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P107
例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感受“形”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感悟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会数数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又巧妙。
教师课件出示例1图形及更多的图形,学生快速数出每个图形中所包含小正方形的个数。
1
4
9
16
49
…
教师课件出示P109第2题图形及更多的图形,学生快速数出每个图形中所包含小圆片的个数。
3
6
10
36
…
看来同学们有很好的数数本领,真是数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是借助图形来数数的。教师相机板书课题:数与形。
其实,图形中隐藏着数的规律,利用图形可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世界。
二、借图解数,初步感知。
出示例1。
观察一下,图形中各包含多少个小正方形?1、4、9、16,这些数有什么规律?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这些数?
猜一猜:
1+3+5+7+9=?
学生动手画一画,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4、1+3+5+7+9+11=?还用画吗?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每边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几。这几个连续奇数的和就是几的平方。
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吗,可以画图来帮助。
1+3+5+7+9+11+13=(
)2
=92
质疑:所有的算式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吗?
3+5+7=
条件①:从1开始
1+3+7=
条件②:连续奇数相加
教师简介“平方数”和“正方形数”。
像
1、4、9
这样的数,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所以叫它们“平方数”。它们还都可以拼成大小不等的正方形,所以又叫它们“正方形数”。
做一做。
请你根据例1的结论算一算。
1+3+5+7+5+3+1=
(
)
1+3+5+7+9+11+13+11+9+7+5+3+1=
(
)
这么巧妙的方法,我们是借助图形来发现的,看来图形中隐藏着数的规律真是一点不假。不同的图形中是不是隐藏着不一样的规律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三、图中找数,应用巩固。
课件出示P108做一做第2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生借助图直观数出每个图形中的红色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
第10个图形呢?在本上画一画,算一算,看有什么发现?
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红色。每增加一个红色会增加两个蓝色。所以,依次加2。
两边的6个蓝色小正方形是固定不变的,中间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是红色小正方形个数的2倍。相加后就是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
第100个图形呢?算一算。
谈话:图形中确实隐藏着数的规律。有图有数,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请看大屏幕。
数形结合,拓展提高。
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二中的第
2
题),找规律。
第
5
个图形会是什么样子,共有几个圆呢?画在书上。
如果不画,这样排列下去,第10个数多少?
数形结合,比比皆是。
其实,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形结合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解题时,经常要用线段图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在求圆的面积时,求分数乘法的计算时,都用图形来帮忙。
六、数形结合,重在应用。
学习了这课,你对“数与形”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可见数形结合对我们数学的学习是很重要的。最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让我们的数学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简单。《数与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初步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领数与形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分析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
?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数形结合”思想,经常有数形结合的练习题,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初步形成,只是以前的练习比较分散,没有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系统的学习。这节课通过一些特殊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观察图形发现规律,有一定的难度,在解题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往“数形结合”思想这一方面靠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班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为本节课学生自主探究规律创造了条件。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和解决问题时的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设疑自探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最近老师发现我有一项特殊的本领,像1+3,1+3+5(边说边板书)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这样的算式算的特别快,想不想试试?为了公平期间,我准备了2个计算器找两位同学一起比赛,(计算器发给学生)谁愿意出题?学生处的题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算后问: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算的这么快?直接告诉你们就不好玩了!没意思!但是,老师可以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提示:老师是借助图形发现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数与形》(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什么?(引出目标并简要板书目标)
活动二、《讲授》学习过程
二、设疑自探: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认真阅读教材第107页例1,思考下面的问题:
(1)、每个图形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从左至右,相邻两个图分别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
(2)、你用什么方法得到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总个数?
每个算式与对应的图形有什么联系?
有什么规律吗?
(
3)、第4个图是怎样的?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5个呢?
先独立解决,然后小组合探,最后展示。
小组讨论要求:
(1)、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学习单中的想一想,拼一拼,议一议。
(2)、选一个小组长汇报。一个整理一个记录。
(3)、以小组为单位把拼图呈现在黑板上,并汇报。
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引导发现规律。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未解决的问题。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全班合探,总结例1中数与形体现的规律。
发现一:算式左边的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发现二: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发现四:第几个图形就是几的平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得出:第几个的“几”也就是加数的个数是怎样求出的。这也是一个难点。要讨论透,弄明白,为运用规律打下基础。
通过算式左右对比得出:
1、用小正方形拼大正方形,需要的小正方形个数可以写成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2、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课件)
四、质疑再探:
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灵活解决,尽量让学生解决,老师只是适当引导点拨。
五、拓展延伸:
1、你能用这个规律出道题吗?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同桌互相批改讲解。老师巡视找出有价值的题展示给大家。
2、以同桌两个为单位,请你来当小小设计师,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吧!
