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单元检测题(一) 11年秋
(范围:第15-16章 )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2ⅹ45=9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答案
1.列除哪项外都是野鸭的运动方式
A.跳跃 B.爬行 C.行走 D.游泳
2.鱼类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3.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下列说法最确切是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摄取食物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
4.鸟类的运动器官是
A.羽毛和翼 B.羽毛和足 C.足和翼 D.翼和胸肌
5.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A.环境造就了生物 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6.关于长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骨膜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有关
B.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C.幼年时骨髓腔内的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D.成年后骨松质的腔隙内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
7.红骨髓的主要功能是
A.营养骨质 B.产生骨细胞 C.制造血细胞 D.贮存养分
8.以下哪项不属于中轴骨
A.脊柱 B.肩胛骨 C.胸骨 D.肋骨
9.在正常情况下,构成黄骨髓的主要成分是
A.造血细胞 B.上皮细胞 C.脂肪细胞 D.神经细胞
10.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
A.关节的变化 B.关节的牵拉
C.骨髂肌的牵拉 D.身体位置的变化
11.下列有关人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不受剌激也能收缩 B.只有肌腱收缩,才能牵引骨绕关节运动
C.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
12.王明同学的身高早上时有157厘米,晚上却变成155厘米,原因是
A.椎间盘有弹性 B.脊椎有生理弯曲 C.骨胳肌收缩 D.骨干缩短
13.一群蜜蜂中,存在社会分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蜂后能分泌一些物质来控制工蜂生殖器官的发育
B.工蜂负责卫生、防御、采蜜、筑巢等工作
C.雄蜂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专门与蜂后交配
D.工蜂之间不需通讯就能高效工作
14.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猴子能够表演节目 B.鹦鹉能模仿人类说话
C.警犬可以嗅出毒品 D.婴儿碰到乳头时吸吮
15.有些动物有贮食行为,有的动物没有贮食行为,因此,贮食行为
A.是没有必要的 B.对具有贮食行为的动物是很有必要的
C.可有可无的 D.对任何动物都是必要的
16.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 B.家养状态下 C.野外自然状态下 D.笼子里
1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青蛙的皮肤能辅助呼吸 B.鲫鱼体表有鳞片
C.袋鼠有个育儿袋 D.鹿站立着睡
18.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北极熊冬天产仔
C.绿海龟每年到惠东港口越冬 D.母狮饿了便去捕食羚羊
19.在白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取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
20.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尺蠼拟态 B.蜜蜂采蜜 C.狼食小羊 D.公鸡争斗
21.当我们用观察法研究鸟类的育雏行为时,发现其中一只小鸟总是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此时我们应该
A.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外界的影响
B.将小鸟从巢中取出,人工喂养
C.模仿亲鸟,给该小鸟额外补充食物
D.从巢中取出其它小鸟,增加该小鸟从亲鸟处得到食物的机会
22.鸟类繁殖季节里,亲鸟如捉到毛虫,它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这属于
A.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攻击行为
23.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气味的行为属于
A.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 C.领域行为 D.攻击行为
24.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乌贼喷出墨汁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
25.一位老人,手中提着喂小雁的食物,身后追随着一群竖一字排列的小雁(下图),这是课本中一个动物行为例子。请分析,这个例子小雁的行为就是
A.领域行为
B.学习行动
C.节律行为
D.迁徙行为
26.下列各种动物行为中,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
A.老鼠经过训练很快走出迷宫 B.小狗做“算术题”
C.母牛哺育小牛 D.小猴做花样表演
27.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法和实验法 B.对照法和杂交法 C.解剖观察法 D.建立资料库
28.下列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的是
A.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B.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C.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D.廷伯根对银欧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29.下列哪一项是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特点
A.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 B.在人为改变外界条件下进行
C.在不施加任何人为影响条件下进行 D.在动物生活中实地进行
30.对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的是
A.骨膜 B.骨髓 C.骨松质 D.骨密质
31.下列哪种行为是后天性的
A.蜘蛛结网 B.蜜蜂筑巢 C.鸟类孵卵 D.狗熊骑车
32.对动物运动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呼吸系统 B.神经系统 C.泌尿系统 D.循环系统
33.无论对儿童、青少年还是老年,钙对人体的作用都是重要的。人体中最大的“钙库”是
A.小肠 B.骨 C.皮肤 D.肌肉
34.张爷爷下楼梯时不小心摔断了股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骨中有机物超过 1/3 B.老年入骨中无机物少于 2/3
C.老年人骨硬度小,弹性大 D.老年人骨硬脆,弹性小
35.关节在运动中起的作用是
A.联系 B.支点 C.支持 D.杠杆
36.骨在运动中的起的作用是
A.联系 B.支点 C.支持 D.杠杆
37.下面关于哺乳动物关节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关节窝和关节腔组成 B.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C.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 D.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38.一段时间后,小鸟对立在田间的稻草人不再警惕和害怕,这种行为是
A.印随学习 B.习惯化 C.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
39.为动物运动提供氧和营养物质的系统是
A.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B.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C.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40.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
A.骨、关节和骨胳肌 B.骨、骨连结和骨胳
C.骨、骨连结和骨胳肌 D.骨、骨质和骨胳肌
41.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能自动断落,断落的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42.下面哪个部位的骨连结是没有活动性的骨连结?
A.肩 B.肘 C.脊椎骨间 D.颅骨间
43.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吃饱后,往往对老鼠的叫声也不能引起反应,这说明
A.猫的行为刺激只来自身体内部 B.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迟钝 D.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44.在狮群的社群行为中,最占优势者
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最后享用食物和配偶
C.往往是雌性个体 D.没有责任、不用做工作
45.某种鸟类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为实验结果
表: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比率
蛋壳与蛋的距离(cm)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比率(%)
15 63 87 42
100 48 102 32
200 32 118 2l
根据表中的数据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
C.蛋壳离蛋越远,越可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吃掉的机会越大
46.在攻击行为发生之后,争斗的两只动物个体之间( )
A.一个死亡,一个胜利
B.一个完成好无损,另一个受伤后退却
C.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伤害,以一方的屈服而结束争斗
D.直到两败俱伤,并且其中一方表示屈服而结束争斗
47.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佛里施 B。廷伯根 C.劳伦斯 D.法布尔
48.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
4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 )
A 攻击行为 B 贮食行为 C 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
50.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学习行为
B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是领域行为
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攻击行为
D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月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