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学习目标视窗
1.知道生物和非生物以及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2.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3.学会使用放大镜。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观察蜗牛,请在图中标出触角、足、壳等部分。
2.通过实际观察,写出蜗牛在什么情况下会缩进壳里去 。这说明了蜗牛的壳对蜗牛有 的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可知,蜗牛还具有 、 、 、 等感觉,但没有 。
3.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 和没有生命的 。 对刺激有反应, 对刺激没有 反应。
4.连线题:
①大白兔生小白兔 A.应激性
②手指一碰含羞草,它的叶片就耷拉下来了 B.繁殖
③老虎捕食 C.营养
④排尿 D.生长
⑤小熊能长成大熊 E. 排泄
5.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这是生物对 的反应,是生物的 性。
6.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是因为生物能 ;生物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生物能 。
7.大多数植物是 色的,能利用 、和 制造养料,动物自身 制造养料,要靠获得养料。
8.所有的动物都能运动和 ,从环境中摄取和 并排出 ,从 中获得能量,能进行生殖。生物的这些活动称为生命活动。
9.观察蜗牛时,在蜗牛前方3 cm2处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
l0.蜗牛全身都是宝,具有食用价值的种类很多。为了研究蜗牛,必须去采集蜗牛,以下寻找蜗牛途径错误的是 ( )。
A.到潮湿阴暗的地方去找
B.沿着蜗牛爬过留下的白色痕迹去找
C.夏天雨后到草丛中去找
D.酷暑干旱季节到水泥地上去找
1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12.相信你已认识了不少生物,学会了区别生物和非生物。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智能机器人
B.变形金刚
C.溶洞中不断长高的石笋
D.石头上的青苔
1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个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排出体内的废物 B.能生长和繁殖
C.对刺激产生反应 D.具有呼吸作用
14.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你能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 )。
A.松树固定地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C.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养料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种子发芽
B.人呼吸
C.蝌蚪长出后肢
D.滴在桌上的水一会儿不见了
16.生物体能从幼小的个体变成较大的成体,这是因为 ( )。
A.生物能生长 B. 生物能进行物质交换
C.生物能繁殖 D.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17.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这与下列哪项有关? ( )。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运动
C.生物的繁殖 D.生物对环境的反应
18.下列有关蚯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B.身体由许多环带组成
C.体表有黏液
D.身体伸缩向前运动
19.下列各项属于动物的是( )。
A.仙人球 B.向日葵
C.水草 D.发光水母
20.蚯蚓因适应土壤穴居生活而退化的结构是( )。
A.头部和感觉器官 B. 听觉感受器
C.视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21.下列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A.草履虫 B.熊猫
C.桃树 D.草鱼
22.人用手磁触含羞草时,含羞草的叶片立即下垂,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适应性 B.对刺激做出反应
C.多样性 D.生长与发育
23.二氧化碳是动物呼吸产生的废物,但在下列生物中,二氧化碳对其有用的是( )。
A.青蛙 B.白菜
C.草履虫 D.梅花鹿
24.下面两个表格分别列出了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从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生物
含水量(%)
水母
97
鱼类
80~85
蛙
78
哺乳动物
65
藻类
90
高等动物
60~80
组织、器官
含水量(%)
牙齿
10
骨骼
22
骨骼肌
76
心脏
79
血液
83
脑
84
A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
B.生物体内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C.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较高
D.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含量多少有关
25.马和汽车都是交通运输工具,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马和汽车,完成下列表格。
生命活动
马
汽车
感觉
能
运动
能
摄取食物
能
另一种方式,燃料类似食物
吸收氧气
能
排出废物
能
生长
能
不能,它们被制造时大小已固定
繁殖
能
(2)你认为汽车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2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
曲中的非生物有: 。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2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有关问题。
材料一:捕蝇草的故乡在北美洲,它的茎很短,有两片构造十分奇特的叶。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可是在叶端,却变成了肉质的像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十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如尖利的牙齿。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还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当小虫上了钩,触动了刚毛,那两片叶片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它那像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及时地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地消化。几天以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个猎物的落网。捕蝇草捕食猎物不但迅速、准确,而且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如果人们用小树枝去触动它的刚毛,它会分辨出这不是小动物,表现得无动于衷。可是当小动物触动了它的刚毛,它就会迅速地将叶片闭合。而且,猎物越挣扎,它闭合得越紧密。
材料二:猪笼草又名猪笼仔,高可达1.5 m,原产亚洲、非洲和澳洲的热带地区。猪笼草一般生长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中,而且根系很不发达,所以很难获得足够的养料。但为了适应环境生存下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中,它的叶子逐渐变化,演绎成奇妙的“捕虫器”,即一个能引诱并抓住昆虫的小兜子(食虫囊),形状特别像用来装猪仔的猪笼。食虫囊的外表面有关丽的色彩和斑纹,内壁和边缘则有饱满的蜜腺,能分泌又香又甜的蜜汁,这对昆虫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一旦有猎物掉进小兜,它便自动合上小兜的盖子,把昆虫关在里面,杀死昆虫,并饱饱地大吃一顿“美餐”。
你认为猪笼草和捕蝇草是动物还是植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体验情境。
28.(2010.浙江绍兴)上海世博会上出现的下列“明星”,属于生物的是( )。
A.吉祥物海宝 B.国宝熊猫
C.冲华龙鸟化石 D.音乐机器人
参考答案:
1.
2.一般对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时 保护有反应 触觉 嗅觉 视觉 味觉 听觉
3.生物 非生物 生物 非生物
4.①—B ②—A ③—C ④—E ⑤—D
5.环境变化 应激
6.繁殖生长
7.绿 阳光 二氧化碳 水分 不能 摄取食物
8.生长食物氧气废物食物
9.D提示:蜗牛会向远离酒精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闻到了酒精的刺激性气味而离开。该实验说明蜗牛能闻到酒精的气味,因此具有嗅觉。
10.D 11.D 12.D 13.B 14.D 15.D 16.A 17.C 18.B 19.D
20.A
21.C提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植物,而草履虫、熊猫、草鱼都是动物,只有桃树是植物,所以选C。
22.B提示:碰触含羞草叶片时含羞草叶片合拢,说明含羞草对碰触做出反应,属于对刺激做出反应。
23.B 24.B、C
25.(1)略
(2)不是,因为汽车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繁殖、生长等生命活动。
26.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27.猪笼草和捕蝇草都是植物。动物与植物不能根据动与不动来区别。猪笼草和捕蝇草是食虫植物,因为它们的叶片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28.B
第2章综合提优测评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A.鲫鱼、黄鱼、海豚、鲸均属于鱼类
B.青蛙、娃娃鱼、蝾螈、雨蛙均属于两栖类
C.鹦鹉、孔雀、企鹅、蝙蝠均属于鸟类
D.蛇、蚯蚓、扬子鳄、甲鱼均属于爬行类
2.松树和狗这两种生物,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C.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3.植物主要有两大器官: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我们吃的胡萝卜、甘蔗是植物的( )。
A.生殖器官 B. 基本器官
C.营养器官 D.果实
4.脊椎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有( )。
A.鱼类和鸟类 B.鸟类和哺乳类
C.哺乳类和爬行类 D.爬行类和两栖类
5.在显微镜下观察西红柿的果肉细胞,发现细胞壁比较薄,且排列分散,这说明果肉属于( )。
A.分生组织 B. 机械组织
C.营养组织 D.输导组织
6.下列不属于鱼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终生生活在水中
B.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C.身体表面有鳞片
D.卵生,体温恒定
7.皮肤是由结缔、神经、肌肉、上皮等组织构成的,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某同学使用小刀时,不慎割伤皮肤流出了血,这一刀伤及皮肤的( )。
A.皮下组织 B. 表皮
C.脂肪层 D.真皮
8.下列动物中,是动物界最大家族的成员,且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的是( )。
A.鲤鱼 B. 蝙蝠
C.蜜蜂 D.大熊猫
9.下列是一些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体,其细胞内无成形细胞核的是( )。
A.衣藻 B.草履虫
C.酵母菌 D.乳酸杆菌
10.用西瓜可榨出新鲜的西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的( )。
A.细胞质 B.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核
11.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2.水果平时大家都吃过,以“水”多为好。那你知道这些 “水”是什么吗?( )。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
13.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其内壁能分泌消化液,且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4.植物能合成营养物质,那么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细胞核 B. 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膜
15.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
A.器官、界 B.系统、种
C.组织、科 D.细胞、种
16.一个小小的受精卵会发育成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这都是由于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发育 D.分裂、生长和分化
