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课件22页+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课件22页+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10 13:52:1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
教案
课题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2.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讨论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心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导入】
大量出血的人,需要输血来进行抢救,这是为什么呢?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多数病人输血后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的血液在血型上是相匹配的,病人血量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补充,血液的功能得以迅速恢复。多数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会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是因为输入的血液与病人血液的血型不匹配,发生了凝集反应。
五、血型与输血
1.血型
视频:血型
血液有不同类型是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提出的。他曾从自己和五位同事身上取得血液样本,合成三十个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他发现有样本成功混合,有的却发生凝集(黏结在一起)。于是领悟,每个样本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经过缜密研究,他发现人的红细胞上有一种称为凝集原的物质,于是规定,凡是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血,含有B凝集原的称为B型血,含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的称为O型血。
ABO血型系统的确立,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多种,但临床上最重要的就是ABO血型系统。
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但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为什么少量失血不需要输血?
【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1)凝集原和凝集素
在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着叫凝集原的蛋白质类物质,而血清中含有与之相应的特异性蛋白质类物质,称为凝集素。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称为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称为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若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和抗该凝集原的凝集素相遇,则会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引起红细胞大量凝集,如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
(2)血型的决定和分类: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可以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红细胞上只含有A凝集原的叫做A型血;只含有B凝集原的叫做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血;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血,这就是ABO血型系统。
(3)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上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血型为A型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血型为B型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血型为AB型的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血型为O型的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含有,具体如下表所示。
血型红细胞上的凝集原血清中的凝集素A型A抗BB型B抗AAB型A、B无O型无抗A和抗B
拓展
(1)血清: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与血浆相比,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
(2)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和与它相对抗的血清中的凝集素相遇时,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例如,A型血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若遇到含抗A凝集素的血清,则红细胞会凝集成团;若遇到不含抗A凝集素的血清,则红细胞不会凝集成团。
2.输血
当一个人因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
(1)原则: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异型输血:在没有同型血而不得已进行异型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异型输血时要少而慢。
(3)举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AB型血外,也可输入少量的O型血、A型血或B型血(如下表但在大量输血时,仍需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
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A、OA、ABBB、OB、ABABA、B、AB、OABOOA、B、AB、O
3.成分输血
(1)概念: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这叫作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输入的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或红细胞。
(2)举例: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而影响血液循环。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其总血量并不少。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含凝血物质的血浆或浓缩的血小板悬液,以增加血小板凝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
(3)意义:成分输血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4.无偿献血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献血会伤元气,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中的水分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得到恢复;丧失的血浆中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在一周内也可得到恢复;恢复较慢的是血细胞,但只要注意营养,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可以恢复到正常值。】
献血意义
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教材第158页思考与讨论
1.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成年后,应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2.略。
了解输血时必需要匹配
了解血型的发现过程
了解血型发现的意义
了解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
了解凝集原和凝集素
知道血型的决定和分类
了解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知道什么是血清
了解什么是凝集反应
明确输血的原则
异型血应如何输
了解什么是成分输血
知道不同病症,输不同成分血
了解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完成思考与讨论
引入介绍
讲故事血型的发现过程
介绍血型发现的意义
拓展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
介绍凝集原和凝集素
介绍血型的决定和分类
介绍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拓展介绍血清
拓展介绍凝集反应
介绍输血的原则
明确异型血应如何输
拓展什么是成分输血
举例说明成分输血
介绍无偿献血制度
引导完成
【课堂练习】
1.小明在验血型时,把他的血液和标准A型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混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生了凝集反应,小明的血型是(
A
)
A.AB型
B.O型
C.A型
D.B型
2.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3.(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A
)
4.(2017·湖南益阳)下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序号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①AA、OA、AB②BB、ABB、O③ABABA、B、AB、O④OA、B、AB、OO
A.①
B.②
C.③
D.④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总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教学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
学案
课题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

