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9 15:5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居易的诗歌影响广泛而深远,晚唐张为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白氏获得这样的
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原则回
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获得了后世广泛共鸣。
我国在魏晋时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对文体、内容等的研究使文艺开拓出新的天地。但过
犹不及,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一直存在。如六朝骄文讲求对偶、声律,脱离生活
中唐“大历十才子”追求丽辞、精于雕琢,反映的生活较为狭缢。而唐自安史之乱后,进入藩镇割据、
民不聊生的阶段,文人们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背离了士人的责任,也扭曲了文艺的主要功用。
于是韩愈、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务求恢复文章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传统;白居易、
元稹等发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承续《诗经》和汉魏乐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功能。
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还提出一些相关的主张,如诗歌应“救济
人病、裨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白居易的诗文创作忠实地践
行了他的上述理念。不论他在入仕初期,还是在朝为左拾遗,抑或被贬地方,都有许多作品
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如《新制布袭》言:“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
无寒人。”悲情伓与杜甫一脉相承。白居易的讽谕诗是他现实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其中《观刈麦》
《卖炭翁》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名篇。而其讽谕之作中却绝无怨毒,只是“愿得天子知”
以达到辅助君王革新天下的目的。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相关,
他在诗歌创作中力避艰涩,追求平易,形成了朴素的美学风格。关注现实、语言平易并不意
味着艺术性减弱,他认为“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他非常重视以和谐的韵律连缀诗
章,《琵琶行》《长恨歌》等作品皆为平易而美的佳作。
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史,那些获得崇高声誉的文学艺术家,如屈原、庾信、杜甫、陆游、
辛弃疾、郑板桥等,也多是和白居易一样,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起,就形成了抒写人生、关注现实的传统,
后经历代诗教的强化,遂成为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这样的美学传统,应该在新时代被发扬光大,并
被赋予当代内涵,使文学艺术总能反映当代人民的悲欢、时代的风云,成为裨补时阙、塑造民
族灵魂的丰厚滋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