17.“大树下面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环境的温度。这说明( )。
A.植物生长需要蒸腾作用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空气会影响植物的生存
18.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小明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说。为求证此假说而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较合适的是 ( )。
选项
烧杯
水量/mL
孑孓/只
光线
温度/℃
田
400
20大
光照下
28
A
乙
300
20小
黑暗中
20
田
300
20大
光照下
28
B
乙
300
20大
黑暗中
28
田
300
10大10小
光照下
20
C
乙
300
10大10小
黑暗中
28
田
300
20小
光照下
28
D
乙
400
20小
光照下
28
19.小明同学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问题时,做了以下实验。请问哪个培养皿中的微生物最多,本实验证明了什么?( )。
A.A最多,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B.B最多,微生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C.B最多,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D.C最多,微生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20.A烧杯中盛有水,B容器中无水,都放两条相同的蝌蚪,根据观察结果,结论正确的是( )。
A.蝌蚪生活在水里,像鱼一样用鳃呼吸
B.蝌蚪的食物是水草
C.把蝌蚪从水里捞出来,它能用肺呼吸
D.只要有空气,蝌蚪离开水也能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
21.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 。
22.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24.以下是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请说出它们的原理:
(1)将食物晒干存放不易变质,这是因为 。
(2)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不易变质,这是因为 。
(3)有些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因为 。
(4)铁罐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是因为这种包装已采取
。
(5)由此你认为微生物的生长与 、 等因素有关。
25.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体的组织是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经过细胞 形成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细胞质和 ,此外植物细胞还具有位于细胞最外层的 ,以及
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液泡。
26.显微镜是初中科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请回答F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其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 。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象从图1转为图2所示的情况,则首先应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越 。
(4)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洋葱表皮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发现图像如图3所示,造成该物像的原因是 。
27.请仔细观察下边的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细胞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
(2)A是 ,B是 ,C是 。
(3)与高大树木能“顶天立地”有关的结构是 。
(4)植物细胞的结构比动物细胞多了 、 、
。(填写细胞的结构名称)
28. 图中A→B的过程表示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使细胞体积变大。图中A→C的过程表示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导致 ,图中A→D表示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形成了 。
29.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进行分类,分类时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现有五种动物,小明依据“水生还是陆生”的标准将它们进行了如表甲所示的分类。对于同样的事物,若分类的标准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请你按照“有无脊椎骨”的标准对上述动物重新进行分类(填入表乙)。
表甲
类别
动物名称
水生动物
河蚌、鱼
陆生动物
蝴蝶、猫、蚯蚓
表乙
类别
动物名称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三、实验探究题(共27分)
30.(6分)前不久。科学探险组在非洲的森林中发现一种新的动物,它具有大象、老虎、狮子、山羊和牛的外表特征。其中的一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指出:“这种动物是在森林中的沼泽地发现的,它的蹄像山羊、身体像老虎,前额像狮子,头上有牛的角和耳,大象的鼻和山羊的胡须,它吃草,排出黄色的尿液,行走的速度很快,但很怕光,现在被饲养在动物研究中心。”报道之后,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这种动物,高价出售、观赏或食用等。最后有报道称:科学家发现它属于一种濒危动物……
请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
答案
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大象还是狮子、山羊归入同一类别,简述理由。
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最好保护它的办法是什么?
31.(5分)小安找到了6只昆虫,他根据昆虫的外形做了检索表
(1)在图中,乙昆虫属于上表中6只昆虫之一,请查出乙昆虫的名字: 。
(2)在如图的甲、丁中,哪只昆虫不是小安找到的?
。
(3)在检索表中与长蚤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蝼蛄 B. 蜉蝣
C.衣鱼 D.无法确定
(4)小安的检索表能不能查出所有昆虫的名字?
,理由是: 。
32.(4分)阿明在上学途中共采集了三种实验样本(甲)瓢虫、(乙)菊花的叶子、(丙)草履虫(水池中的小生物),到学校上生物实验课,完成了一些实验。学校准备了显微镜、解剖刀等仪器。请回答下列各题。
(1)在载玻片上写“b”,在镜头下会呈现 。
(2)阿明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3)阿明观察样本(乙)的下表皮细胞时,如果未经染剂染色,则视野内所见的表皮细胞的颜色,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
A. 绿色 B. 黄褐色
C. 透明 D. 淡蓝色
(4)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果用亚甲基蓝液染色后,被染为深蓝色的部分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5)三种样本(甲)、(乙)、(丙)中,细胞的功能较少的是 ( )。
(6)在个体组成层次上,样本(乙)比(甲)缺少的层次是 ( )。
A.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系统
(7)阿明取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样本(丁)与样本(乙)做比较,形状不易变形的是 。
(8)要判断样本(乙)或样本(丁)的细胞,下列各项中,可以用来分辨的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壁
C. 细胞核 D. 叶绿俸
33.(4分)水委是种水生动物,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等量的水蚤分别做了如下图所示的A、B两组实验,水温的改变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他均相同,水蚤在不同的水温中均生长12 h。请回答:
(1)你认为从这个实验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请至少说出两个结论。
(2)你认为这个实验在设计上还需要改善吗?如何改善?
34.(8分)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一)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情绪激动,喜怒无常,甚至呕吐……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小锋同学希望通过探究 “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来寻找答案。(提示: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因水蚤心跳太快,为减少误差,实验中只计算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在15℃的室温条件下,小锋同学选用1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 s心跳次数。方法是:
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人体积分数为5%的酒精中计数,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1)你认为小锋同学在实验中所提出的问题是: 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A组和8组是对照实验,你认为实验的变量是
。
(3)小锋同学在实验中用了10只水蚤,并且重复做3次,然后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二)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小锋同学用同样的方法,又依次观察了体积分数为10%、15%、20%的酒精中水蚤10秒心跳次数,将得到的数据(含先前做的A组和8组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组别
A
B
C
D
E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
5%
酒精
10%
酒精
15%
酒精
20%
酒精
10秒的水蚤心跳
次数平均值
33
24
21
17
死亡
(4)将上面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曲线图,要求以心率为纵坐标,酒精体积分数为横坐标。
(5)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 ,直至死亡。
(6)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C 6.D 7.D 8.C 9.D 10.B 11.B
12.C 13.C 14.B 15.D 16.D 17.C 18.B 19.B 20.A
21.染色体
22.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23.整体各种刺激
24.(1)微生物在无水的环境中不易繁殖生长
(2)微生物在低温的环境中不易繁殖生长
(3)真空包装与空气隔绝,微生物不易生长
(4)高温杀菌的处理
(5)水分 温度 空气(写出两点即可)
25.种 细胞 分化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壁
26.(1)逆时针方向 (2)左下角 (3)少 (4)装片中有气泡(或洋葱表皮撕的太厚)
27.(1)甲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细胞壁(4)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8.生长 分裂 细胞数目增多 分化不同组织
29.脊椎动物:鱼、猫;无脊椎动物:河蚌、蝴蝶、蚯蚓
30.
问题
答案
这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在哪里?
森林沼泽地
它应该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哺乳动物
你认为它应跟老虎、大象还是狮子、山羊归入同一类别?简述理由。(2分)
与山羊同类别,属于草类动物
捕捉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为了保存这种动物,你是否同意把它饲养在笼子里?
不同意
最好保护它的办法是什么?
放归森林沼泽地,并保护它们的栖息地
31.(1)蜉蝣(2)丁虫(3)D(4)不能 丁虫就不在分类表上
32.(1)为反着写的“b”(2)B(3)A(4)C(5)丙(6)D(7)乙(8)B、D
33.(1)开放性试题,只要合理回答出两点即可。例如:水蚤生活的适宜温度是25℃;水蚤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水蚤在20℃到28℃之间都能生存等等。
(2)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例如:
A假如实验要研究的是水蚤生活的适宜温度,则应该有C组实验,将同样多的水蚤在25℃中36小时,观察存活个体多少.
