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2《当仁,不让于师》预习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2《当仁,不让于师》预习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9 17:2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50620010375900《当仁,不让于师》预习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以及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和弟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领略孔子的人格魅力。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和弟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难点
进一步领略孔子的人格魅力。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
文化常识
1.襁褓—不满周岁 2.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3.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4.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5.幼学—10岁?? ?6.束发—15岁左右? 7.弱冠—20岁? ?8.而立之年—30岁???
9.不惑之年——40岁?10.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50岁?
11.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12.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13.杖朝之年——80岁??
14.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 15.鲐背之年—90岁?16.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基知识础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2.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素材积累
孔子及其弟子
——节选自《实话孔子—易中天》《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鲍鹏山》
孔子,至圣先师一代圣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最为崇敬的偶像。孔子的光辉沐浴着弟子,而弟子们的风采也衬托着孔子。孔子和他的弟子是一个以道义担当为使命的文化团队,也是一个以德性感召为凝
聚力的情感团队。
孔子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有鲁国人、齐国人,卫国人、吴国人、陈国人、楚国人等等,有贵族,也有贱人;有富商,也有穷人。有的弟子只比孔子小六岁、九岁,有的则比孔子小48岁、53岁等。孔子讲学没有固定的道场,在山巅,在水涯,在居所,在途中,无处不可以为教,无时不可以为教。
孔子善教,学生善学,孔门弟子个个都非常优秀。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是孔门四科,就是四个专业。德行相当于义理之学,即哲学;政事,相当于经济之学,以培养治国平天下之能臣为宗旨;言语,有人认为相当于辞章之学,其实是培养外交家的;文学是属于历史文化专业。
在孔门3000弟子中有两个学生最为特别,一个是颜回一个是子路。
颜回,字子渊,也叫颜渊。他生于公元前522年,卒于公元前481年,比孔子小三十岁,经常受老师表扬。比如曾经两次有人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都回答“有颜回者好学”,还说颜回一死就没有了,好像别人都不是他的学生。孔子甚至还说,他的学生当中,只有颜回能够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也就是长时间地不违背仁德。至于其他学生,顶多撑他十天半个月(《论语·雍也》)。
颜回为什么讨老师喜欢呢?因为他好学、听话、善悟等。但颜回的“乐”,恐怕是重要原因。孔子曾经这样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住在贫民区里面,一箪食,一瓢饮,一般人都受不了,受不了这个苦,可颜回在里面自得其乐,这就叫安贫乐道。不仅如此,颜回还能够自由洒脱。颜回之乐,显然不在箪食、瓢饮、陋巷,而在谋道、读书、做学问。“不改其乐”,意味着他把学问和道德本身当作了快乐,这就是谋道治学的最高境界了。
颜回比孔子小30岁,他俩不仅是师徒关系而且可称得上是忘年之交,颜回虽年纪轻轻但却聪明过人又虚心好学深得孔子欣赏,那他有没有受过孔子的批评呢?
有。在《论语》里就有一次批评过颜回,说‘回也非助我者也, 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论语 先进第十一》’他对我讲的所有话都喜欢,从来不对我有什么疑义,这样的结果就是对我就没有什么助力。所以孔子实际上是喜欢学生对他提出种种问题,甚至对他不服,可以教学相长。那颜回为什么这点做不到做不好呢?颜回讲得很清楚,老师啊,你走得太快了我跟都跟不上,怎么还能对你提疑问呢?‘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论语 子罕第九》’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你就是高山,我只能仰望你,我看你在前面去了突然你又在后面,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你慢慢走我就跟你慢慢走,你快快走我就跟你快快走,我永远就跟定你了,这是颜回对老师的态度。孔子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过,颜回也不免受到别人的怀疑,在陈蔡绝粮之际,弟子们好不容易从外面找来一点小米,让颜回来煮粥给大家吃,结果是子贡和子路两人亲眼看见颜回用手到锅里面抓了一团饭吃,两人觉得太不可理解了,这么伟大的人物也干这种事,跑去找老师,孔子说这个事我不相信。子贡和子路说,我们亲眼看见的你还有什么不相信的呢?老师说,那别着急我来调查一下。就把颜回叫来跟他说,颜回啊,你把粥煮好了吗?煮好了。那好你拿来,我要用这个粥来祭奠祖先。颜回一听,老师,不可以,因为这个粥已经不干净了,我刚才在煮粥时屋顶上掉下一块黑灰,掉到锅里去了,我把这个黑灰捞起来了,可灰上沾了一点饭粒,丢掉又舍不得,我把它吃了。孔子回头看看子路和子贡,你们明白了吗。眼见未必就为实,所以孔子讲‘毋固,毋我,毋必’千万不要太绝对,千万不要太自以为是。那孔子最喜欢的当然是颜回,但颜回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却不是最多的,只有21次,出现最多的是谁?是子路,子路出现42次,是颜回的两倍,但我们在《论语》里所看到的孔子对颜回基本上全是表扬,可对子路几乎全是批评。子路名仲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大弟子,孔子周游列国。子路舍家弃业誓死追随一路保护孔子安危,可说子路是孔子的贴身保镖,那像子路这样一个学生为什么非但得不到孔子表扬反而总挨批评呢?
