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300012166600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1.2《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思。
2、掌握人物语言既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处于全年级的中等水平,学生们语文基础不错。现在已经提前进入高二状态,高一一年的学习还是挺踏实的,背诵、积累、随想,都坚持写着。课堂上气氛活跃,经常会主动提出问题,也会指出我在讲课中存在的不足,是一群敢想敢说的孩子。因陕北方言的影响,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回答问题时却能努力的讲好普通话,值得鼓励。学生们说喜欢我富有激情的讲课,我也会继续保持的。现在在加强字词基础上,逐渐渗透对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了解,虽然抽象,但积少成多,慢慢会养成一种知人论世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学习难点: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及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思。
2、掌握人物语言既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学时重点
学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学时难点
了解孔子的政治理想及远大志向。
教学活动
【导入】学生谈论志向
? ?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没有志向的人生是无味的。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志向,或远大,或渺小,但都是我们内心想要追求的目标。哪位同学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志向?
学生发言:想当警察,可以除暴安贫;想当美食家,可以吃遍世间美食;想当教师,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很好,我们的同学有的想成为正义的化身,有的想为祖国添栋梁,有的想一饱口福,有自己的追求:或利己,或利人,或利国。这是我们现在学生的志向,几千年前,作为万世师表的 ? ?孔子的学生们的志向是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一探究竟。
板书:侍坐
【活动】通读全文
1、学生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
副板书:读错的字词
同学们读的非常好,说明预习充分。通过刚才的齐读,我们不难知道这段文字是孔老夫子和他四位学生的对话,现在我们找几位同学分角色来再读一遍文章,其他同学思考这段文字的大体意思。
2、分角色朗读,初步体味每个人物的特点。
这几位同学的读的不错,铿锵有力,吐字清晰,很好。哪位同学概括一下这段文字的大意?
学生发言:这段文字写了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四个学生分别说了自己的志向。
? ??主板书:志
老师:既然写了四个人的志向,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四个人的志向是什么,从语言、动作、志向中能体现他们每人怎样的性格特点?开始讨论。
【活动】研讨学习
通过探讨,分小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踊跃积极。师总结志向,概括特点。各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写正字的方式体现在黑板的一侧,作为学习成果展示。
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强国>
性格特点:率尔而对(鲁莽直率)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至以饥馑(想要治理处于危难之间的中型国家,看出他有力挽狂澜,英雄气概)
??????????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自信)
补充:子路之所以有这样的志向和他的身份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子路如同孔子身边的侍卫,因此他侧重以武力治国。
主板书:子路<强国>(直率自信)
冉有:可使足民。<侧重强民>
性格特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谦虚)
?????????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谦谦君子)
补充:冉有相当于孔府的大管家,善于理财,因此他的志向就是希望百姓富裕,生活可以达到小康,但至于礼乐教化就无能为力了。
主板书:冉有<侧重强民>(谦虚)
公西华:愿学焉,愿为小相。<以礼治邦>
性格特点:愿,小相(谦恭有礼、善于辞令)
补充:公西华娴于辞令,擅长祭祀之类的活动,因此希望自己做一个主管祭祀会盟的相。
主板书:公西华<以礼治邦>(谦恭委婉)
曾皙:老少同乐图<安居乐业>
性格特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恬淡闲适)
通过曾皙描述的画面能看出他的高雅宁静,从容洒脱。
?三子者出,曾皙后(心思缜密)
主板书:曾皙<安居乐业>(洒脱高雅)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补充,我们初步了解了四人的志向以及从中体现的性格。那这四人中你们最喜欢谁,并说清原因。
子路:有勇有谋,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值得我们学习。
冉有:谦虚,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最缺少的一种品质,社会浮躁以至于人心浮躁,我们需要冉有的谦虚使自己静下心来做人,学习。
公西华:会说话,社会不断复杂化,我们也该像公西华一样能说会道。也要学习他的谦虚委婉,俗话说的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曾皙:从容洒脱,随心而为,那种豁达的心境是我们所缺少的。
老师点评,这是同学们的看法,对他四人的态度,那他们的老师对他们是怎样的态度呢?小组抢答。
孔子对子路:哂。为什么孔子要哂子路?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讲究礼乐教化。而子路回答问题时没等老师问他就站起来了,还说自己可用三年时间使一个处于危难之间的国家强大,百姓知礼节。他自己在孔子眼里都不知礼节,谈何是百姓知礼呢?所以老师笑他。
孔子对冉有:失望。冉有治理一个小国,却不能之百姓知礼,智能使他们富裕。在老师眼里国家无大小之分,再小的国家也该以礼治之。
孔子对公西华:惋惜。公西华只想当个小相,孔子觉得他若当个小相谁才能当大相呢?无论祭祀还是会盟都是国家大事,主持这些大事的必当是国之大相。
孔子对曾皙:赞同。当曾皙说完之后,孔子说了句:吾与点也。为什么孔子要赞同一个根本没有谈治国的曾皙?