B.假如实验要研究的是水蚤个体之间对温度的忍受能力存在差异,则实验设计没有补充之处。
C假如实验要研究水蚤生存的温度范围,则可将等量的水蚤分别放在不同的水温中相同时间,再一一观察存活的个体多少即可。
34.(1)酒精(2)酒精浓度 (3)误差(4)图略(5)降低 (6)酗酒会使人
的心率降低,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第2节常见的动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视窗
1.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2.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3.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体内有无 可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背部都有一条由许多块
组成的 。
2.根据形态特征不同,脊椎动物可分为 、 、
、 、 五大类群。
3.鱼类的特点有:生活在 中,用 呼吸,用 游泳,身体表面有 。
4.分类是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的。下图中将生物分为甲、乙两类的依据是( )。
A是否多细胞 B. 有无生命
C.是否胎生、哺乳 D.能否运动
5.地球上真正的陆生动物是从 类开始的,它们用 呼吸。
6.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有:身体呈 形,前肢特化为 ,体表有羽毛,骨骼愈合、薄、 ,等等。
7.地球上最高等、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 类动物,它们全身 ,体温 ,胎生, 。
8.下列各项中,属于两栖类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填序号)。
①身体被鳞或毛②皮肤湿润③卵生,体内受精④成体用肺呼吸⑤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⑥卵生,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
9.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根据。如果有人将鲸、猫、鱼归为一类,而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一类,则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陆生或水生 B.有无脊椎骨
C.会不会飞 D.胎生或卵生
10.下列哪种动物是胎生的?( )。
A.鲫鱼 B. 青蛙
C.家鸽 D.家兔
1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水生
B.有无脊椎骨
C.有无翅膀
D.体形大小
12.下列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是( )。
A.朱鸦 B. 金丝猴
C.扬子鳄 D.丹顶鹤
13.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昆虫属于脊椎动物
B.脊椎动物具有外骨骼
C.鱼类不属于脊椎动物
D.哺乳类动物属于脊椎动物
14.有一种动物,它身上有羽毛,体温恒定,卵生。下列动物中具备这些特征的是( )。
A.鸡 B. 斑马
C.蛇 D.青蛙
15.鲫鱼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结构是( )。
A.鳞片 B. 鳔
C.鳃 D.侧线
16.青蛙成体在陆地上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口和鼻 B. 皮肤和鳃
C.肺和鳃 D.肺和皮肤
17.现今动物界中,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动物是( )。
A节肢动物 B. 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动物
18.能用乳汁哺育幼体的动物是( )。
A. 鸵鸟 B. 杜鹃
C.蜥蜴 D.熊猫
19.下列不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
A.蝙蝠和白鳍豚
B.企鹅和鲸
C.扬子鳄和娃娃鱼
D.鸭和熊猫
20.下列能用乳汁哺育幼体的动物是( )。
21.下列各组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 )。
A.东北虎和牛蛙
B.变色龙和猫头鹰
C.蟒蛇和金丝猴
D.白鳍豚和鸵鸟
22.哺乳动物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分布最广
B.有发达的神经系统
C.胎生、哺乳
D.体温恒定
23.下列几种动物中,身体不含有颈部的一组是( )。
A.鲫鱼和青蛙
B.蝮蛇和海龟
C.鸽子和鸡
D.长颈鹿和鲸
24.青蛙是一种变温动物,在冬眠时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气依靠( )。
A.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B.皮肤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青蛙体内储存着大量的氧气
D.不需要呼吸
25.以下各项分别属于哪些动物的特征?
(1)体表覆盖角质磷片或甲的是( )。
(2)胎生、哺乳的是( )。
(3)有羽毛和翅膀,卵生的是( )。
(4)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是( )。
(5)幼体水生,成体可上陆,有肺和四肢的是(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E.哺乳类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26.渔民在海中捕到一条“美人鱼”,发现它有脊柱,腹部有乳头,是胎生、哺乳的。船上有人认出它是国家保护动物儒艮,便把它放了。“美人鱼”是( )。
A鱼类 B. 鸟类
C哺乳类 D.爬行类
27.下列有关鱼的骨骼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鱼的骨骼主要有头骨和脊柱
B.每块脊椎骨上都附着肋骨
C.脊柱对整个身体起支持作用
D.鱼的骨骼不能随鱼的生长而生长
28.爬行动物被称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皮肤外具有鳞片或甲的结构
B.有适于陆上运动的四肢
C.进行体内受精,摆脱了水的限制
D.加强了肺呼吸
29.下列哪一个特征是区分毒蛇和无毒蛇的主要特征? ( )。
A.毒牙和毒腺
B.头呈三角形,尾骤细
C.体色鲜艳
D.咬的齿痕
30.哺乳动物的外表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全身覆盖羽毛
B.全身裸露
C.全身覆盖鳞片
D.全身被毛
31.澳洲有一种动物叫鸭嘴兽,嘴似鸭子,常生活于水中,母鸭嘴兽腹部有乳腺,它可能属于( )。
A.鱼类 B. 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32.下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C.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D.两栖类动物能够通过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3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特征的是 ( )。
A.牙齿和膀胱退化
B.身体呈纺锤形
C.前肢变为翼
D.鸟卵外有壳
34.下列有关胎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育成胎儿后,从母体产出
B.为哺乳动物特有,有利于提高幼体的成活率
C.胚胎发育从母体体内获得营养和氧气
D.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形成
35.在非洲的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皮毛,前肢和身体间有薄膜相连.会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胎生小飞鼠,由母乳哺育长大。从上述资料分析,飞鼠属于 (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鸟类 D.两栖类
36.鲸、鲫鱼、娃娃鱼、墨鱼分别属于( )。
A.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B.哺乳类、鱼类、两栖类、鱼类
C.鱼类、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
D.哺乳类、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
37.请你根据以下四种动物的图示回答问题。
(1)若要你将这四种动物分成两大类,你的分类依据是 ,其中一类包括 (填代号),另一类包括 (填代号)。
(2)这四种动物中,最高等的一类是 。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宽,你准行!
38.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中国女排主场吉祥物圆圆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 类动物。
(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
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 cm、5 cm、10 cm、15 cm、20 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
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 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 等。
39.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他们是五个可爱的小伙伴,每个娃娃都有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鱼类的运动方式是 ;“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燕子的运动方式是 。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们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类,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0.某种鸟类在营巢里,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为了解此种行为究竟是为什么,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吃掉的百分比,下表为实验结果:蛋壳与蛋的距离和天敌(乌鸦)吃蛋的百分比
蛋壳与蛋的
距离(厘米)
被乌鸦吃掉的
蛋(颗数)
没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数)
被吃掉的百
分比(%)
15
42
58
42
100
32
68
32
200
21
78
21
(1)你认为该实验是为验证哪一假设而设计的?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鸟类的这种行为:
41.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或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
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蝙蝠的
百分比(%)
A
不做任何处理
1 000
71
B
蒙住蝙蝠的双眼
1 000
70
C
蒙住蝙蝠的双耳
1 000
35
(1)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 发现障碍物酌。(填器官名称)
(2)对于蝙蝠避开障碍物,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
1.脊椎骨 脊椎骨 脊柱
2.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3.水鳃鳍鳞片
4.C
5.爬行肺
6.纺锤翼中空
7.哺乳被毛恒定哺乳
8.②④⑤⑥
9.B 10.D 11.B 12.C 13.D 14.A 15.D 16.D 17.D 18.D 19.C 20.A 21.D 22.C 23.A 24.B 25.(1)C(2)E(3)D(4)A(5)B 26.C 27.D 28.C 29.A30.D 31.D 32.A 33.D 34.D 35.B
36.D提示:给动物分类,主要是抓住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法、生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生活在水里的不一定是鱼类。
37.(1)有无脊椎A、D B、C(2)C
38.(1)两栖(2)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3)农药污染、水池减少、天敌捕食、人为因素(答案合理即可)
39.(1)游泳飞行(2)哺乳
40.(1)蛋壳距蛋的距离越远,被吃掉的蛋所占的比例越小。
(2)将蛋壳放的远可保护蛋。提示: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蛋壳与蛋的距离分别为15 cm、100 cm、200 cm时,被天敌吃掉的蛋所占比例分别为42%、32%、21%,显著呈下降趋势,所以可以推测,如果鸟把破蛋壳放的太近,会导致完好的鸟蛋被天敌吃掉的可能性大,所以把破蛋蛋壳远远弃置于巢外是为了保护完好的蛋。
41.(1)耳 (2)蝙蝠是怎样避开障碍物的(或蝙蝠的眼睛有什么用呢,合理即可)提示:从题目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蒙住蝙蝠的双眼与不做任何处理、相同数量的蝙蝠避开障碍物的比例基本是相同的,而蒙住双耳后,相同数量的蝙蝠中避开障碍物的比例明显下降,所以能充分说明蝙蝠避开障碍物不是靠眼睛而是靠耳朵。
第2课时
学习目标提优
1.说出无脊椎动物区别于脊椎动物的特征。
2.说出八类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无脊椎动物占动物中的 (填“大多数”或“少数”),其中成员最多的是 类,其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 。
