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汪清六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0 08: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汪清六中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 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2019 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 4000 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建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3.春秋近 300 年,大小战争约 500 场,会盟数十次。周初号称八百诸侯,到战国初 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上已经是七大国的天下了。以下对材料 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分封制不利于政局稳定 B.宗法观念在春秋时期荡然无存
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 D.七国是指鲁、齐、燕、魏、宋、晋、楚
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增加财政收入 B.加强皇权 C.加强军事实力 D.分散宰相权力
5.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 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 了(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6.3~6世纪被称为汉唐盛世之间动荡复杂而又充满机遇的过渡期。下列曾出现于东晋的历史现象是(  )
A. 高门士族执掌朝政 B. 豪强地主大量出现
C.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 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7.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削弱了诸侯实力
C.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8.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9.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B.士人热衷于竞技活动
C.文化生活世俗化发展趋势 D.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
10.“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这段论述充分说明
A.少数民族已经完全被汉化 B.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
C.胡族生活习俗影响了汉族 D.胡汉之间的交融是双向的
1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描述的是
A.郑国渠 B. 都江堰 C.长城 D.大运河
12.《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此材料主要反映了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1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
A.西汉时期 B.北魏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性的特点。下列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生活的著作有
①《农政全书》 ②《九章算术》 ③《齐民要术》④《唐本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5.唐代长安的大明宫麟德殿是接待外来宾客的重要场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对其的文学描述。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对外政策的开明 C.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D.建筑技术的高潮
16.右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A. 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 B.秦国 C.秦朝 D.汉朝
18.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采纳某项措施时谈到,“彼从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这项措施是
A.三公九卿 B.推恩令 C.郡国并行 D.三省六部
19.下列思想观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属于儒家的是
A.依法治国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福祸相依 D.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20.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 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 是(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共计14 分)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摘编自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主要选官途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南朝梁武帝时,有一交趾人并韶者,富于词藻,诣选求官,而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任命)广阳门郎(守门的小官)。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
——洪迈《容斋随笔》
(2)材料二中的“俗”是指什么?蔡撙“不能免俗”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依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影响。(6 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 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 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二 1975 年,毛泽东曾对在他身边为他读书的芦荻说:秦始皇作为一 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的评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 但他在统一六国以后,丧失了进取的方向,志得意满,耽于快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的压迫人民,无聊得很。
——中国网《惊人妙语论帝王》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哪些具体制度? 和前代相比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0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 (4 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诏尚书令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数万户以实之。……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丁男不供(不足),始役妇人”。
材料二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已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科差:对平民财物或劳役的征发),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王惠敏《李世民全传》
(1)概括材料一中隋炀帝在过度役使民力方面的史实,据此分析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产生的危害。 (4 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隋杨帝的不同之处。他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特征是什么?由此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8分)
答案:1-5:DACAC 6-10:ABBCD 11-15:DBCDB
16-20:CDBBC
21.(1)察举制,考试与地方推荐相结合,自下而上的推荐方式。(4分)
(2)门阀世家子弟凭借门第(家世)可以当高官。(2分)
说明南朝时期选官上仍然注重门第(家世)。(2分)
(3)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加强了中央
集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6 分)
22.(1)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分)
具体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变化: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2分)
(2)完成统一大业,开创政制规范,统一思想和文字,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4分,其他正确答案酌情给分)。
23.(1)史实:营建东京(洛阳);开凿大运河。 (2 分)
危害: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加剧了统治危机。 (2分)
(2)不同:以民为本。 (1分)
特征: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3 分)
影响: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 (4 分)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