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590011455400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卷02
语 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粗犷(kuàng) 巨擘(bò) 稗官野史(bài)
B.执拗(ào) 采撷(xié) 针砭时弊(biān)
C.斐然(fěi) 辍学(chuò) 一蹴而就(cù)
D.揣测(chuǎi) 炽热(zhì) 安步当车(dàng)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A项,“粗犷(kuàng)”应为“guǎng”。粗犷,一指粗鲁强横,二指粗率豪放。B项,“执拗(ào)”应为“niù”。执拗,形容固执任性,坚持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D项,“炽热(zhì)”应为“chì”。炽热,极热,温度极高;(情绪等)热烈;烧热。所以选C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牒子里,和着水,像画家的画桌上一样,五颜六色的牒子一大堆。
B.所谓素食主义者的自由,不过是肉食主义者暂不征用的几枚小钱。道德从来不能败坏后者的食欲,尊严也不曾给前者裸露的脖颈以适当的遮护。
C.我国幅原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暗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以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掌握字形的能力。A项,“牒子”错误,正确的字形为“碟子”;C项,“幅原”错误,正确的字形为“幅员”;D项,“暗然失色”错误,正确的字形为“黯然失色”。所以选B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一项( )
A.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十分讲究,即便沦落为拥挤不堪的大杂院,也可以从雕饰中窥见其曾经的风貌,做工精湛的砖雕、石雕、木雕,无不反映出院主人的品位与追求。
B.尽管只得了一个纪念奖,但她对冰雕的热爱却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年年的冰雕比赛她都要报名参加,并在比赛中多次获奖。
C.善法示人以诚,恶法惑人以险,良法引人向善,对于社会诚信建设,个税改革或许是个契机。
D.几乎每一次劫难过后,总有劝人遗忘的声音出现,历史的教训甚至真相都没有搞清楚,就汲汲皇皇地“走向未来”,如此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可能长出反思的花朵。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句中是形容院主人对院内陈设的审美水平,使用正确。B项,一发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于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贬义词;句中形容她对冰雕的热爱,感彩不对,应为“一发不可收”。C项,对于:引进事物或对象的关系着;句中引进对象“社会诚信建设”,使用正确。D项,汲汲皇皇:急切匆忙;句中是形容忘却历史,急切地走向未来的行为,使用正确。所以选B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
B.受伊朗停止向欧洲出售石油消息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美桶110美元的高位,而伦敦原有油市场更是爆出了美桶128.40美元的高价。
C.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D.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是否……作为标椎”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可将“是否”去掉。B项,“再次”“重返”重复,删掉“再次”。D项,主语残缺。介词“在”淹没主语,应去掉。所以选C项。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70年。70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
②为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取得了众多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大处着眼、小处探究,重在整体把握,然后逐一击破。文段内容是考古学的成就,根据横线前“70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根据逻辑关系,往下接“取得……成就”“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即“取得了众多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即③①②。所以选A项。
6.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青丝染了霜烟,心事褪了红颜。(《如懿传》主题曲《梅香如故》)(对比)
B.此生,如纸般薄命。(《延禧宫略》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比喻)
C.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常相随。(《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反复)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主题曲《知否知否》)(借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A项,前半句“青丝染了霜烟”用了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后半句“心事褪了红颜”用了拟人和夸张,心事使容颜衰老,没有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所以选A项。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B.朝菌不知晦朔(晦、朔:分别指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C.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唐代官服制度规定,最低品级的文官官服为青色。)
D.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B项,张冠李戴,选项将“晦”“朔”的含义弄反了,正确的表述是: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所以选B项。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B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渊博。C项,“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D项,“盘桓”古今相同,解释为“犹豫不决”。所以选D项。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凭借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再向南?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我们社那些道德品行可以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礼让。
【答案】A
【解析】
