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①边②迫近③一起④面对
5.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倾斜,船桨折断。
6.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
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7.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
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
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三 、 名著导读
施耐庵 元末明初 章回体长篇白话 农民起义 官逼民反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魂聚蓼儿洼 林冲 高俅 白虎堂 梁山
四 、现代文阅读
【知识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文章主要描写了在田埂上摔跤后看虫儿排队,稻田与荷田做邻居,看菜地里的葱行,听见豆荚炸裂声,田亩被房地产全部收购等乡村生活的片段,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以父亲为代表的世代农民对田园乡村的热爱与眷恋,也写出作者对现代文明逐渐吞噬的农村文明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解答过程】1.本题考查对句式仿写的能力。解答时,须先分析前后句子的结构,保持句式上的一致,同时注意仿写句内容上的合理性。
本题可以分别从④⑤⑥段分别提取出富有诗意的意象,加以概括即可。第⑤段可以概括出“菜地的葱行”“秀才的诗行”,第⑥段可以提取出“豆荚的爆裂声”加以比喻可以概括为“豆荚的笑声”,“蛐蛐的叫声”加以比喻概括为“蛐蛐的琴声”。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理解能力。解答时,抓取关键词判断出修辞手法,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手法。作用在于能令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葱行拟人化,表现出在乡间,万物皆有灵气,优美地表现出乡村的不同季节的景观;运用排比的手法,表现了葱地里的葱整整齐齐一年四季从未改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注意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分析。
固执,表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一直不予改变。这里形容父亲把一生献给了土地,发自内心热爱着土地,热爱着田间的花草鱼虫,表现了以父亲为代表的世代农民对田园乡村的热爱与眷恋。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先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情感,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对文章题目的含义及其于全文的表达效果加以概括。
文章主要描写了恬静美好的乡村生活,以及田园生活对作者的启示,这些描写本来亲切可感,可是作者却把题目定为《远去的乡村》,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已经是作者的回忆了,从时间上来讲已经“远去了”;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前的田园生活也会渐渐消失,是一种越来越远的生活,因此是“远去的”;最后,这样的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菜地的葱行;秀才的诗行;豆荚的笑声;蛐蛐的琴音。
2.运用了拟人(比拟)、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葱行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行为,更生动、优美,充满了诗意。排比句式的运用,表现了菜地里的葱的整齐优美,把作者对乡村场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3.“固执”一词在这里是“执着”的意思,写出了父亲对土地的不舍,表达了父亲及世代农民对乡村田园的热爱、依恋。
4.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相对现在而言,那确是“远去的”了;“远去的乡村”留有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重要词语含义、修辞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对句式仿写的能力。其中第(3)题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抓取关键词判断出修辞手法,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五 、写作
范文:
勇气
勇气是一种力量,给予我们冲破困境的动力;勇气是一种精神,时刻指引着我们勇于突破;勇气更是一种品质,深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从一言一行之中彰显出来。勇气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浑然一体。
勇气不是意气。许多知名的猛士,他们拥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力量与胆识。但是其中有一些人,只是鱼目混珠地处在其中,这些人拥有的并非勇气,而只是意气。李逵杀虎,固然值得我们为他高超的武艺喝一声彩,但在他动辄便结果一家老小的性命时,又怎能称得上“勇”字?勇气,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操守与胆量的结合;而意气,是只要顺心,便可为之。两者虽然相似,却在认知层面上存在着差异。可以说,意气与勇气只有形似,但绝不可混为一谈。
而在勇气之中,也可以分为几类。有“壮士断腕”式的果敢之勇,有“割肉喂鹰”的仁爱之勇,更有“精忠报国”的守节之勇。这几种勇气,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在历史与文学上有许多事迹为我们知晓。
果敢之勇源于“果断”,是断绝力的体现。这类勇气,体现出一个人的急智与突破本能的勇气。诸如项羽破釜沉舟、曹操割须弃袍,这类勇气可以在刻意练习后为我们所拥有。仁爱之勇多见于神话传说,他们体现出人类所拥有的仁慈之心,常常发生在神或宗教领袖的身上。割肉喂鹰、投身饲虎,还有将肉体与血液化为饼与酒供众生享用等等,这一类勇,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的高洁品质。还有最为人们崇敬的守节之勇,这种勇气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频率极高,常在朝代更迭时从无数爱国志士的内心深处爆发出来。宋朝的一些旧臣在蒙古南下之际,因不愿屈从而在崖山投海,相传有数万之众,海上尸体遍布。而近代在日寇入侵之时,中华儿女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带来了胜利的光明。在明知自己不可为,却因为民族大义与操守而奉献生命的勇气,是十分令人钦佩的。这种勇气并不会因为身处和平年代而消失,而是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精神深处。
勇气小到每个个体,大到民族、国家,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精神。往古来今、四方上下,处处都存在着这种精神品质。它超越了言语的界限,通过每个人切实的行为相互联系,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