2.昆虫的特点:身体可分为 、 、 三部分,
有 对足,一般有 对翅,体表有保护身体的 。
3.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在分类上把单细胞的动物叫 ;有贝壳的动物叫 ;身体分节,体外包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的动物叫 ;胎生、哺乳的动物叫 ;身体背侧有脊椎骨的动物叫 。
4.有甲、乙两种动物,请根据下列提示,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动物。
(1)甲身上没有脊柱,它属于 动物;乙身上有脊柱,它属于
动物。
(2)甲的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节,足和触角也分节,则它属于
动物。
(3)乙的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则它可能属于 类或
类。
(4)乙的幼体在水中发育,成体在陆上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则它一定是 类。
5.目前,已知的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有( )。
A.100多万种 B.200多万种
C.120万种 D.4.7万种
6.下列哪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 )。
A.血吸虫 B水蛭
C.乌贼 D.海葵
7.草履虫、蚯蚓、乌贼、血吸虫分别属于( )。
A.节肢动物、环节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B.原生动物、棘皮动物、软体动物、腔肠动物
C.腔肠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扁形动物
D.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
8.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与蝗虫、蚯蚓、变形虫等动物的区别是( )。
A.是否是恒温动物
B.有无脊椎骨
C.是否有红色血液
D.体表有无鳞片或毛
9.下列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哺乳动物
10.下列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虾、蜘蛛 B蚯蚓
C.海蜇、水螅 D.蜗牛、螺
11.下列动物中,属于益虫的是( )。
A.蟑螂 B. 蝗虫
C.苍蝇 D.蚕蛾
12.下列属于昆虫的一组是( )。
A.蝴蝶、蚊子
B.知了、蛤
C.蜻蜓、青蛙
D.涡虫、蝗虫
13.下列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14.下列各种无脊椎动物中,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是 ( )。
A.涡虫 B. 变形虫
C.水母 D.蛲虫
15.下列不属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是( )。
A.身体和足分节
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C.身体外有外骨骼
D.身体内有内骨骼
16.以下各项分别属于哪一类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1)身体柔软,身体外有贝壳的是( )。
(2)个体微小,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的是( )。
(3)身体呈线型,不分节,一般属于寄生虫的是( )。
(4)摄食和排泄经同一个开口,身体背腹扁平的是 ( )。
(5)身体和足均分节,有外骨骼的是( )。
A.节肢动物 B.原生动物 C.环节动物
D.软体动物 E. 腔肠动物 F.扁形动物
G.线形动物 H.棘皮动物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17.下列有关昆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苍蝇、蚊子、蜘蛛等与蝗虫一样,都属于昆虫
B.昆虫依靠触角辨别方向,依靠气门感觉外界气味
C.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处于幼虫期时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昆虫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但体内无脊柱
18.若将下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类,下列各项分类中,错误的是( )。
A.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
B.有羽毛的动物和无羽毛的动物
C.陆生动物和脊椎动物
D.有翅动物和无翅动物
19.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板上运动的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20.在上题的探究活动中,正确的对照实验设计应为( )。
A.玻璃板和糙纸板同样水平放置
B.斜置的糙纸板和水平放置的玻璃板
C.水平放置的玻璃板和斜置的糙纸板
D.潮湿的玻璃板和干燥的糙纸板
21.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条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
A.模拟实验 B.对照实验
C.直接实验 D.检测实验
22.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纯粹属于观察法的是( )。
A.训练蚯蚓走迷宫
B.探究蚂蚁的通讯及喜食何种食物
C.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D.珍妮长期观察研究黑猩猩的行为
23.棉蚜是棉的重要害虫,个体比芝麻粒还小,数量又多,在每平方米棉田里放进3~5只七星瓢虫,就能取得明显的治蚜效果。问:
(1)棉蚜是 ,七星瓢虫是 。(填“益虫”或“害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有什么好处? 。
24.读图并回答问题。
(1)蝗虫[2] 上有 对足,它有 作用。
(2)蝗虫[4] 有 作用,[5] 有 作用。
(3)蝗虫曾成为农业上的第一害虫,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成灾。新中国诞生以后,蝗灾已基本被控制住。蝗灾形成的原因是蝗虫( )。
A.繁殖力强
B.喜欢嚼食农作物的茎、叶
C.能长途迁移
D.以上三项都是
(4)动物一般都具有专门的呼吸系统(或器官),以获取空气中的氧气。蝗虫用什么呼吸?大胆猜测,并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设想。(提示:用腹部的气管呼吸)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25.请阅读下面的资料:
小芳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她家里为饲养小鸟而养着黄粉虫。一天,她发现铺在虫盒底部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她想:“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大胆地作出推测:“黄粉虫能够吃塑料。”然后她开始了实验。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经过几天的喂养,她不但发现了虫子确实在吃塑料餐盒片,而且通过称量证明:虫子体重在增加。
请回答:
(1)小芳通过观察提出的问题是 ;她作出的假设是 。
(2)请在文中找出有关实验设计的句子,在句子下面画线。
(3)运用小芳的实验结果,请你对环保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6.小亮打开橱柜发现有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于是他设想了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下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发现蟑螂喜欢吃巧克力。小亮又想“蟑螂喜欢吃有香味的甜食还是咸食呢?”,于是他再次进行了探究实验。
(1)小亮设计了下列表格,用来记录第一个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在“ ”处填写应该记录的项目。(其他空格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填写,现在不用填写)
观察嫜螂喜欢吃的食物实验记录表
食物名称
结论
巧克力
咖啡
话梅
米饭
(2)他实验探究的过程大致为:
提出 → 作用 → 手机证据 → 验证假设→ 得出 → 再提出 → 进行探究
27.根据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萤火虫是一种夏天常见的昆虫,它的成虫往往居住在阴湿的腐草丛中。每年6月间雌虫在水边的腐草丛中产卵,卵经一个月左右孵化成灰色的幼虫。幼虫主要捕食危害农作物的蜗牛等小动物,到了冬天钻入地下直到第二年4月。幼虫在泥土中挖一个洞,经蜕皮变成外有翅袋的蛹,不吃不动,大约经过半个月,变成成虫,爬出地面,能飞行。成虫有雌雄两种,雌的常在青草中爬行,雄的却爱在夜空中飞行。
(1)从题意中可看出,萤火虫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2)萤火虫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3)我国古代书中有“腐草化萤”之记载,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你认为正确吗?
28.小明对学校的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统计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下表:
蚂蚁数量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7:O0
8
1
9
9:O0
27
4
26
1i:O0
98
17
11O
13:O0
101
21
118
15:O0
104
27
107
17:O0
66
15
60
19:O0
4
2
7
(1)由结果可得到下列哪一推论?( )。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上午7:00前蚂蚁并不活动
C. 11:00~15:O0蚂蚁活动频繁
D.蚂蚁上午的活动情况比下午好
(2)做研究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小明采用的方法主要是( )。
A.提出问题 B. 得出结论
C.仔细实验 D.仔细观察
29.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
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表达和交流。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提优情境。
30.(2010.浙江宁波) 蜻蛉俗称豆娘,属于蜻蜒目束翅亚目,蜻蜓则属于蜻蜓目差翅亚目。以下是区分它们的检索表及它们休息时的图片。
1
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休息时翅合拢……蜻蛉
2
后翅宽于前翅;休息时翅张开……………蜻蜓
(1)图 为蜻蜒。
(2)“亚目”是介于目与科之问的一个分类单位,则蜻蛉和蜻蜓在分类学上是属于同一
(填“纲”或“种”)的生物。
参考答案:
1.大多数 昆虫外 骨骼
2.头 胸 馥 三 两 外骨骼
3.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
4.(1)无脊椎脊椎(2)节肢(3)鱼两栖(4)两栖
5.C 6.C 7.D 8.B 9.A 10.A 11.D 12.A 13.D 14.B 15.D
16.(1)D(2)B(3)G(4)F(5)A 17.D 18.C 19.B 20.A 21.B
22.D
23.(1)害虫益虫
(2)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4.(1)胸部3跳跃、步行
(2)翅飞行触角嗅觉
(3)D(4)捉两只形态、个体、大小相似的蝗虫,将一只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看哪只蝗虫先死亡,即可证明蝗虫是用口呼吸还是用腹部的气管呼吸的。
25.(1)黄粉虫在吃塑料吗? 黄粉虫在吃塑料
(2)她将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为两组虫子设计了“食谱”:甲组喂养麦麸和菜叶,乙组在适当减少麦麸和菜叶的同时,逐渐增加泡沫塑料餐盒片。
(3)根据黄粉虫吃塑料的实验,可考虑用黄粉虫分解塑料,处理白色污染
26.(1)吃该食物的蟑螂数量(只)
(2)问题假设结论问题
27.(1)卵、幼虫、蛹、成虫。
(2)益虫,能捕食农业害虫。
(3)不诈确。
28.(1)C (2)D
29.(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3)光不可以 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分别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0.乙纲
第3节常见的植物
学习目标视窗
1.说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及其代表植物的名称。
3.说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及其代表植物名称。
4.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5.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松树的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无果皮包被,我们把它称为 植物;桃的种子藏在果皮里,我们把它称为 植物。
2.贴地生活的苔藓植物,没有 ,不开花,也没有 ,用 繁殖后代。
3.夏天时,蕨在叶子的 面会长出许多 ,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 ,当它落在合适的环境中时,就能长成绿色的原叶体,它可以供给 营养。
4.生物分类等级中的最低等级是 ,它也是分类的 ;归属于同一“种”的不同生物个体,其基本特征
5.把下列各种植物与对应的分类用线连接起来。
A.地钱 ①裸子植物
B.紫菜 ②被子植物