曾皙所谈的表面看没有提治国,实际他的志向远远高于前三人,前三人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国际治理的富强,百姓富裕,知礼,依旧停留在物质阶段,曾皙的志向已由物质上升到了精神层面,国家百姓不仅有吃有喝,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精神的富足。这与孔子当时的心境相契合。春秋末年,群雄纷争,孔子周六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但不被采纳,内心渴望一份宁静淡泊,曾皙的志向正说到了他的内心。另外,孔子认为:“宁做太平狗,勿做乱世民”,他渴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每个人都享受真善美的人生,这就是他的自由民主平等——“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大同世界如同我们共产党的终极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也如同我们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因此,他赞同曾皙,一个高远的志向,一个不同的境界。
主板书:孔子:大同社会。哂子路,与曾皙。
【活动】课堂小结
《侍坐》这段文字主要记述了孔子和他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对此进行点评,具体生动了体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了孔子“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思以及他的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无论自己的志向是否会被耻笑,都应坚持自己的本心,想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也希望我们的大同社会早日实现!
【作业】作业
写一篇你眼中的和谐社会的小作文,不少于400字。
【测试】课后反思
《侍坐》教学反思
本课是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第一单元第二课中第十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首先是因为基本没有人选择这一课作为视频课的录制内容,其次是因为这一课中出现了不少人物,学生可以扮角色上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一课不仅是高中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更是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中的必读篇目。
初选这一课,感觉很有挑战力,因为这是涉及思想的选段,而非简单的疏通字词,而是要感悟孔子及弟子的那种不同于常人的追求。但最终还是定了这一课,敢于挑战,才有进步。
初步设想是学生课前预习字词,课堂不予讲解。选择五个人分别扮演孔子和他的四个徒弟,用白话文对话,再现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味本文的内涵以及不同人物的不同志向及性格。但白话文仿佛读不出每人的那种气势和性格,于是换成了分角色朗读。
本课讲授过程,先以谈志向导入;再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接下来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文段大意;明确了此段主要是孔子的学生谈志向,就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回答整理答案,概括出每个人的志向及主要性格。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四个人的看法,之后,引到作为老师的孔子对这四个人的看法,进而就提到了赞同的曾皙的原因是,他们的志向相似,都是希望天下大同。再向学生简要解释什么是大同社会,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结合当时社会实际,一两句话概括即可。最后小结本课,并呼吁学生应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并且为自己的志向不断努力,希望我们的社会也早日成为一个大同社会。
授课过程中整个环节比较流畅,不仅有自己的讲解,也体现的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发言者,共同监督回答问题。并将每小组的回答问题的成果记录在黑板上,直观的体现的小组的积极与否,表扬踊跃积极的小组,鼓励稍逊一筹的落后小组,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在这节课中表现的都非常好,回答问题很积极,探讨很激烈,能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很棒!
但还有不少不足,课堂进展的速度比平时快了点,另外最初的一些设想没能实现,比如本打算利用白板画一幅老少同乐图,但预留画画时间太少,没能实现。希望下次自己可以再改进。另外,在这一课中,多媒体运用的不是很多,只是利用它展示了几幅画面。
通过这堂课,发现学生的潜力很大,自身需要提高的地方不少,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进步,让课堂充满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