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本题中,A项,“凭借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再向南”错,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整句的意思是: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所以选A项。
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本词由古迹描写到古代事件和人物,用典抒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当局者的告诫。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感叹当前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抵御强敌,振兴国家。
C.下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通过描写人们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
D.本词意境苍凉,辛弃疾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将现实感受和历史交织。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中,C项,“通过描写人们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错,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所以选C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1-13题。
(孟子)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C.然而不王者 王:称王。
D.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12.下列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
A.树之以桑 B.斧斤以时人山林
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樊哙侧其盾以撞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排比句式,为梁惠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王道"政治蓝图。
B.施行“王道”的初始,就应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与伦理道德教化同步进行。
C.孟子描绘“王道"理想后,指出统治者的错误做法,对梁惠王进行旁敲侧击。
D.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王道",语言情感充沛,气势夺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答案】
11.D
12.A
13.B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D项,“兵:士兵”错误,“兵”在这里是“兵器”的意思。所以选D项。
1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例句中的“以”是介词,用。A项,与例句相同,“以”为介词,用。B项,与例句不同,“以”是介词,按照。C项,与例句不同,“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D项,与例句不同,“以”是连词,表目的,来。所以选A项。
1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让百姓‘养生丧死无憾’与伦理道德教化同步进行”是“王道之成”的阶段,不是“初始”,原文“养生丧死无憾”才是“王道之始也”。所以选B项。
译文: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14.下列对《〈物种起源〉绪论》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A.末句中的“这一点”是指刊印出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
B.文中“必然”“无疑”“虽然”“但是”等词语使得表述更加准确、周密。
C.作者认为“摘要”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是通过研究只能得出一部分结论。
D.从选文可以看出达尔文谦虚、审慎、充分尊重事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C项,结合原文“用少数事情来作说明”、“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可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6题。
“吊丝”一词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自我标注。它是和各种“二代”比时的自称,也是和小伙伴们的互称,同时还可能被用在自谦上,被夸赞时怯怯地说一句“我就是一枚吊丝”。不论男女,不论是小有成就还是慵懒颓废,都有意无意地争领这一称号——仿佛不自领就是脱离群众。
有人给吊丝画了像,比如在长相、卫生、内在、情怀、经济条件、生活方式、恋人伴侣等方面符合标准,便是入伙了。以这个词命名的亚文化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但对其中隐含的自我矮化,则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
当然这种自我矮化,动机很复杂,不是一句“爱谁谁”就可以收尾的。有人以此为吐槽工具,标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愤怒;有人把贴标签当成一种个性,真正有别于他人的奇异;也有人用这一标签自我麻醉,降低标准,用一种自我设障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缓压力;有人则用这一标签进行掩饰,认为这是互联网世界中的不可或缺,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还有些人自以为很谦虚谨慎,领了称号便是不张扬,也是不把自我与他人刻意割裂的策略选择。
这里边有个常识:社会很少会把一种称谓强加于人,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自我”认定,然后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集体有意识的认同,进而扩散成“像者为之,不像者亦为之”的格局。拿“吊丝”这个词来说,一类是表面上把自己矮化、心里却未必这么想;一类是内外皆把自已矮化并真心认同;第三类是内外皆矮化并对认同与否无感。第一类是在降低姿态,第二类是矮化心态,而后一类则是麻痹状态。不管是哪一类,吊丝文化的存在,即使是主观意图彰显对抗主流的勇气,或是当成接地气的互联网精神,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尤其是在无数“逆袭”案例出现的当今时代中,这种文化的不合理性就显得有些荒诞。我们可以观察到完全逆反的两种情形,有人把本是外在的嘲弄或自嘲内化成了心理垢污,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而有的人却在用内心的坚定祛除外在卑庸的“鱼鳞”,并终于学会了奔跑与飞行。
从这个角度讲,逆袭,何止是一种行动上的升级,更是一种心态提挡的超越。只有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的人,才会被边缘化,而那些在充实自己价值的人终将迈入核心。这足以说明,你怎么自称并不重要,关键是用什么心态来认同之并选择怎么行动——低姿态没问题,千万别矮心态!
