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21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课件(21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9 21:16:40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优秀学习小组评选办法:
精神状态、实验分工合作、讨论效果、记10分。
抢答一次,答对得3分,至少得1分。
老师提问且答对只得1分。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
在火灾现场,人们的呼吸存在下述反应:
CO
+
Hb·O2
O2
+
Hb·CO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表示),实验表明,c(Hb·CO)即使只有c(Hb·O2)的2℅,就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较大时,人体就感到缺氧、胸闷。而当过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时,就会因窒息而引起死亡。为什么在逃生和自救时迅速有序地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前进,到通风较好的地方或吸氧呢?
思维激活
探究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滴管
0.1mol/L
K2Cr2O7溶液,向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管浓H2SO4,与另一支试管对照;再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1滴管
6
mol/LNaOH,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探究1]
Cr2O72-(橙色)+H2O
2CrO42-(黄色)+2H+
滴加浓硫酸
滴加NaOH
条件的改变
反应进行的方向
平衡状态改变的结果
增大生成物浓度(加浓硫酸)
?
使“增大生成物浓度”的趋势

减小生成物浓度(加NaOH)
?
使“减小生成物浓度”的趋势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上述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如何判断的呢?试得出结论完成下表。
思考与交流1
减弱
减弱
Fe3++3SCN-
Fe(SCN)3
(红色)
[实验探究2]
取两支试管各加2滴管0.005mol/L
FeCl3溶液,再各加2滴管
0.01mol/L
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1)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向另一支试管滴加4滴1
mol/L
KSCN溶液,观察变化。
(2)再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0.01mol/LNaOH溶液3~5滴,观察现象并记录。
试预测:往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1mol/L的KSCN溶液,颜色会有什么变化?
探究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思考与交流2
通过上述实验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完成下表。
条件的改变
反应进行的方向
平衡状态改变的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步骤1)
?
?
减小反应物浓度(步骤2)
?
?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使“增大反应物浓度”的趋势减弱
使“减小反应物浓度”的趋势减弱
试试吧
在火灾现场,人们的呼吸存在下述反应:
CO
+
Hb·O2
O2
+
Hb·CO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用Hb表示),实验表明,c(Hb·CO)即使只有c(Hb·O2)的2℅,就足以使人的智力受损。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较大时,人体就感到缺氧、胸闷。而当过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时,就会因窒息而引起死亡。为什么在逃生和自救时迅速有序地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前进,到通风较好的地方或吸氧呢?
旧平衡
t2时刻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V逆如何变化?平衡如何移动?
t2
V”正
=
V”逆
V’逆
V,正
t3
V正=
V逆
V正
V逆
t1
t(s)
V
0
新平衡
增大反应物浓度
速率-时间关系图: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V正
增加,V逆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思考与交流3
·
·
化学平衡的移动
概括提升
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V正≠V逆
V正=V逆≠0
旧平衡
建立新平衡
破坏旧平衡
V正=V逆≠0




条件改变
一定时间
新平衡
不平衡
即时突破
可逆反应C(s)
+
H2O(g)
CO(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C(s)
转化率

②加入更多的碳,速率
,所以V(正)
V(逆),平衡

③增加H2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CO的浓度

不移动
减小

增大
不变
=

探究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NO2
N2O4
△H=-
57
kJ/mol
(红棕色)
(无色)
[实验探究3]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条件的改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
升高温度
(颜色变
)
?
热反应方向
?
降低温度
(颜色变
)
热反应方向
?




使“升高温度”的趋势减弱
使“降低温度”的趋势减弱
条件的改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正方向
正方向
逆方向
逆方向
吸热方向
放热方向
规律: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
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的结果间有何规律?
思考与交流4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使“降低温度”的趋势减弱
使“升高温度”的趋势减弱
使“减小生成物浓度”的趋势减弱
使“增大生成物浓度”的趋势减弱
使“增大反应物浓度”的趋势减弱
使“减小反应物浓度”的趋势减弱
结合勒夏特列原理,探讨压强对平衡移动如何影响?完成下表。
探究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交流探讨
条件的改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
平衡移动的结果
增大压强
降低压强
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方向
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方向
使“增大压强”的趋势减弱
使“降低压强”的趋势减弱
即时突破
正向移动
不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不移动
1、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2(g)
2NO2(g)
②H2O(g)
+
CO(g)
CO2(g)
+
H2(g)
③H2O(g)
+
C(s)
CO(g)
+
H2(g)
④CaCO3(s)
CaO(s)
+
CO2(g)

