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1.4地形图判读(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课件:1.4地形图判读(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1-11 07: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怎么阅读和使用这两种地形图呢?
这两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第二关:绘制等
高线
第一关:判断高度
第三关:判读等高
线与地形坡度
第四关:判读山
地各部位等高线
第五关:判读分层
设色地形图上的
陆地地形
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
第一关:你会判断地理事物的高度吗?
我量的甲山高1000米
海平面
我量的丁山也是高1000米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又称绝对高度)
甲地的海拔高度
乙地的海拔高度
甲相对与乙的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即两地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海拔。
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第一关闯关题:
甲山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0
1000
1500-1000=500
海平面
第二关:等高线及等深线的绘制。
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
绘制到平面的地图上呢?
认识等高线和等深线
1、什么是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什么是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海洋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1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等高线的绘制: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等高距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第二关闯关题:
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
100
400
N
M
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米。
300-100=200
第三关: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
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


A
B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陡坡
缓坡
第三关闯关题: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第四关: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山顶
山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陡崖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大家一起连连看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第四关过关斩将:
(1)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A
C
D
E
F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2)读左下图,找出图中的山顶、鞍部、山谷和山脊。
山顶
山顶
山顶
山顶
鞍部
鞍部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谷
山脊
山脊
山脊
山脊
山脊
等高线的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
2、等高线互不相交
3、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
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等高线重合表示陡崖,一般以特殊符号表示
5、等高线向高值凸出,叫山谷,向低值凸出,叫山脊。
6、介于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叫鞍部
两种相邻颜色的分界线就是等高线
第五关: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
500-1000米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高,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色。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地面起
伏程度
500米以上
中部平坦
边缘陡峭
500米以上
地面起伏大
2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地面起伏缓
四周高
中间低
200米以下
平坦
面平边陡
高而陡
低而缓
低而平
现在,我们已经”过五关,斩五将“,还有最后一将:绘制地形剖面图
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
剖面线
第二步:每一个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
小结
能够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线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地形素描图
要点回顾(最后冲刺):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判断: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用
(颜色)表示。
5、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海拔
密集
稀疏
山脊
山谷
陡崖
山顶
鞍部
绿色
C
我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要出发去爬山了。
课余大家可以搜集几幅地形图来读读试试,还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方法做一个等高线模型或者沙盘。
祝大家学习顺利愉快。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