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苏美尔人的诗歌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H·G·韦尔斯《世界史纲》
苏美尔人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喀)什、拉伽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
最早的王朝经考证,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国王,如喀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他的名字也在吉尔伽美什的史诗中被提到,因此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乌鲁克国王。
苏美尔人于西元前三十一世纪左右所创,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苏美尔人用当地盛产的芦苇和黏土作为书写材料,以削尖的芦苇杆在黏土泥板上压写字符,由于压出的笔划呈楔形,因此名为“楔形文字”。将写好字的泥板晒干或烧干后即成为今天所说的泥板文书。常用的苏美尔文字约600多个,主要分为表义符和表音符两种,另外还有定义符和尾音符。所记的苏美尔语被称为粘着语,其词干不变,依靠在词干上加前、后缀来表示语法作用,名词与动词是同形的,一字往往多音多义,现知的苏美尔词根约1800个。
楔形文字
苏美尔泥板书
苏美尔人的战车
阴
历
60进位制
全盛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8世纪)
幼
发
拉
底
河
底
格
里
斯
河
两河流域
2.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前1894-前1881在位)建立巴比伦王国。
阿摩利人
空中花园遗址
汉谟拉比
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在汉谟拉比领导下,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帝国。
3.《汉谟拉比法典》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倘若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它的产生有何重要的历史价值?
目的: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地位:世界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两河流域
早期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阴
历
统一两河流域
60进位制
楔形文字
君主专制制度
《汉谟拉比法典》
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两河”指的是(
)
①尼罗河
②幼发拉底河
③长江
④底格里斯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当地的黏土制成泥板,以带有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压在泥板上留下文字。该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象形文字
D.楔形文字
D
3.右图中雕像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他使自己的王
国统一了两河流域,把该地区的文明推向高峰。
“他”是(
)
A.埃赫那吞
B.胡夫
C.汉谟拉比
D.成吉思汗
C
4.“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 )
A.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
B.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