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7.1《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7.1《郑人有且买履者》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9 16:3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郑人有且买履者》 课 型 新 授 课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流 程 具体内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的文言语法现象。(重点)
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3、情感目标:理解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难点)
课前自主学习 见背面.提问:为什说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串讲这段文言文。
作为一段议论性的语段,本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假设法和喻证法
你从本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凡事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应有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当堂检测 翻译:(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假如有人在夏王朝搭木头做成的像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燧来生火,一定会被鲧和禹笑话。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所以圣人不希望照搬古道,不效法成规旧例,研究当世的事情,于是就给它准备(相应措施)。
(3)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有一个耕田的宋国人,他的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着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毙,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
7.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D )
A.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鉴定 B.王以和为诳 诳:欺骗
C.而刖其左足 刖:砍 D.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 题:写上
【解析】 题:说,称作。【答案】 D
8.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其邻人之父亦云
A.武王使玉人相之 B.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王闻之
【解析】 例句和B项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A项,代词,代“玉璞”;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代词,代“这件事”。【答案】 B
9.将文中画线句用“/”断开。
王 以 和 为 诳 而 刖 其 左 足 及 厉 王 薨 武 王 即 位 和 又 奉 其 璞 而 献 之 武 王。
【答案】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译文: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
(2)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译文: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石头,从中得到了宝玉,就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11.请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不超过20字)
【答案】 世上最悲哀的莫过于把好人当成骗子。
总结提升 (思维导图) 上古:构木、钻燧 事件:守株待兔
法:中古:决渎 为…笑 人物:想不劳而获的宋国人
近古:伐暴乱 结果:一无所获
不期修古—————中心论点—————不法常可
假设法 喻证法
课前预习案:
一、知人: “以法为教”——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出身于韩国贵族,跟李斯同以荀子为师,天生口吃但善于写作。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
论世:
韩非所处的时代为战国末期,当时诸侯国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大国日益壮大,小国岌岌可危。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他眼见自己的国家日益衰微,屡次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却未被信任和采用,于是发愤著成《孤愤》《五蠹》《说难》等文章,反映了他革新救国的愿望,也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
三、积累
1.字音辨识
果蓏(luǒ)蚌蛤(ɡé) 钻燧(suì)取火 鲧(Gǔn)禹决渎(dú)
2.通假举要
(1)而民说之 “说”通“悦”,喜欢,高兴。
3.古今异义
(1)不法常可
古义:是两个词,“不”“效法”
今义:意思是违反纪律
(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古义:这里为两个词,“政”指治国措施,“治”是治理
今义:指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4.词类活用
(1)使王天下 (名词作动词,统治)
(2)号之曰有巢氏 (名词作动词,称呼,叫作)
(3)民多疾病 (名词作动词,生疾病,有疾病)
(4)天下大水 (名词作动词,发洪水)
(5)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赞美)
(6)不法常可 (名词作动词,效法)
5.文言句式
(1)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判断句)
译文:现在想拿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措施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笑话。
(2)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被动句)
译文:(假如)有人在商朝、周朝还整天去疏通河道,一定被商汤、周武王笑话。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
译文:兔子自然不可能再捡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译文:假如有人在夏王朝搭木头做成的像鸟窝一样的巢穴来居住,或者通过钻木燧来生火。
(5)宋人有耕田者。(定语后置)
译文:有个耕田的宋国人。
6、解释成语: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