人人都可以调侃说自己获过的最大的奖是“雪碧再来一瓶奖”,但有些人会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有些人则连多一瓶雪碧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只是想说,这绝不是精神胜利,矮了姿态不会比他人真正矮,矮了心态可真就长不“高”了。
15.下列关于“吊丝”心态中的“低姿态”与“矮心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矮心态”的“吊丝”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最终被边缘化;“低姿态”的“吊丝”充实自己的价值,最终迈人核心。
B.说自己获过最大的奖是“雪碧再来一瓶”的是“矮心态”的“吊丝”,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的,是“低姿态”的“吊丝”。
C.“矮心态”的“吊丝”是不能成功逆袭的;低姿态”的“吊丝”是能成功逆袭的。
D.表面上自我矮化,内心却未必认同的是“低姿态”的,内外皆把自己矮化并真心认同的是“矮心态”的。
16.下列说法,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吊丝”文化的不合理性在于:一方面有人自我设限,直至“不能直立行走”;另一方面有人祛除了外在卑庸的“鱼鳞”,并最终学会了奔跑与飞行。
B.在众人都自认草根的虚拟空间中,有人借“吊丝”这个标签来掩饰自己的个性,以为有了“吊丝”的外膜便有了自我保护的可能。
C.“吊丝”--词流行,背后有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隐含着自我的矮化,它对青年精神的破坏力不可不察,必须予以批判与摒弃。
D.吊丝文化的存在,虽有积极的一面,但从客观效果看,这也并没有让年轻人更特立独行,更没有向社会传递出多少正气。
【答案】
15.D
16.D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要求选出对题干“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矮心态’的‘吊丝’……最终被边缘化”“‘低姿态’的‘吊丝’……最终迈人核心”推论错误,原文说的是“只有在价值上把自己真正矮化的人,才会被边缘化,而那些在充实自己价值的人终将迈入核心”。选项“最终被边缘化”“最终迈人核心”说法绝对。B项,“说自己获过最大的奖是……‘矮心态’的‘吊丝’,在日后的人生简历里写满成绩的,是‘低姿态’的‘吊丝’”,推理无依据。C项,“‘矮心态’的‘吊丝’是不能成功逆袭的;‘低姿态’的‘吊丝’是能成功逆袭的” 推理无依据。所以选D项。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要求选出“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A项,“‘吊丝’文化的不合理性在于……”错误,原文说的是“完全逆反的两种情形”。B项,“有人借“吊丝”这个标签来掩饰自己的个性”错误,“个性”一词于文无据。C项,摈弃的是“自我矮化”而不是“吊丝”一词。所以选D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每题2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___,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百年多病独登台 术业有专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夕阳古道无人语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离别”二字的顺序,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18-19题。
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_上隐隐约豹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节选自《荷塘月色》)
乙
旧历的年底毕竞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 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节选自《祝福》)
18.指出甲、乙两段文字中环境的特征。
19.结合选文,划线句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状态,试作简要说明。
【答案】
18.甲段文字的环境的特征:静悄、幽寂
乙段文字的环境的特征:阴冷沉闷
19.甲段文字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面对当时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乙段文字的“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身在故乡却有一种陌生感,自己感到苦闷
【解析】
18.本题考查分析环境特点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然后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自然环境语句很好找,在找社会环境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接着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最后具体分析所写坏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概括环境的特点。
甲段文字写月下荷塘的周围。“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这是总写四周,一片静悄、幽寂的景象,“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河水里的蛙声”,这种“热闹”喧噪,是一种反衬,使得那静悄、幽寂的氛围更浓郁了
乙段文字文章开头几句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香。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如用“沉重”的晚云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一个“乱”字既衬托了祝福之前鲁镇忙碌的景象,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阴冷沉闷的氛围。
19.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句子以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甲段文字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面对当时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而荷塘中的青蛙如同快乐的天使,流离于世俗之外,只知道欢声叫嚷,一派纷繁热闹,不需要顾及什么烦恼。作者深深地羡慕它们,但终究自己还是自己,还是要面对显示,那些快乐与梦想远远不属于自己。乙段文字四叔“一见面是寒喧,寒喧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子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骂缘于恨,大骂则缘于大恨。康梁维新不过意欲修补封建大厦,救其颓势,延其气数而已(事实上还未及补,不得救,无可延,自身却随民国胜利而堕落为保皇党),鲁四老爷且恨极而不容,从中足见其政治上极端的守旧顽固。在他眼里,孔孟正统,封建伦常丝毫不容非议,封建秩序纹丝不可触动,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就刻同诛共讨之。他是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与封建思想、封建宗法制度的捍卫者——鲁四老爷话不投机,“我”和他思想上难以沟通,可以看出“我”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条的鲁镇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禁锢的知识分子。“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是一个对鲁四老爷充满憎恨,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我”在“祝福”的前夜回到鲁镇,却“早已决计要走”的,因为对“我”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来说,现实的鲁镇社会如此陌生,自己早已被排斥在外,在新年的“祝福”中乞求来年的好运气是他们的事,与“我”毫不相干。身在故乡却有一种陌生感,况且,鲁四老爷“俨然的脸色”和“不很留”,使“我”感到自己的苦闷。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许多谚语或格言在新的语境中已经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须用新的观念来考察它们的内容。比如“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跟上时代步伐
时代在变,你要还沉迷于“奥特曼”,你就out了!