C.芒萁 ③蕨类植物
D.银杏 ④苔藓植物
E.玉兰 ⑤藻类植物
6.根据樱桃花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填空。
(1)花被由[ ] 和[ ] 组成。
(2)雌蕊由[ ] 、[ ] 、[ ] 等三部分组成。
(3)⑦ 和⑧ 组成 。
(4)这朵花属于 花,这种植物属于 植物。
(5)在这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
(6)根据这朵花的结构信息,判断樱桃的种子有 包被,胚珠有 包被。
7.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标号器官的名称:A ,B ,C 。
(2)该植物的学名是 ,属于 植物。
(3)它没有 、 、 器官的分化。
(4)它用 繁殖。
8.下列植物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A.紫菜 B.侧柏
C.蕨 D.地钱
9.蕨类、苔藓、藻类植物的生殖细胞是( )。
A.孢子 B精子
C.受精卵 D.卵细胞
10.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而果皮存在的重要意义是 ( )。
A.萌发较快 B.保护种子
C.贮存营养 D.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1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指(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种子植物 D.无种子植物
12.海带是我们常见的大型海藻,它的结构特点是( )。
A.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B.植物体只有茎、叶的分化
C.植物体有根、茎、叶
D.植物体能产生种子
13.下列关于小麦和松树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都能产生种子
B.根、茎、叶都很发达
C.受精过程都出现了花粉管
D.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14.秋游时,发现山上有一种植物,这种植物植株高大,结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这种植物属于 (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5.下列有关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根、茎、叶的分化
B.叶的背面有成群的孢子囊
C.叶是大型羽状复叶
D.叶片长在直立茎上
16.水杉和黄瓜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 )。
A.不形成果实,种子裸露
B.是高大的木本植物
C.形成果实和种子
D.是常绿树,不落叶
17.银杏所结的白果是银杏的( )。
A.果实 B种子
C.浆果 D.孢子
18.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A.水绵 B.地钱
C.胎生狗脊 D. 睡莲
19.下列植物中,能用种子繁殖的是( )。
A.苹果 B.海带
C.葫芦藓 D.蕨
20.藻类、苔藓类、蕨类植物的繁殖大多通过什么进行? ( )。
A.种子 B. 细胞分裂
C.孢子 D.原叶体
21.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里供观赏,我们应该把这些盆栽的蕨类植物摆放在( )。
A.阳光下,经常浇水
B.阳光下,保持干燥
C.阴蔽处,经常浇水
D.阴蔽处,保持干燥
22.下列植物中,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但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的是(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2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藻类植物的特点?( )。
A.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有的能用孢子繁殖
D.大多生活在水中
24.在七个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高一级和低一级的单位分别是( )。
A.纲、属 B.科、门
C.纲、科 D.科、纲
25.某同学将桃、西瓜归为一类,松、柏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有根与无根 B. 有无种子
C.有无果实 D.水生与陆生
26.下列有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日葵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是裸子植物
B.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C.银杏是著名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产,结出的白果可以入药,它是被子植物
D.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不一定都是种子植物
27.下列各图中的植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其中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28.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类、蕨类和种子植物,请比较四类植物,填写下表。
植物种类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有无种子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有根、茎、叶
种子植物
分布较
29.根据下表来回答。
1.有根、有绿叶
2.不开花、不结果………………………蕨类植物
2.能开花、结果
3.叶脉平行………………………单子叶植物
3.叶脉呈网状……………………双子叶植物
1.无根、无绿叶
4.有鳞无四肢、生活在水中…………鱼类
4.无鳞有四肢、可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两栖类
5.有羽毛、前肢变为翼…………鸟类
5.身体被毛、无翼………………哺乳类
(1)以上是针对蕨类、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等七类生物而编制的一种 。
(2)首先根据生物 分成两大类,然后第一大类根据
分成两类。
(3)根据上表,判断家鸽属于 动物,具有的特征为 。此处鉴定小麦的特征为 。
30.按要求对下列植物进行分类。
银杏 桃树 红松 海带 水杉
向日葵 蕨 地钱 珙桐
(1)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有 。
(2)用孢子繁殖或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的有 。
(3)具有花的植物是 。
(4)没有果实的种子植物是 。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31.小球藻和柳树同属植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玉米和月季同属种子植物门,共同点较多。这一事实说明( )。
A.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B.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少
C.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
D.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差别越多
32.某报上报导,最近市区一些花店用“黄莺”来插花,经证实“黄莺”是有“植物杀手”之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这种植物通过根和种子两种方式进行繁殖,且繁殖力强大。专家提醒市民:观赏后不要随地丢弃,否则,一旦生根、开花、结子,成熟的种子可能随风飘散,对城市绿化造成破坏和危害本土植物。“黄莺”属于( )。
A.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3.春天,池塘里的水常常会发绿,这是因为( )。
A.池塘的水温升高
B.水中的藻类植物由于条件适宜而大量繁殖
C.水被绿色染料污染
D.周围的景色倒映在水中产生的
34.植物园中有玉米、向日葵、水绵、葫芦藓、。爵蕨和马尾松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下表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其中②和⑥分别是( )。
A.玉米和肾蕨 B. 向日葵和水绵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肾蕨和水绵
35.“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分别描述了哪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 ( )。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6.认真观察和识别下图中的植物,并阅读分类表解,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下面的分类检索表,在上图中找出与A、B、D对应的植物,并将这些植物的名称分别填写在A、B、D下面的括号中。
(2)C类植物的花因为没有 ,不能形成果皮。因此,我们把这类种子无果皮包被的植物叫植物。
37.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
植物
根、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A
+
+
B
+
C
D
+
+
+
+
(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 (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排出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填字母)。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38.为了研究植物在不同的日温和夜温组合中的生长情况,将原生长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的日温和夜温组合下生长(其他条件都相同),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幼苗的平均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示该组合未做实验)。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1
17
23
30
33.2
19.9
23
30.7
24.9
15.8
17
16.8
10.9
(1)幼苗生长最快的温度组合,其日温和夜温分别是
。
(2)在上述日温和夜温组合下,幼苗生长快的原因是
。
39.某同学在野外看到一株树木,树身高大挺拔,全树呈宝塔形。从脱落的叶子看,叶扁平,略呈针形,羽状排列。种子呈卵形,无果皮包被。根据以上资料进行科学探究:该植物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收集资料:
(4)比较事实,检验假设:
(5)得出结论:
4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约在20亿年以前,地球母亲孕育出了最古老的植物——蓝藻,它们既渺小,又伟大。它们像真正的植物一样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放出氧气,这样能使地球变得更适于万物的生存。
蓝藻在大海的摇篮里生长。海洋中,各种各样的A相继出现。大概在4亿多年前,B(陆生植物)出现了,继而裸蕨植物出现。接着在银杏还没有出世的古生代石炭纪(距今约3.5亿年),C就成了地球上的“统治者”。它们树干高大,如鳞木、芦木、封印木、种子蕨等覆盖着地球表面,高20~40 m的大树比比皆是。恐龙也是这一时代的主宰者,桫椤就是它们的美食之一。A、B、C繁殖后代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后来,由于气候的变化(约在1.5亿年前),D成了陆地上最繁盛的植物,比如银杏、苏铁等;同时E出现了。D和E都能用种子繁衍后代。在植物进化过程中新的物种不断产生,老的物种不断被淘汰。植物逐渐扩大自己的空间.最终让绿色充满地球。绿色是生命的象征。
(1)A、B、C、D、E分别代表哪种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归纳出哪些规律呢?
41.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 m、500 m和1 000 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1 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O m处。
(2)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 。
(3)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试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
(4)在进行该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体验情境。
42.(2010.浙江嘉兴) 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的红豆杉,成为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红豆杉因其种子成熟时假皮呈红色得名。从植物分类上看,红豆杉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参考答案:
1.裸子被子
2.根种子孢子
3.背孢子囊孢子幼蕨
4.种基本单位相同 、
5.A—④B—⑤C—③D—①E—②
6.(1)①花冠③花萼
(2)⑥柱头②花柱⑨子房
(3)花药花丝雄蕊
(4)两性 被子(填种子或绿色开花也可)
(5)雄蕊、雌蕊(6)果皮子房
7.(1)叶茎根(2)蕨蕨类(3)花果实种子(4)孢子
8.B 9.A 10.B 11.A 12.A 13.D 14.C 15.D 16.A 17.B 18.A 19.A 20.C 21.C 22.C23.B 24.C 25.C 26.B 27.C
28.
