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社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第一课时4.1.1《认识计算机与程序》和4.1.2《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和二进制代码的作用,了解计算机语言的发展;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使用常见程序软件,本课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揭开程序的实质,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内在机制和作用。为学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奠定基础,调动学生学习运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可以熟练使用常用应用程序完成简单的信息加工任务,对程序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对程序与计算机的关系没有理性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完了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前三章,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和部分信息的加工方法,具备了使用常用应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节内容涉及的是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编程的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同时学生因为在初中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对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普遍陌生,对自己编程来解决问题,既感觉新奇有趣,又担心程序设计的技术难度,自己不能适应。鉴于这样的情况,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全认识计算机编程,但让他们在修改程序的基础上,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
2.通过在VB中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了解计算机执行程序代码的过程,体验程序的作用及编程环境,感受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
程序代码的作用
难点:计算机程序代码的功能与作用
VB的初步使用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设计旨在在学生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运行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感受程序的魅力和强大作用,产生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此,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演示法、成品分析法、体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我首先以情景引入,幻灯片放映:信息加工与表达作品,告诉学生目前我们都是在用现成程序解决通用问题,计算机为什么这么听程序的话呢?计算机是如何执行程序的?计算机跟程序又是什么关系呢?出示课题,进入新课: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体验加密程序?而后设疑: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实现加密的?跟着介绍VB,进而讲解加密解密原理,解释代码,学生体验将加密程序更改为解密程序,并解密m2.txt,然后参照书77页第5、第8步保存文件。在学生尝试修改画函数图像.frm后,与学生一起总结,结束课程,实现教学目标。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媒体的情况
(1)学生通过教师PPT出示要求,完成下发练习。首先所有学生完成对m1.txt文件加密的运行体验,初次体验程序的作用;其次,将加密程序修改为解密程序并解密m2.txt;再次,学生参照书77页第5、第8步保存文件;最后,学生尝试修改画函数图像.frm,实现不同功能。
在完成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对能力弱的同学予以适应的辅导,对于普遍性问题时可进行集体分析、指点。
(2)使用幻灯片展示。
六、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1.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媒体运用
情景引入
幻灯片放映:信息加工与表达作品。复习、引入:
word
、excel、
powerpoit等这些信息加工工具都是现成的程序,我们正是利用这些程序解决了生活中的通用问题,计算机为什么这么听程序的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计算机是如何执行程序的?计算机跟程序又是什么关系呢?
观察、思考。
告诉学生目前我们都是在用现成程序解决通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计算机与程序的关系?
控制全体学生,用幻灯片放映:信息加工与表达作品。
新授
一、认识计算机与程序(一)提问:1.计算机各部件是如何配合工作的?2.计算机中数字电路的表示方法怎样?3.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74页4.1.1认识计算机与程序,并思考。
明确基本概念,让学生充分理解程序的作用。
1.用幻灯片出示问题。2.幻灯片演示交流讨论结论
(二)交流讨论
学生表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
表述自己观点,结合教师讲解,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
二、体验程序的作用及其编制环境(一)初步体验程序作用及VB工作环境以前我们都是用通用的计算机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没有现成程序软件,我们就要自己编写程序解决问题。今天老师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1.出示幻灯片:加密文本文件的案例2.学生体验:用加密.exe程序加密m1.txt3.设置疑问,介绍VB编程环境。4.学生尝试打开加密工程.frm,体验VB环境。5.动画讲解加密解密原理。6.任务:要求学生参照教材77页图4-7将加密工程、frm修改为解密程序,并解密m2.txt。
1.思考保障文件安全的方法。2.运行体验加密程序3.修改程序,解密m2.txt。
1.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迫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2.通过修改编译运行,体验VB编制环境。3.体验程序的作用
(二)对比分析程序代码1.对比分析加密解密程序代码。2.任务:参照书77页第5.第8步保存文件。3.分析、总结:VB不同保存方式,适用阶段。
1.指出加密解密关键语句:c$
=
Chr(Asc(b$)±10)2.保存文件。
通过简单分析基本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幻灯片对比分析加密、解密程序代码。
(三)提出新任务1.
打开F:\画函数图像、frm试修改代码,观察变化。2.分析程序代码,学生再修改。3.学生演示
1.修改程序2.演示自己修改的程序。
将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理解编制程序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感受它的强大作用。
课堂小结
三、分析、总结1.每一个程序都有不同的功用,程序的作用到底是什么?2.自己编写程序作用、优点。
思考、陈述自己的看法、观点。
总结、感受计算机程序魅力及强大作用。
幻灯片演示提炼、总结。
2.关键环节提炼
幻灯片放映:信息加工与表达作品,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在利用现成程序解决问题,引入新课,自然进入计算机与程序知识的学习。在体验加密程序、熟悉VB环境的基础上,进而理解了加密解密原理,让学生参照教材尝试将加密程序代码改写为解密程序,实现加密文件的解密,初步比较和分析程序的具体作用;而后试修改画函数图像.frm代码,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和强大作用,产生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兴趣,树立进一步学习程序的信心。
七、教学反思
就整堂课来说,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老师分析、讲解基础上,让学生将加密程序改写为解密程序作为第一个任务,降低编程难度,学生初次试用VB,即可以使学生消除使用VB的畏难心理,能够基本熟悉VB的环境,又可让学生了解程序代码的作用,进而为理解程序的作用做铺垫。
2.本节课突破了以往上“程序”课,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局面,学生动手机会多,教学效果相对好些。
3.修改画函数图像、frm代码,学生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程序的强大作用;通过操作,学生基本熟悉了VB的环境,对编程有了一定的兴趣。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学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对加密程序进行改写时,由于不太熟悉VB编制环境,此过程遇到疑难,导致改写没用完成,对后续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兴趣不高。
2.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关注度不够,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如果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帮助,那么效果会更好。
3.提升拓展效果不明显。
情景引入:幻灯片放映:信息加工与表达作品。--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学生阅读教材4.1.1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与学生一起探讨提出的问题
小结第一部分内容:程序的作用
出示幻灯片:加密文本文件的案例
学生运行体验用加密.exe加密文本文件m1.txt
查看代码,介绍VB环境、工作界面。
学生尝试打开加密程序.frm,查看其代码。
讲解加密、解密原理,学生将打开的加密程序.frm
参照书77页图4-7修改为解密程序,并解密m2.txt。
学生演示后,教师对比分析代码,继续修改。并参照书77页第5、第8步保存文件
请你打开F:\画函数图像.frm试修改代码,观察变化。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结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