3、运用规律练习:老师用课件展示题目:1+3+5+7+5+3+1=
9+11+13+15+17=
1+3+5+7+9+11+13+7+5+3+1=
4、P109第一题
以上题目全交给学生自己出理,引导讨论出教材中3的平方,5的平方,7的平方分别是怎样找到的,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其他的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并找出不同的方法。老师适时给以表扬肯定。
活动3:小结合作业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总结:复杂问题(遇到)→简单问题(找到规律)→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复杂的问题从简单处入手!
??2、近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分数百分数问题,遇到较难的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像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统计表,都是图中有数,数中有图,数学中像这种现象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吗?根据生说进行补充。生活中数与形的例子:1+1=2(一个手指加一个手指是两个、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是两个苹果)。一年级借助小棍摆图形来认数。三年级认识分数时老师让我们等分不同的图形。六年级的例子:分数乘法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线段图、圆的面积等等。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画图,把数字、算式转化为图形,利用图形解答,更简捷直观。
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与形的研究很深入,他对数与形的感受是:“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课件出示,学生齐读。所以我们平时练习时看到数就想到形,看到形就联想到数,遇到复杂问题时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也就是“复杂的问题从简单处入手”!
七、作业布置
??课本108页第2题,109页第2题,做完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如有错误,说出错因再改正。执教课题:数与形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107例1,第108页“做一做”第1
题及练习二十二部分习题。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数与形》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作为教材新增的内容,我们考虑最多的还是目标的定位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例1以及后面编排的几道习题都属于思考题甚至竞赛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对普通学生来说要求偏高。现在教材作为例题编写,在教学中究竟该达到怎样的要求?我把握不定。尽管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数与形的练习,学生结合“形”来分析问题有一定的基础(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学习数字,学习加减法,以及利用线段图解决简单的问题等等)。但纵观教材并没有系统的教学数形结合的内容,所涉及的练习也比较分散。因此,我们理解的这节课的意图是:试图通过一个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迁移到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上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所以将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数”与“形”紧密联系,体会有时“数”与“形”能互相解释,有时又能借助“数”解决一些与“形”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形”(面积模型、直观图等)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积累数形结合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借助图形沟通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好处。
?有时,仅仅通过图形本身去发现规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桥梁,而“数”的规律正是一种有效的桥梁。例1的教学就是如此,通过图形直观形象的牲征,让学生探索发现1+3,1+3+5,1+3+5+9这组算式加数的规律和结果的规律,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得到这样一组数列求和计算方法,感悟数形结合的魅力。???
2.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的配套的练习中,题目中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直接让学生来读懂题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试图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形来分析题目意思,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08页中的第2题的教学,就直接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结合图形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再结合学生的想法对照(课件)图形进行展示,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到“数形结合”的魅力!
3.精选学习材料,适度处理和拓展教材内容。
根据以作的教学经验,对于例1教学理解不透彻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是不能通过这个例题很好地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另一个是判断这列数的个数,部分同学感觉困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学生操作、参与不够,另一方面是对数列个数问题课堂讨论不够导致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注意前两方面外,我努力通过让学生先想像再拼摆验证,最后对照“数”、
“形”让学生找联系的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的目标。
【教学过程预设】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课题
教师:最近,老师发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计算方法。什么方法呢?我发现: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比如1+3,1+3+5(教师逐步板书在黑板上),像这样的算式,我都算得特别快。快到什么程度呢?快到只要你们说出这个算式,老师几乎可以脱口而出的说出结果,你们相信吗?(不相信)好的!没关系。下面请两个同学出题考考我。为了证明我没蒙你们,我还想再请两个同学当场用计算器与我比一比。(学生出题,老师板书并说结果,另两同学验证)
教师:感觉老师算得快吗?你们真的想知道这个方法吗?(想)如果老师直接告诉你们这个方法就不好玩了。但老师可以给你们一点小小的提示:对于这串数的问题,我是借助图形来学会的。(板书课题:数
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形结合的世界,感受数、形结合的奥妙。
【设计意图】从谈话导入,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数一数:(课件展示不同颜色凌乱的正方形)
师:有形吗?(有)什么形?(正方形)一共几个?
(课件分别展示凌乱的1个正方形,4个正方形,9个正方形,16个正方形。)师:你们是怎么样得到总个数的?(学生说加法算式)
2.摆一摆:动手操作
1)、师:对刚才的摆法,你们有什么感觉?(凌乱)。好的,老师先摆1
个的,很简单!那么1+3打算怎样摆呢?(学生动手操作)
这样摆的,结果怎么算?(2的平方)
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算?(每行两个,共两行,所以这样算)
3加在哪儿了?比划看看。
2)、那么1+3+5可以摆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先请大家想像一下,再让学生上黑板操作。结果怎么算?(3
3)
师:看来,当个数逐渐增多时,这样摆成正方形,不但不凌乱,而且计算起来也比较方便哟!
