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选读》之《尊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文章共前后两段选文,选文1通过尧舜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而后一则选文通过匠人和栎树的故事不仅体现出庄子散文奇异瑰丽的特点,而且表现了一种不把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这是对第一则选文的补充和深化,生命只有摆脱了工具性,才能更好的珍爱和延续,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维护。可以说本篇文章既有庄子散文瑰丽飘逸的艺术性,更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性。
二、说学情
本册课本是高二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选修内容,通过必修5册书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尤其对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晦涩难懂,阅读兴趣淡薄,这成为制约文本探究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对选文的热爱,缩小和文本之间的差距是学生学习之前一个很必要教学步骤。
三、说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积累、理解、思辨”这个思维
过程,分三步完成教学内容: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尊生主旨
3﹒思辨儒道互补
???其中第二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必须强调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文本,才能突破语言障碍,进入文本深处,因此诵读法是整个课堂贯穿的主线;选修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地位,激发他们解读文本的兴趣,提高解读文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真展开相互间的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明确,让课堂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高效教学。本文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讨论法、点拨法。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孔孟和他们的生命观两个维度导入,创设情境,导引学生循着本节课的主旨进入学习状态)
导语设计:之前我们通过对孔孟选读的学习,深切体会到在先秦这样一个礼崩乐坏,风云变幻的时代,孔孟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完美人格的重塑,都体现出儒家对百姓苍生亲切的呵护,对世道人情柔软的抚摸,这种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和生命关照,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感动。而与儒家相对,更注重追求清净无为,逍遥于世的道家,对于生命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不妨从庄子《尊生》这篇文章中略窥一二。
??2.展示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尊生主旨??3﹒思辨儒道互补
??3.检查预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印发一些关于本课的文言知识,让学生在预习结束后,牛刀小试,主要有三个方面:字音、词义、句意。
??4﹒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生》前后两则选文,采用不同的研读方法,但必须把诵读文段贯穿始终,突出文言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则选文,采用学生阅读和标示关键句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第二则选文则通过小切口的问题层层深入,学生自我探讨,逐个击破重难点。
⑴阅读第一则选文。
文段从什么角度阐明“尊生”主旨?标示出关键语句,理解体会。
明确: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联系现实,通过前几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高中生卖肾买苹果手机和小悦悦事件这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把握分析社会和自身的能力,树立一种健康的生命观。
(2)阅读第二则选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描写了几个主要的艺术形象?
明确:匠石和栎树
②请概括栎树有什么特点?
明确: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年岁久远
③无用观点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得出的?
明确:匠石
④对于匠石的态度,栎树进行了怎样的驳斥?在这一段中,大家感觉栎树那些话更具有驳斥匠人的力量?找一找,划一划。
明确:(选文最后一段)不把自己的生命沦落为工具,也不把别人的生命充当工具。
5.?拓展探究
在充分有效的文本研读基础之上,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探究。选文1和选文2对生命的认识正是拓展探究活动展开的契机,所以“道家的生命观和前面的所学的儒家生命观有何区别”这个问题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不仅有助于理解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对于这个问题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跨度的题目容易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言。因此,我从前面学生所学的孔孟之中摘录两句最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熟悉,然后让他们通过讨论,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别。紧接着把问题逐渐深化,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人儒道互补的人格典范。这种小坡度,高密度的问题形式更利于学生开展探究。
探究问题1: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结合庄子的生命观,说一说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的区别?
明确:儒家崇尚仁义,道家更看重生命。
探究问题2:
你喜欢儒家还是喜欢道家?说一说理由。
明确:人活在世上,必须儒道互补。
探究问题3:
举出一些儒道互补的文人知识分子的例子?
明确:陶渊明,李白,苏轼
????通过对两则文选的梳理,我们理解了只有摆脱工具性,不为外在所累,生命才会持久和灿烂。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雨雪风霜也许会让我们遍体鳞伤,功名利禄或许会让我们心灰意冷,即使断崖绝壁,走投无路,庄子或许能让我们获得生命的提升,心灵的超脱,正如鲍鹏山先生所言,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感谢庄子,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也让我们获得了生命境界的开阔和提升,正所谓“尊人尊己人间世,天地精神逍遥游”。
五、教学反思
鉴于教材、文本、学生三者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庄子〉选读》内容太多,一节课难以完成,采用化大为小,逐个击破的战略,以点带面,达到讲一课明一类的目的。
2﹒把握好《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向,兼顾到教材其独特的文本价值,正确处理好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价值观情感教育。
3﹒区分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在对待文言文教学上的差异,“言”的教学不能作为本课的关键,要注重文本独特的文学性和文化性。
4﹒在学生《〈论语〉选读》、《〈孟子〉选读》的学习的前提下,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本节课的设计。
5.对于先秦的文章,学生必须有足够的预习时间,反复诵读文本,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才可能展开深层次的文本对话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