4
学科
科学
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方法与过程目标:1.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2.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讨论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通过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ABO血型的类型心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
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课前预习】
1.血型就是指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血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输血一般情况以输_______为主,紧急情况下,也可输_______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2.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_______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_________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学习探究
【新知导入】
大量出血的人,需要输血来进行抢救,这是为什么呢?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合作探究】
五、血型与输血1.多数病人输血后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2.ABO血型系统的发现何重大意义?3.说一说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4.什么是凝集原和凝集素?二者的关系如何?5.血型的决定和分类如何?6.用表格列出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7.输血的原则是什么?原因是什么?8.异型输血应如何操作?9.什么是成分输血?举例说明?10.谈一谈对无偿献血制度的理解?11.练一练:(1)小明在验血型时,把他的血液和标准A型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混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生了凝集反应,小明的血型是(
)A.AB型
B.O型
C.A型
D.B型(2)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3)(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4)(2017·湖南益阳)下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序号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①AA、OA、AB②BB、ABB、O③ABABA、B、AB、O④OA、B、AB、OOA.①
B.②
C.③
D.④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对人类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的血型可以遗传B.常见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C.不同肤色的人血型不同,同种肤色的人血型相同D.人类的ABO血型可用A、B型标准血清鉴定2.人类ABO血型中,确定血型的依据是(
)A.红细胞所含的凝集原
B.红细胞所含的凝集素C.血清中所含的凝集素
D.血清中所含的凝集原3.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其血型是(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4.某伤员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A.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型血5.人体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B.O型血的人不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C.A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AB型血和少量O型血以及少量A型血或B型血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6.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A.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型血7.自从ABO血型发现以来,人类通过输血挽救了大量因失血而生命垂危的病人,下列有关血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血型是可以遗传的B.在任何情况下,O型血都是优先考虑的供血者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D.由于胎儿和母体的血液不是直接相通,胎儿的血型可以与母体不同8.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
)A.未成年人
B.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C.老年人
D.体弱多病者9.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丙和丁红细胞上都有B凝集原
B.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C.乙的血滴入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D.甲的血清中只有抗A凝集素10.某班兴趣小组外出活动,一学生(血型为A型)发生意外导致大量出血,该小组中有甲、乙、丙、丁等4位同学主动为他献血,其血型鉴定结果如表甲乙丙丁A型标准血清凝集不凝集凝集不凝集B型标准血清不凝集凝集凝集不凝集你认为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1.某人的血清,分别与四个不同血型的人的红细胞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其中有三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判断出该人的血型一定是(
)A.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型血12.四位同学检验血型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注“√”为不发生凝集,“×”为发生凝集)高峰杜娟钟诚姚远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这四位同学的血型鉴定结果依次为(
)A.A型,B型,O型,AB型
B.O型,B型,A型,AB型C.O型,A型,B型,AB型
D.AB型,B型,A型,O型13.抢险救灾时大批伤员需要输血抢救,若当地库存血供不应求,各族人民会踊跃献血,确保灾区供血。请回答下列有关血型和输血的问题:(1)人的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_______决定的。(2)输血前必须先要检查________的血型。在缺乏同型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输入少量异型血,决定异型血之间能否输血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相同,丙、丁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又知丁的血清能与乙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则甲的血型是_______,丁的血型是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答案】A型
B型
AB型
O型
同型血
异型
2.【答案】18~55
200~400
合作探究: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课堂练习: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1)
凝集原的种类
(2)
受血者和献血者
献血者的红细胞是否会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3)
O型
A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课时
浙教版
初中
新知导入
大量出血的人,需要输血来进行抢救,这是为什么呢?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合作探究
输入的血型与病人的血型不匹配——凝集反应
多数病人输血后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输入的血型与病人的血型相匹配——起死回生
合作探究
血型
五、血型与输血
合作探究
卡尔·兰德施坦纳
发现了ABO血型系统,将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
ABO血型系统的确立,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人类的血型系统有多种,但临床上最重要的就是ABO血型系统。
合作探究
少量失血时,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不同失血量对人体的影响
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
少量失血少于400毫升
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
为什么少量失血不需要输血?
短时间恢复
头晕、心跳等
危及生命
输血
合作探究
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的蛋白质类物质
1.血型
(1)凝集原和凝集素
凝集原
凝集素
血清中含有与凝集原相应的特异性蛋白质类物质
A凝集原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合作探究
只含有A凝集原
(2)血型的决定和分类
A型
B型
AB型
O型
只含有B凝集原
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
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
ABO血型系统
合作探究
血型为A型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血型为B型的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血型为AB型的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血型为O型的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含有
血型
红细胞表面抗原
血清中抗体
A型血
A抗原
抗B抗体
B型血
B抗原
抗A抗体
AB型血
A抗原、
B抗原

O型血

抗A抗体、抗B抗体
(3)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
合作探究
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拓展
(1)血清
指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和与它相对抗的血清中的凝集素相遇时,引起红细胞凝集成团的现象。
(2)凝集反应
合作探究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输血
(1)原则
交叉配血
红细胞
血清
血清
红细胞
献血者
受血者
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2)异型输血
异型输血时要少而慢
必需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合作探究
3.成分输血
(1)概念
(3)意义
大面积烧伤患者
非缺铁性贫血患者
血流不止者
(2)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应输入大量血浆
输入红细胞
输入血小板
成分输血大大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大量的血液浪费。
合作探究
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4.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制度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合作探究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中的水分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得到恢复;丧失的血浆中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在一周内也可得到恢复;恢复较慢的是血细胞,但只要注意营养,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可以恢复到正常值。
献血意义
献血会伤元气,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提高用血质量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合作探究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成年后,应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献血会影响健康吗?当你成年后,你愿不愿意参与无偿献血呢?
2.通过走访当地血站或查阅资料,调查一下当地义务献血的情况,形成一个调查报告进行班内交流。
课堂练习
1.小明在验血型时,把他的血液和标准A型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混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生了凝集反应,小明的血型是(
)
A.AB型
B.O型
C.A型
D.B型
2.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D
A
课堂练习
序号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
A、O
A、AB
B
B
B、AB
B、O
C
AB
AB
A、B、AB、O
D
O
A、B、AB、O
O
3.(2018·嘉兴)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4.(2017·湖南益阳)下表所列出的输血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A
课堂总结
血型与输血
安全输血
血型
无偿献血
ABO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
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血型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98年起,提倡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教学板书
血型与输血
安全输血
血型
无偿献血
ABO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
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血型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98年起,提倡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