师:这是一个边长为3
的正方形。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要摆一个再稍微大点的正方形,请大家在头脑中想像一下,边长至少是几?还得增加几个小正方形?(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
师:这次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应该怎样计算?(1+3+5+7=4
4)
2、讨论
(1)、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这个算式里的1,3,5,7,4共5个“数”(老师加横线画出来),与左边的“形”是怎样结合的?
(2)师:这次用7个小正方形,摆在哪儿了?比划一下。用7
个小正方形摆了这个大正方形的两条边,一个正方形的边都是相等的,而7却是一个奇数啊?不可能吧!谁能说说怎么回事?
(3)、师:照这样一直摆下去,下一次我还要用几个小正方形?(9个)你是怎样知道的?(借助算式想到的)想象一下,摆出的是个边长是几的正方形?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形?这个算式右边的“5”是什么意思?
3.说一说:交流规律。
师:猜一猜,下一个算式是怎样的?你们能模仿着再说几个吗?(汇报后由学生判断)
师:这些算式有怎样的规律?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规律分算式数字和结果两方面来说)。(从1开始的几个连续奇数相加,所得结果就是加数个数的平方)
师:这个规律你们以前都知道吗?(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吗?(知道)这中间谁帮了你们?(图形)
师:看来,有形,数才直观;有数,我们对形的研究才会更深入。
4.练习。(分小题逐一展示,分别解答)
(1)1+3+5+7+9+11+13+15+17+19=(??????);
????
1+3+5+7+…+99=(
)
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可以全班核对答案,并说明理由,第二个可以先让不会的学生说说解答的难度在哪儿?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完成(规律和个数判断方法)。
(2)利用规律,算一算。
1+3+5+7+9+11+13+11+9+7+5+3+1=(??????)。
1+3+5+7+9+…+(
)=40×40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明计算结果和原因。
5.小结。
教师:我们同学都很聪明,现在不但能很快算出从1开始的一些连续奇数的和,稍加一点变化,你们也照样算得很快。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感受如何将数和形结合,体会数和形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形”可以展示“数”的特点,通过“形”使解决“数”的问题变得更加容易。
三、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教材第108页“做一做”第2题。(课件出示)
(1)教师:还想再挑战一下我们自己吗?(指着课件)下面的这个问题中有图形,也有数字。(指名读题)
(2)探究规律
师:这两种颜色的正方形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桌相互讨论看看。
看明白的同学说规律,教师同步课件演示。
(3)应用规律
师: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6个图形中,红色和蓝色的小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呢?(6个和18个)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教师:现在都会了吗?照这样下去,第100个图形中,红色和蓝色的小正方形又各有多少个呢?
师:现在回想一下,刚才的这个规律,我们是怎样找到的?(借助图形)
师:看来数和形的关系的确挺紧密呀!
四、回顾反思
教师:今天这节课,当我们探讨到这儿的时候,能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或者疑问吗?(学生相互补充)
老师: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和“形”事实上是一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我们一年级认识大数时用到的小棒、计数器,后来认识分数用到的图形,以及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时用到的线段图等等,都是数形结合的实例。那么,数和形的关系究竟紧密到什么程度呢?看看我们现在请到的一位高人怎么描述的?(展示: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华罗庚,并补充: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吗?有同感吗?
板书设计:
数与形
1
1+3=2×2
1+3+5=3×3
1+3+5+7=4×4
1+3+5+7+9=5×5
…《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07页例一“数与形”及10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能力,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
课件、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
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陪伴
回忆对低年级小朋友借助图形来加法计算,让学生感受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发现模式、应用模式。
?
?1.引导学生对算式的计算,激起学生对规律的猜想,并说一说其中原理。
1=(
)?
????
1+3=(
)?
??????
?1+3+5=(
)?
1+3+5+7=(
)?
??
2.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组成大正方形的方式,体会通过图形说明这样算式的原理优越性。
3.借助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讨论交流,发现规律,归纳结论: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等于N?。
??
1+3+5+7+9=
1+3+5+7+9+11=
?4.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结论。
1+3+5+7+9+11+13=
7?
1+3+5+7+9+11+13+15+17=
9?
7+5+3+1=
4?
5.利用所探索的结论解答“做一做”第1题。
6.总结: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中我们利用计算求出图中小正方形个数,反过来直观的图形也更好地帮助我们计算各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第2题。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红色小正方形个数的变化的规律获得结论。
2.小组讨论分析蓝色小正方形个数变化规律,获得结论。(
6+N×2)
3.解决题目中红色小正方形和蓝色小正方形的数量问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数形结合的奇妙,这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树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2.今天你有了什么收获?