植物种类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有无种子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结构简单,无根、茎、叶
无
苔藓植物
阴暗、潮湿
无根、有柔软
矮小的茎和叶
无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
有根、茎、叶
无
种子植物
分布较广
有根、茎、叶
有
29.(1)检索表
(2)有无根和绿叶能否开花结果
(3)鸟类 有羽毛、前肢变为翼 叶脉平行
30.(1)银杏、桃树、红松、向日葵、水杉、珙桐
(2)海带、蕨、地钱
(3)桃树、向日葵、珙桐
(4)银杏、红松、水杉
31.C 32.D 33.B 34.B 35.B 36.(1)玉米向日葵肾蕨
(2)子房壁裸子
37.(1)A(2)C B A D
提示:由表可以看出,A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但无花和果实,所以是裸子植物;B有根、茎、叶但无种子,所以属于蕨类植物;C植物既没有根、茎、叶;也无花、果实和种子,所以是最低等的藻类植物;而D植物则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俱全,所以属
于被子植物。
38.(1)30℃、17℃
(2)白天高温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晚上低温抑制其呼吸作用
39.略
40.(1)A—藻类植物,卜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E—被子植物。
(2)植物的进化规律: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结构从简单到复杂。
41.(2)野菊株高(3)与10 m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4)对照法(或对比法)
提示:由题意可知,戛研究的是植株高度与海拔和遗传因’素的关系。为了得出结论,必须获得移栽到同一海拔后的植株高度。又据题意,同海拔的植株高度无明显差异,所以,如果植株只受海拔影响的话,同时在10 m的海拔生长的植株,高度应基本相同。如果只受遗传影响的话,就会保持原来亲本的性状。
42.B
第4节 细 胞
第1课时
学习目标视窗
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2.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细胞的结构一般是由 、 、 构成,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与生物体传宗接代有关的结构是 ;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场所的结构是 。
2.吃西瓜时会流出许多西瓜汁,这些西瓜汁是 ,它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 和 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实材料和设想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细胞学说”,其内容是 。
4.细胞分裂是指一个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分裂成两个
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 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
增大。
5.在动植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 ,并在最后被平均地分配到 中。
6.切西瓜时会流出很多汁水,这些汁水是西瓜的( )。
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
7.组成人体和动物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8.第一个发现细胞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是( )。
A.罗伯特·胡克 B.卡尔·林耐
C.巴斯德 D.施莱登、施旺
9.植物的叶通常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在细胞质中含有 ( )。
A.液泡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液
10.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细胞壁 B. 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核
11.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 细胞核
12.生物体能从小长大是由于(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13.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
A.细胞颜色的变化
B.母细胞一分为二
C.细胞中有细丝出现
D.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同种类的细胞,其寿命的长短可能不同
B.有的神经细胞寿命较长,与生物体的寿命相当
C.细胞死亡后,新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来补充的
D.细胞的寿命是无限的
1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就是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B.细胞分裂过程中大多出现染色体
C.细胞分裂的结束意味着母细胞生命的结束
D.分配到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不平均的
16.以下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子细胞都能分化
B.细胞分化后形成形态和功能都不同的细胞
C.细胞分化与细胞生长是独立进行的
D.细胞分化时,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
17.生物体内有各种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这是什么活动的结果?(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 D.以上三项都是
18.一个母细胞经过4次分裂,能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 )。
A.4个 B.8个
C.12个 D.16个
19.生物体之所以能够维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 )。
A.绝大多数细胞不断地进行更新
B.细胞分裂不断产生新细胞
C.原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D.细胞由小到大的生长
20.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化工厂”,合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之一,它在细胞的哪个部位中进行?(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2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生长
C.细胞的分化 D.以上都正确
22.为了鉴别空难死者的身份,需要进行遗传物质的检验。下列各项中,携带遗传物质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23.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立方体或多面体的形状,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
A.细胞质 B.细胞膜
C.液泡 D.细胞壁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24.吸烟有害健康,原因是烟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尼古丁),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
A.细胞壁上 B. 液泡中
C.细胞核内 D.细胞质中
25.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代表的是 细胞,图乙代表的是 细胞。
(2)填出图乙中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
⑥ 。
(3)与细胞乙相比,细胞甲缺少的结构是 、 和
(填序号)。
(4)与细胞分裂最密切相关的结构是 (填名称)。
(5)像科学家那样思考:植物之所以可以“顶天立地”,靠的是植物细胞中的哪一部分?动物有没有这样的结构?它又是如何将身体支撑起来的呢?
26.下图表示细胞的三种生命现象,请回答:
(1)在A→B的变化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事情是 中出现了 。
(2)A→B的过程属于细胞的 过程;B→D的过程属于细胞的
过程;B→C的过程属于细胞的 过程。
镬鸶扫暖每秀鬻萄辫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1
27.人类胚胎干细胞来自于受精卵形成5~6天后的胚胎,在体外条件下能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有科学家描述:胚胎干细胞的“可塑性”无以伦比。这里的“可塑性”是指( )。
A.细胞分裂能力 B.细胞分化能力
C.细胞生长能力 D.细胞变形能力
2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细胞的大小
地球上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其直径为0.1~0.3um,最大的细胞是鸵鸟的卵细胞,其直径为75 000um。细菌细胞直径为1~2 um,大多数动植物细胞直径为10~50 um,原生动物细胞直径为数百至数千微米。
参天大树和新生的小树苗,在细胞大小上并无差别。大象和田鼠的体型大小相差十分悬殊,但它们的细胞大小也无明显的差别。
根据以上内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两条。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体验情境。
29.(2010.浙江金华)洋葱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叶绿体、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参考答案:
1.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2.细胞液 液泡
3.施莱登 施旺 动植物都是由相同的 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4.母细胞子细胞数目体积
5.染色体两个子细胞
6.C 7.A 8.A 9.B 10.B 11.A 12.D 13.D 14.D 15.D 16.B
17.C 18.D 19.A
20.B提示: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中,生命活动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合成蛋白质是一种生命活动,所以“合成蛋白质”的活动部位在细胞质。
21.D提示:生物体由小长大,除了与细胞的数目增加相关外,还与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种类增加、细胞的体积增大有关。细胞数目增加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种类的增加是细胞不断分化的结果,而细胞自身体积增大则是细胞生长的缘故。
22.C
23.D提示: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功能,能使细胞呈立方体或多面体等比较规则的形状。
24.B
25.(1)动物 植物 (2)细胞膜 细胞核 叶绿体 细胞质 液泡(3)③
⑤⑥(4)细胞核(5)细胞壁;动物没有,它主要靠骨骼支撑身体。
26.(1)细胞核染色体 (2)分裂生长分化
27.B
28.①某些生物细胞的大小差异很大;②生物体的大小与细胞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合理即可)
29.B
第2课时
学习目标视窗
1.学会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学会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了解观察工具的发展及使用对生命科学微观领域研究的意义。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须注意:
(1)安放:置体前略偏 侧,[ ] 向前,[ ] 向后;
(2)对光:转动[ ] ,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 [ ] .让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用 眼通过目镜观察,并调节[ ] ,直到看见一个明亮 的圆形视野;
(3)观察:放好装片,先向前转动[ ] ,使镜筒慢慢下降到靠近载玻片,然后左眼朝目镜注视,并反同调节[ ] ,使镜筒慢慢上升,看到物像时,再来回转动[ ] ,直到物像清晰为止。看到的物像是 像。
2.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请你帮他分析,他的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或 。
3.小明同学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中有大量的黑色圆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应采取 或 的措施加以修正。
4.绘制生物图时要注意: 要适当; 要连续;
要正确; 用点表示; 要与底边相平行。
5.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然后再轻轻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6.在高倍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下列四种细胞,其中能观察到叶绿体的细胞是( )。
A.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B.小麦根尖细胞
C.黄豆种子细胞
D.吊兰的叶肉细胞
7.将新鲜辣椒的的表皮撕下来,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缓缓流动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液
8.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在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该同学应将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9.我们常常要借助工具来进行观察。在“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A.放大镜 B. 望远镜
C.幻灯机 D.显微镜
10.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
A.避免生物材料移动
B.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C.防止水溢出影响观察并损坏显微镜
D.增强透明度
11. 照明充分的情况下,在显微镜视野内可看清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无色的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不易观察清楚的结构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13.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4.李刚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左手写字,他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应( )。
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 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15.实验室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下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④和⑤ B. ③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16.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时,应先对光后观察
B.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目镜内的物像
C.若视野内光线太暗,可换用倍数较高的物镜
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内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17.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正当他看清高倍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要看,但他看到的物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调节反光镜
D.调整装片位置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18.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的一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A.5×、10× B.10×、40×
C.15×、10× D.15×、40×
19.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许多上皮细胞,若目镜不变而物镜由低倍镜(10×)换成高倍镜(40×),此时视野明亮程度和视野内上皮细胞大小的变化分别是( )。
A.变亮、变大
B.变暗、变大
C.变亮、变小
D.变暗、变小
2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是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②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A.玻片上
B.低倍物镜上
C.高倍物镜上
D.目镜上
2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的一种工具。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 。
①大光圈 ②平面镜 ③小光圈 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正确操作应该是
眼望着 镜观察,同时另一眼 (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
(3)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5×,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
(4)如下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个。
22.请结合显微镜的操作要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 的显微镜。
(2)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如下图).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 (填“”“”“”或“”)方向移动。
(3)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移微镜的 结构。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 等结构。
(5)细胞中,HaE1n扣:-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2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并在高倍镜下观察。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为:①盖上盖玻片;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2)现要使洋葱表皮细胞放大400倍,应选用目镜10×和 。
(3)上图中“5”表示细胞核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其结构。
(4)主要起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24.小云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采集到了课堂上要用的两种实验样本:(甲)洋葱、(乙)草履虫(一种生活在水池中的小动物)。学校提供了显微镜、解剖器等工具,请回答下列有关小云做实验时的问题。
(1)小云使用显微镜的合理步骤是 → →
→ → 。
(2)在对光时,小云发现视野较暗,为了能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可以通过调节 或用 。
(3)若样本(乙)从视野的正上方往下运动,则实际上它的运动方向是( )。
A.向上 B.向下
C.向左 D.向右
(4)小云在观察自己做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则该圆圈可能是( )。
A.污物 B.细胞
C.气泡 D.无法确定
(5)小云在观察样本(甲)的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的重叠现象。如何帮助小云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呢?