猫吃老鼠,可现在,有鱼吃,哪只猫还在吃老鼠?继续吃老鼠的猫,终究抵不过那享受的猫,因为它被时代淘汰了!我们也不是没尝过被时代所抛弃的苦头,清朝末年,欧洲的国家都经历了工业革命,向了资本主义。结果“大清帝国”都把自己当作一间“铁屋子”,终于是被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嘲笑、欺负了的,它不想着怎样轻松的、多快好省地干完一件事,反而把自己留在过去的、落后的体制中,自然是不长久的,这也就是那四位科学家提出863计划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有更强大的国家,就万不能与时代脱轨,把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体制、高级的方法放在那儿不管,非要按过去的做,那实在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跟上时代的步伐,是现在能享受到好生活的关键所在。卖菜的都用支付宝了,如果你去购物掏出一堆零头,旁边的人也一定会以奇怪的眼光看着你,因为你已经属于过去了,跟不上时代是可怕的。
大哥大的历史也不过才二十几年,但是,现在人手一部!从摩托罗拉到洛基亚,到三星,到苹果。爷爷修车行拿出一部摩托罗拉与其他人打电话,结果就被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嘲笑了,人家还用华为,智能的!爷爷只能换掉了摩托罗拉,用上了vivo,爷爷感叹,还得跟上时代啊!
有鱼白吃还去抓老鼠的猫是笨猫,有好东西用还非用旧东西不可的人也是蠢人。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南京青奥开幕式上自拍,为什么?跟上时代!九十岁的老太也会斗地主,那你在池塘边打水漂还说生活无趣的人岂不是"太笨了”?
虽然改变不一定都是好事,但一成不变一定是坏事。拿“大哥大”行业举例,为什么摩托罗拉和洛基亚卖不出了,因为它们都跟不上时代了!大家都在用大屏,你却用按键按来按去,不是太另类了!跟上时代,别太怀念过去的东西,否则活在过去,终究会被时代淘汰!
如今时代变迁,瞬息万变,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脑、手机和网络已经被广为利用,世界正朝着高科技、网络化、信息化、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知识创新和“学习型社会”时代以及“后喻文化时代”。自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有颠覆性思维和勤奋学习才能不落伍,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材料主要谈论的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许多谚语或格言要用新的观念来考察它们的内容,因为这些谚语或格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比如,“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是一种懒汉哲学。在今天,我们应该趁早拨正“船”的行驶方向,而绝不能消极地等待它“自会直”。又比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明人类的知识体系还停留在经验时代,社会发展是相对缓慢的。而现在经验不再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了,甚至不再是主要的途径了。现在我们可以轻易买到各种书籍,通过书籍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知识。现在又是一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只要你有心,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几乎所有知识。时代如此高速的发展,仅仅靠经验是难以满足知识的需求的,更不可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通过对材料的挖掘,写作的角度不仅可围绕着着谚语或格言与新时代的关系,还可从其他角度思考,扩大立意的范围。如从内容来看,“新”是有多重含义的,从个人到民族、国家,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还有一重含义,“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从写作角度来看,考生可以从正面谈“跟上新时代”的意义,也可以从反面分析不“跟上新时代”的弊端,还可以提出如何“跟上新时代”的建议等。无论个人、社会,还是国家、民族,无论科技、文化,还是道德精神风貌……只要是“新时代”的“新气象”,皆可下笔。
参考立意:
(1)今日中国日新月异,今日时代气象万千;(2)开拓,圆梦人生;创新,圆梦中国;(3)新青年,新思想,开拓新领域;(4)青年日新,则国日新;(5)创新,让人生更多彩;(6)新思想新理念,绘中国新蓝图。
结构示例:
本题作文要求写一篇论述文,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新时代,中国融合多元文化,酿造出大国新味道”这一中心论点从“科技攻关,中国以昂扬自信的姿态站上历史舞台,走向世界”“继承发展,中国以兼济天下的胸怀为全球发展注入了丰厚内涵”“如果没有酿出新味道,只躺在原有的成就上故步自封,大国,便会就此衰落,甚至灭亡”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是大国崭新的味道”。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素材积累:
1.连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工程还未开始,超长的跨海距离、超深的海水深度、穿越船舶主航线和飞机主航线、深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等世界级难题已摆在面前。而可敬的建设者们凭着夜以继日地不断钻研,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最终突破技术难关。大桥采用最高建设标准,抗震达8度,能抗16级台风,设计使用寿命120年。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建设者们用海水与泥土,书写中国实力;用汗水与血泪,彰显民族志气,从而酿造出大国最新的味道,赢得世界喝彩!2.2.一百多年前的大清帝国闭关自守、愚昧无知,当遭遇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时,唯我独尊终究演绎为无力回天的心力交瘁,而“天朝上国”的美梦也终被击得支离破碎。山河破碎,尊严被践,百姓为奴,血泪与屈辱让我们永远铭记:唯新方能兴。
3.邓小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
4.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就是要推陈出新,要有新的思想理念,要开拓新的领域境界,于人于国均是如此。“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词,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示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它是遍布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标志!国家日新月异,真正的新时代,不一样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