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综析
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78年以前。
课节概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起,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成了巨大成功,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新中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目标
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2.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3.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了解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单元重难点
【重点】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的形式;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及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难点】
“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实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单元知识体系
单元名词解释
1.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三大改造中的“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2.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文化大革命”:是指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由毛泽东错误发动的、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被广泛认为是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