首先,不好学。这只是跟颜回比他有点不好学,子路也不是不好学,子路总想着实践可能更重要,所以他喜欢到实践中去学。实际上子路是个很有行政才干的人,他在孔门十哲里是政事里面的一个人物,行政才干很强,他曾在卫国治理蒲,把蒲这个地方治理得特别好,土地都很平整,水利工程都搞得很好,老百姓安居乐业,街道很整齐,房屋很整洁,绿化也搞得好。
除了不好学外子路还有个毛病,好逞勇。子路跟孔子第一次见面时,他就是想跟孔子表现勇敢,挑衅孔子。孔子身材高大,子路想我这么勇敢还有比我身材更高大的,我去见见他,这是他俩第一次见面,当他在孔子面前出现时,那个打扮简直可笑,子路这人真的是很天真很可笑,头上戴着个帽子,像公鸡的鸡冠一样,身上佩带的是公猪的牙齿,就这么一身装扮到孔子面前一站,你看看我又是公鸡又是公猪,我狠不狠啊,是不是猛人啊,孔子简直就不把他放在眼里,这算什么?只能显示你野蛮,人的力量不在体力,而在于脑力,人的可贵不在于你有多大的勇猛,而在于你有没有理智。孔子教导了子路一番,你要懂礼义才行。子路最终被孔子折服,干脆你收我做学生吧,就这样孔子把子路给收了下来。但他老是不断提醒孔子,勇敢很重要,希望老师应该多表扬他,可孔子一直就打击他。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文化尤其强调这一点,那子路作为孔子的学生却带头顶撞老师,还敢给孔子脸色看,这又是为什么?
这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大弟子,另外时间长了像家人一样,老师和学生之间像朋友一样。所以孔子见了南子了,谁给老师脸色看,子路。孔子本来见了南子回来就心里有点虚,别人都装没看见,就子路脸拉得老长,孔子一看,很惭愧。一般来说,其他的学生都是听孔子的,可子路跟孔子的关系有时要倒过来,是孔子常常要听子路的。他当面骂过老师迂腐。他们到卫国去,子路说老师,我们这下到卫国去,假如卫国国君要让你来当政,你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啊?孔子也很高兴,那‘必也正名乎’我先正名吧,先把名分搞清楚。子路一听‘有是哉 ,子之迂也’什么意思?哎呀老师,你还真的很迂腐啊!这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别人都说你迂腐,没想到你真的迂腐。搞得孔子非常生气‘野哉由也’真是粗野啊,你这个仲由,一点礼貌都不懂,还敢骂老师。
子路的年龄只比孔子小9岁,在他眼中孔子更像是他的拜把兄弟,所以子路在孔子面前才会口出狂言,也正是由于子路的这种粗野,刚烈,张扬的个性,因此没少受到孔子的训斥,而且孔子训斥子路是不留丝毫情面的。那孔子万世师表,道德楷模,他为什么一定要用训斥的方式来对待子路呢?是因为孔子看出子路这样的个性在险恶的世道上要吃亏的,所以他对子路所有的打击和折辱实际上都出自一种爱,子路太刚,太刚的人要倒霉。孔子想通过教育把他这个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其实孔子一直很爱子路。
孔子和弟子的相处很和谐,很轻松,也很真实坦诚。
?他敢哭。颜回去世那年,孔子七十一岁,颜回四十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哭得昏天黑地。据《论语·先进》,当时孔子痛哭流涕地说:哎呀!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呀!旁边的人说:先生太悲痛了!孔子说:真的太悲痛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又为谁悲痛?可是他没有想到,第二年,子路也死了。据《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孔子再一次悲痛欲绝地哭着说:噫!天祝!孔子这时,真是欲哭无泪。
他敢骂。孔子骂宰予,可谓狗血喷头。宰予,字子我,生卒不详。据《论语·公冶长》,有一次,宰予大白天睡大觉(宰予昼寝),被孔子发现,结果遭到痛骂。他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宰予被骂作垃圾,孔子还要说“不知道骂他什么才好”,简直就是深恶痛绝了。然而宰予挨骂的原因,孔子在后面说:过去我对别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要改了,改成“听其言而观其行”。从什么时候改的?就从宰予开始。可能他原本要奋发图强,结果却来了个“昼寝”。
??在文化上,孔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学术上,孔子出类拔萃,总其大成;在道德上,孔子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教学上,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还有真实坦诚的人格魅力,他有血有肉,真情实感,不掩饰,不做作,有时还憨态可掬。
总结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