FeCl3+3KSCN
Fe(SCN)3+3KCl
不移动
2、恒容时,向平衡3H2
(g)
+N2
(g)
2NH3
(g)
中充入Ne
,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
,则平衡__________。
不变
不变
思考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吗?为什么?
催化剂
增加正、逆反应速率,即:V正
V逆。对化学平衡
影响,不能改变反应混合物含量;但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同等程度
=

旧平衡
t2
V正=
V逆
V正
V逆
t1
t(s)
V
0
V”正
=
V”逆
新平衡
1、对于反应2NO2(气)
N2O4(气)
△H<0,
(1)原混和气体温度20℃;瞬时将温度提升到30℃;达新平衡后混和气体温度


A.
等于30℃
B.
等于20℃
C.
大于20℃小于30℃
D.
大于30℃
(2)原混和气体的压强为P;瞬时将压强提升到2P;达新平衡后混和气体的压强


A.
等于2P
B.
等于P
C.
大于P小于2P
D.
大于2P
做一做、试一试
C
2、氯化铁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FeCl3
+3H2O
Fe(OH)3
+
3HCl(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变浑浊,为了得到澄清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为


A.升高温度
B.大量加水
C.加少量NaOH
D.加少量盐酸
D
C
3、一定条件下mA(g)+
nB(g)
pC(g)+
q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加大体系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则m、n、p、q的数值不可以是


A.2、6、3、5
B.3、1、2、2
C.3、1、2、1
D.1、3、2、2
做一做、试一试
C
兴趣思考:
1、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一定移动吗?
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
2、如何用图像表示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谢!测评练习
即时突破1:可逆反应C(s)
+
H2O(g)CO
(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①增大水蒸气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C(s)
转化率

②加入更多的碳,速率
,所以V(正)
V(逆),平衡

③增加H2浓度,平衡向
方向移动,CO的浓度

即时突破2:
1、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增大压强,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
①2NO(g)
+
O2(g)
2NO2(g)
②H2O(g)
+
CO(g)
CO2(g)
+
H2(g)
③H2O(g)
+
C(s)
CO(g)
+
H2(g)
④CaCO3(s)
CaO(s)
+
CO2(g)

FeCl3+3KSCN
Fe(SCN)3+3KCl
2、恒容时,向平衡3H2
(g)
+N2
(g)
2NH3
(g)
中充入Ne
,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
,则平衡__________。
【做一做、试一试】
1、对于反应2NO2(气)
N2O4(气)
△H<0,
(1)原混和气体温度20℃;瞬时将温度提升到30℃;达新平衡后混和气体温度


A.
等于30℃
B.
等于20℃
C.
大于20℃小于30℃
D.
大于30℃
(2)原混和气体的压强为P;瞬时将压强提升到2P;达新平衡后混和气体的压强


A.
等于2P
B.
等于P
C.
大于P小于2P
D.
大于2P
2、氯化铁溶于水时发生下列反应:FeCl3
+3H2O
Fe(OH)3
+
3HCl(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变浑浊,为了得到澄清的溶液,可采取的措施为


A.升高温度
B.大量加水
C.加少量NaOH
D.加少量盐酸
3、一定条件下mA(g)+
nB(g)
pC(g)+
q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若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加大体系压强时平衡不移动,则m、n、p、q的数值不可以是


A.2、6、3、5
B.3、1、2、2
C.3、1、2、1
D.1、3、2、2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设计
第三节
化学平衡(第2课时)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
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火灾的危害原理和应对措施引入新课。探究一: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板书]1、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导、分析、小结][设置预测][引导学生验证]
[引导、分析、小结]回扣新课导入展示、讲解、概括点评、总结讲解、展示探究二: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屏幕展示颜色变化整合、屏幕展示探究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概括提升①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②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的,改变压强不能使平衡移动;③压强的变化必须改变混合物浓度(即容器体积有变化)才能使平衡移动。[问题设置]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吗?问什么?小结
观看思考完成[实验探究1]
[思考与交流1]学生回答学生预测[实验探究2]
实验验证:[思考与交流2]回答[思考与交流3][概括提升]
平衡移动的原因学生思考倾听,并理解完成即时突破[实验探究3]
思考、归纳[思考与交流4]结合勒夏特列原理,探讨压强对平衡移动如何影响?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完成即时突破与教师一起完成此过程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与教师一起完成此过程完成巩固练习
通过常见的话题很自然切入主题。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兴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素养。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引出勒夏特列原理并让学生体会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新知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巩固新知
【板书设计】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平衡移动的原理
3、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