(6)现在小云能清晰地看到样本(甲)的表皮细胞了,但由于未染色,视野内所见的表皮细胞的颜色呈现 ( )。
A.绿色 B. 黄褐色
C.透明 D. 淡蓝色
(7)观察阴腔上皮细胞时,在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后,被染成深蓝色的部分是( )。
A.细胞膜 B. 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8)小云取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样本(丙)与样本(甲)做比较,发现形状不易变形的是 。
(9)下列各项中,可以用来分辨样本(甲)或样本(丙)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核 D.叶绿体
(10)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小云要用 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睁开 眼,以便 。
25.下图是鼎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需要调节焦距找到物像,此时必须转动剧中标号为 的部件。
(2)观察时,应先选用 (填“高倍”或“低倍”)物镜。
(3)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较暗,经检查,使用的是平面反光镜。若要使视野变亮,下列处理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换用高倍镜
B.缩小光圈
C.关闭光源
D.改用凹面反光镜
26.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使用不同的显微镜镜头组合(如下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回答下列同题:
目镜
物镜
田
15×
40×
乙
10×
40×
丙
10×
10×
丁
15×
10×
(1) 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由于他所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左下方,于是他试图将该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 。
(2)上图是甲同学绘制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你判断该细胞示意图画得是否正确。 ,判断的理由是 。
(3)细胞是一个立体结构,但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则是该细胞的某个平面图。甲、乙同学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两张同种动物组织细胞装片(细胞形态结构相同)。结果甲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圆形。乙同学看到装片中的组织细胞呈长方形。请你推测该种动物组织细胞的立体形状最可能是 。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体验情境。
27.(2010.浙江嘉兴)在明亮实验室里做“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时,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误,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请分析产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1)在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发现无论怎样转动反光镜视野都很暗: 。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
28.(2010.浙江衢州)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29.(2010.浙江湖州)小丽同学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通过低倍显微镜发现视野的上方有一个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该细胞,应 ( )。
A.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B.向下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C.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上移动载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30.(2010.浙江绍兴)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小敏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她应该凋节( )。
A.反光镜 B. 目镜
C.物镜 D.细准焦螺旋
31.(2010.浙江金华)制作洋葱表皮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取一小块洋葱表皮;③盖上盖玻片;④将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 ④③②①
32.(2010.浙江义乌)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B.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亮
C.换用高倍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
33.(2010.浙江台州)实验课上,小柯在低倍镜吓看清某种细胞结构后,将显微镜轻移到小妍面前给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却是较暗的视野,她首先应操作的是( )。
A.目镜 B. 物镜转换器
C.反光镜 D. 粗准焦螺旋
34.(2010.浙江温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
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参考答案:
1.(1)左2镜筒13镜臂(2)3转换器 7遮光器左 9反光镜(3)11粗准焦螺旋 11 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倒
2.洋葱表皮撕得太厚洋葱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甚至折叠在一起
3.气泡太多重新盖盖玻片 重新制作装片
4.布局线条比例明暗标线
5.防止气泡生成
6.D 7.C 8.D 9.D 10.B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B 18.A 19.B 20.D
21.(1)②③(2)左目 睁开 q (3)900 (4)2
提示:(1)凹面镜有聚光作用,而平面镜没有,所以光线强时应选用平面镜;大光圈通过的光线量多,所以会增加视野的亮度,故光强时光圈应选用小的。(2)使用显微镜时,为了方便同时观察和绘图,要求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要同时睁开画图。因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所以b就变成了q。(3)10×和20×的目镜与8×和45×的物镜有四种组合:10×8;10×45;20×8:20×45,放大倍数分别为80、450、160、900,显然最大倍数是900倍。(4)由10×10换成10×40,放大倍数增大了4倍,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将变为原来的1/4。
22.(1)乙 (2)一(3)细准焦螺旋 (4)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5)细胞膜
23.(1)B(2)物镜40× (3)如下图 (4)细胞膜(或2)
24.(1)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距观察(2)光圈 凹面镜(3)A(4)C (5)重新撕几次表皮,挑选较薄的进行实验。 (6)C(7)C(8)甲 (9)B (10)左右记录实验结果
25.(1)8(2)低倍(3)D
26.(1)甲 边观察边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2)不正确 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图示的细胞壁和液泡等结构(3)圆柱体提示:(1)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因显微镜的镜头是凸透镜,所以从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就要求将像往右上方移动,因像和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玻片要往左下方移动。(3)甲看到的细胞呈圆形,说明他看到的是横切面,而乙看到细胞是长方形,说明他看到的是纵切面,综合起来,最有可能的是方形和圆形的结合体,即为圆柱体。
27.(1)光圈太小或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或者使用高倍镜对光(写出一条即可)
(2)洋葱表皮细胞未在载玻片上展平或者洋葱表皮撕得太厚(写出一条即可)
28.D 29.D 30.A 31.C 32.D 33.C 34.A
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视窗
1.了解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
2.了解单细胞动物、植物的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3.知道食物的储藏方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小球藻和变形虫最外面的一层结构分别是 和 。
2.细菌个体极微小,仅由 组成,属 生物。细菌细胞一般由 、 、 组成,没有 。细菌的形状有 、 、 。有些细菌还有
和 。荚膜起 作用。细菌用 进行繁殖。有些细菌能侵人人体或动植物体内,破坏其正常的生理活动,使之得病,这些细菌叫 。
3.人们把引起食物等发霉的真菌叫 。能使橘子腐烂的是 。
4.酵母菌、霉菌、食用菌属于 。
5.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细胞可分为 和 。像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的生物,叫 生物;而像动物、植物、真菌等细胞内有细胞核的生物,叫 生物。
6.细菌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在分类上细菌应属于 界的生物。大多数细菌营腐生生活,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多数细菌应属于 。
7.下图是衣藻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结构①具有 作用;结构⑤是 ,具有 的作用。
(2)把衣藻归类为植物,是因为它的细胞结构中有 和
。
(3)能敏感地感知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
8.下列全是单细胞植物的组是( )。
A.衣藻、草履虫 B.小球藻、衣藻
C.小球藻、变形虫 D.变形虫、草履虫
9.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
A.病菌 B.葡萄球菌
C.流感病毒 D.酵母菌
10.变形虫易变形的主要原因是( )。
A.身体表面没有纤毛
B.构成身体的细胞没有细胞壁
C.构成身体的细胞没有细胞核
D.身体的任意部位都能产生伪足
11.草履虫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伸缩泡
C.食物泡 D. 细胞膜
12.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A.大肠杆菌 B.木耳
C.酵母菌 D.青霉
13.真菌在结构上与绿色植物的显著不同之处是( )。
A没有液泡 B. 无细胞壁
C.没有叶绿体 D.无成形的细胞核
14.冰箱中的食品能够保存较长时间,主要是在冰箱这个低温环境中( )。
A.没有细菌 B.细菌繁殖很慢
C.细菌很少 D.细菌都冻死了
15.制作酸奶要用一种微生物,它是(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醋酸杆菌 D.青霉菌
16.自然界中,若无细菌和真菌存在,则( )。
A.人类免于疾病感染,人口急剧增加
B.生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将堆积如山
C.人类将获得更多的食物
D.植物欣欣向荣,动物大量繁殖
17.快速将食物(如牛奶)加热至一定温度,持续半分钟,然后迅速冷却。这样既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微生物,又能保持原有的味道。这种加热法叫做( )。
A.高温加热法 B.低温加热法
C.巴斯德消毒法 D.施莱登消毒法
18.下列方法中,不能避免食物变质的方法是( )。
A.去掉食物中的水分保存
B.低温环境保存
C.用塑料袋装起来保存
D.食物经过加热,然后密封保存
19.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寄生生活的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生活
B.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细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0.下列不能独立生活的生物是( )。
A.禽流感病毒 B.甲烷茵
C.草履虫 D.青霉菌
21.下列可用于制作“雪津啤酒”的微生物是( )。
A.酵母茵 B.青霉
C.醋酸茵 D.乳酸菌
22.草履虫的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不同的是没有(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23.单细胞植物与单细胞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A.有否有细胞核 B.是否具有伸缩泡
C.能否制造有机物 D. 是否生活在水中
24.青霉素是从哪种生物中提取的?( )。
A.细菌 B.真菌
C.变形虫 D.草履虫
25.将粮食妥善储存的环境条件应是( )。
A.低温、潮湿 B.低温、干燥
C.高温、潮湿 D.高温、干燥
26.据中央电视台报道:由于虚假的手机短信——未成熟的香蕉中含有类似SARS的病毒(SARS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使主产地海南省的香蕉价格大幅度下跌。其实植物体内的病毒和动物体内的病毒是不会交叉感染的。下列病毒中不能感染人类的是( )。
A.冠状病毒 B.电脑病毒
C.肝炎病毒 D.腮腺炎病毒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27.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常在盖玻片下放几丝棉花纤维,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限制草履虫的运动
B.为草履虫提供营养
C.有利于草履虫的呼吸
D.供草履虫附着
28.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哪种结构是幽门螺杆菌所不具有的?( )。
A.成形的细胞核
B.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
C.遗传物质DNA
D.起运动作用的鞭毛
29.夏天,放在桌上的一杯牛奶很快就变质了,其主要原因是( )。
A.空气中的灰尘大量落到牛奶里,使牛奶变质
B.夏天气温高,落在牛奶中的细菌和真菌大量生长繁殖,使牛奶变质
C.夏天的高气温使牛奶变质
D.长时间放置使牛奶变质
30.某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被小刀划破,手指流了血,这时小刀至少划到了皮肤的( )。
A.表皮角质层 B.表皮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31.细菌个体极微小,存在于水、空气、土壤、动物体中。据了解,人体中含有400多种细菌,为什么人体不会得病呢?