附板书:
发现
数
形
应用
从1开始,N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等于N?
(
6+N×2)《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第107页例1
设计意图
1、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自主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数形结合,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既可以从数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看看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数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通过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互相印证结果,感受数学的魅力。
2、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推理,逐步抽象,形成模式,再引导学生把规律应用于一般的情形,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体会与领悟推理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材分析:
《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行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例如,例1中,从图形的角度直观地理解“正方数”或“平方数”的特点。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释的问题。例如,例2中,解决的求和问题,教材利用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无限”的抽象概念;再如,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比较便捷地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
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归纳推理出题中蕴藏的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编者的目的不在于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体验、总结与自觉运用。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能应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数学思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探索发现数与形中存在的规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巨大魅力,体会归纳推理帮助我们总结规律的过程;
能力训练:在活动中,让学生将数与形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并在实践中,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更多问题;
情感态度:在抢红包的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开拓学生思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华罗庚的介绍激励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验证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活动一:
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游戏激趣
比赛计算,计算最快,答案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红包,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激起求知欲
老师有一个更快更准的方法帮你抢到红包,你想学吗?
3、引入课题
在数学的世界中,除了数以外,还有哪些?
抢答计算,并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思考除了数之外,在数学中还学习的内容。
从游戏导入,激起学生的竞赛心理,激发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求知欲。
活动二:
以形注数,探索并推理复杂数列求和的规律
1、观察发现,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数字1
你看出了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四个正方形和1+3
你看出了什么?
你还可以怎么计算正方形的个数?
指出1+3可以组成一个两行两列的正方形
(3)出示9个正方形围城的大正方形和1+3+5
你看出了什么?
图形是什么样?
还可以怎么计算正方形的个数?
(4)出示16个正方形围城的大正方形和1+3+5+7
你又看出了什么?
图形是什么样?
还可以怎么计算正方形的个数?
2、大胆猜想,初步探索数与形中隐藏的规律。
猜一猜接下来应该加几?
它们的和是多少?
验证猜测
3、交流合作,结合图形推理数中的蕴藏的规律。
4、继续抢红包的游戏,出示练习,学生抢答。
学生观察图形和算式变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学会逐渐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
小组合作研究,并汇报交流成果。
迅速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强化数形关系,从中发现数的特征,图形变化的规律。
根据发现猜想并验证
结合猜想和发现,推理题中蕴藏的规律,得到了新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感到新方法计算的简便。
活动三:
深度挖掘,再次探索并推理数中的规律。
1、由练习延伸,继续探索推理规律
(1)继续观察图形与算式的对应关系,除了加数个数是正方形的边长外,正方形的边长还与哪个数有关系?
(2)你知道它的结果吗?
(1+3+5+……+a=)
2、根据刚刚推导的规律,巩固练习
3、数学小资料——介绍数学明星华罗庚
观察图形和算式,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推理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四:
以数解形,寻找图形中包含的数的规律。
1、观察图形,在图形中找到数的规律(小组合作)
(1)看图每幅图中,有多少个蓝色正方形,多少个红色正方形?
(2)你能推理出第10幅图中,有多少个蓝色正方形,多少个红色正方形?
(3)你能解释你的推理吗?
2、独立解决问题
观察下列图形,最外层有多少个小正方形,说说你的推理
观察发现推理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数形结合,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通过观察推理,学生寻找图形中所包含的数的规律。
活动五:
畅谈收获
1、在这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解决复杂问题时可以继续使用图形,以少到多归纳推理出直观简便的方法。
畅谈收获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与形
1+3+5+7+9+……+a=n2
数形结合
归纳推理《数与形》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7页的例1以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2.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教具准备
教具:PPT课件
学具: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课件出示问题。
计算出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数与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看图,把算式补充完整。
1=( )
2 1+3=( )
2 1+3+5=( )
2
(2)看图与算式,总结发现。
①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有什么关系?
②汇报发现。
发现三:算式左边的加数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行(或每列)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可借助学具摆一摆)
①1+3+5+7=( )
2 (1+3+5+7=42)
②1+3+5+7+9+11+13=( )
2 (1+3+5+7+9+11+13=72)
③____________________=92 (1+3+5+7+9+11+13+15+17=92)
(4)当堂练习:第108页的做一做第1题。
[第6个图形:红色6
个,蓝色18个;
第10个图形:红色10个,蓝色26个
。根据图示可知:红色小正方形的个数与图形的序数(第几个)相同,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3-图形的序数或蓝色小正方形的个数=(图形的序数+2)×2-2]
2.计算出结果。
3.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数与形
1=( )
2 1+3=( )
2 1+3+5=(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