32.将下列两组的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A.细菌 ①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B.真菌 ②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
C.病毒 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
D.植物 ④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33.下列是几种生物的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种生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整个身体只有 ,所以把这类生物称为. ,这几种生物肉眼难看到,必须借助
才能看到。
(2)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 中,有些生活在 。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34.在“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实验中,当探究“微生物生长与水分的关系”时,用A、B、C三个培养皿,将A培养皿中放干面包,B培养皿中放加水湿润的面包,C培养皿只放入蒸馏水。试问,在这些实验中,C培养皿起作用。大量的细菌能使食品迅速腐败,食品在冰箱内能保持一定的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冰箱中 ( )。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35.在探究微生物生长与温度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将A瓶放在温度为0℃的冷藏室里,把8瓶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里(如下图),其目的是 。
36.下图是探究微生物生长与水分关系的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对培养皿A与培养皿B的处理,有一处是不同的,它是 ;培养皿B与培养皿C之问也有一处不同,它是 。该实验设置培养皿A、B、C的目的是 。
37.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的过程大致如下:将面粉、糖、酵母菌和水混合成生面团,一段时间后,将生面团放入烤箱中烘烤。
(1)生面团烘烤前,应放在0℃还是30℃左右的环境中?
。
(2)清再举出一项酵母菌的用途: 。
38.取两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然后把这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在两块玻片同侧的培养液中分别放食盐、肉汁,如下图所示。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在每块载玻片下方的括号内用箭头表示出草履虫的移动方向。
(2)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39.下表所列数据来源于“研究有关细菌群体数量在25 h内的增长”实验。
时间/h
细菌数量
O
750
5
9 000
10
44 000
15
35 000
20
11 000
25
6 000
(1)下列所示的曲线中,最能反映上表结果的是( )。
(2)细菌最大增长幅度的时间段是( )。
A.在0~5 h之间
B.在5~10 h之间
C.在10~15 h之间
D.在15~20 h之间
(3)试分析一下,后面时间段内,细菌的数量为何减少?
40.某学习小组为了调查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选择了三天中的同一时间段,在相同条件下用培养皿在不同区域内进行采样,分别在室温下恒温培养48 h,观察培养皿中长出的乳白色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点数后,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菌落平均个数
教室内
28
25
26
26
绿化区
3
5
2
3
食堂
20
24
21
22
运动场
7
9
7
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 、 、螺旋菌三类。
(2)上述四个区域中,空气中细菌含量最低的是 。
(3)教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即可)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体验情境。
41.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组别
温度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10℃
281
191
192
187
2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408
398
296
试回答: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 。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 。
参考答案:
1.细胞壁 细胞膜
2.一个细胞 单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杆状 球状 螺旋状
荚膜 鞭毛 保护 二分裂方式 病原菌
3.霉菌 青霉菌
4.真菌
5.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原核 真核
6.原核生物 分解者
7.(1)运动 细胞壁保护细胞和维持细胞形状(2)叶绿体细胞壁(3)④眼点
8.B 9.C 10.B 11.D 12.A 13.C 14.B 15.B 16.B 17.C
18.C 19.C 20.A 21.A 22.D 23.C 24.B
25.B提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条件是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反之,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细菌则难以生存和繁殖。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贮存粮食的效果,就必须低温和干燥条件,防止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26.B
27.A提示: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结构,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因此在观察草履虫时,在盖玻片下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限制其运动。
28.A 29.B 30.C
31.细菌的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但不是所有细菌都对人体有害。相当一部分细菌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不是有害而是有益的,可供人类利用,例如:寄生在人体大肠内的大肠杆菌,能合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但有些细菌侵入人或动植物体内,会使机体得病,称为病原菌,例如:痢疾杆菌会使人严重腹泻。
32.A—②B—③C—①D—④
33.(1)一个细胞单细胞生物显微镜(2)水人的身上
34.对照B
提示:因为冰箱内温度很低,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以细菌生长和繁殖很慢。
35.比较在不同的温度下微生物繁殖的情况
36.培养皿B中加入了水而培养皿A中没有培养皿B中有面包,而培养皿C中没有比较三种情况下,哪个最易繁殖微生物,从而得出食物上微生物的生长与水分有关
37.(1)30℃ (2)酿酒
38.(1)甲(一) 乙(一)
(2)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39.(1)A (2)B (3)由于细菌的繁殖需要营养物质,一开始营养物质充足,细菌能大量繁殖,后来由于营养物质的大量减少,不能供给细菌充足的营养物质,造成细菌大量减少
40.(1)球菌杆菌(2)绿化区(3)室内温暖、湿润,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41.(1)水温是否影响水蚤心脏的搏动快慢 (2)甲、丁 (3)载玻片上的水温发生了变化
第2课时
学习目标视窗
1.能说出组织的概念。
2.能区分植物五大基本组织。
3.说出动物四大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主要功能。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人的皮肤分为表皮、 、 三层。
2.植物具有保护功能的是 组织,能输送物质的是 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是 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是 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 组织。
3.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接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热等刺激。它们是由 构成的。
4.小明在实验室做了个实验,图甲和图乙是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当他将甲图所示视野转为乙图所示视野时,除转换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外,还应将装片向 .(填“左”或 “右”)边移动。
5.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四大组织切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上皮组织的是 ,神经组织的是 ,肌肉组织的是 。(填字母)
(2)比较C组织和D组织可以发现:D组织的细胞间隙比较 ,有较多的 。
(3)上图中,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作用的是 ;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能进行收缩和舒张因而能产生运动的是 。(填字母)
6.在植物的叶片中,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叶肉细胞,它属于(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7.下列选项中属于植物保护组织特点的是( );属于植物分生组织特点的是( );属于植物输导组织特点的是( );属于植物营养组织特点的是( )。
A.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B.细胞扁平,排列紧密
C.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D.能输送水、无机盐等物质
8.上皮组织主要的功能是( )。
A.保护作用
B.吸收作用
C.分泌作用
D.以上都是
9.神经组织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吸收和分泌
B.输导养料和氧气
C.收缩舒张引起各种器官运动
D.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10.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
A.神经细胞
B.肌腱
C.血液
D.软骨
11.人体中能收缩、舒张,从而引起运动的组织是(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12.在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的叶肉细胞和运输有机物的结构分别是( )。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B.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C.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D.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3.分布在血管和呼吸道内表面的组织是(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14.平滑肌分布在( );心肌分布在( );骨骼肌分布在( )。
A.附着在骨骼上
B.体表
C.胃、肠等器官的管壁里
D.心脏的壁里
15.做实验时观察的口腔上皮细胞取材于( )。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16.下图是皮肤的结构及皮肤下组织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皮肤由外向内分为三层: 、 、 。
(2)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和压等刺激的结构是冷敏小体、热敏小体、触觉小体等,它位于[ ] 内。
(3)皮肤的表皮内不含有 和 ,所以表皮被轻微擦伤后,我们不感觉到痛,也不见流血。
(4)当皮肤擦伤有血流时,说明已伤及[ ] 部分,而其中又含有 ,因此我们也就觉得痛。
(5)在寒冷的天气,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 。
(6)在炎热的夏季,大量分泌汗液以调节体温的是[ ] 。
17.下图所示的细胞构成 组织,它分布在 、 和
中。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18.从头皮上脱落的头皮屑(死亡的细胞)是从什么组织脱落下来的?
19.夏天吃的西瓜,它的表皮和果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为什么表皮十分坚韧而果肉却味甜多汁?
参考答案:
1.真皮皮下组织
3.保护输导营养机械分生
3.神经细胞
4.左
5.(1)D C A B(2)大细胞间质(3)A C B
6.B 7.B A D C 8.D 9.D 10.A 11.C 12.D 13.A 14.C D A 15.A
16.(1)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3真皮(3)神经血管 (4)3真皮神经末梢 (5)立毛肌(6)10汗腺
17.神经脑脊髓神经
18.上皮组织。
19.西瓜表皮和果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由于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群)。西瓜的表皮十分坚韧,它可以保护西瓜不被碰伤或者被虫咬伤,防止水分散失,它属于保护组织。西瓜的果肉味甜多汁,是因为它贮藏着许多养分,属于营养组织。
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视窗
1.说出器官、系统等的关键属性。
2.区分植物体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
3.说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名称和功能。
4.说出人体的结构层次,知道不同生物体具有不同的层次的结构与层次组成的。
5.了解显微镜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了解技术和工具创新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在一棵桃树中,桃树叶属于 器官,桃子属于 器官,桃仁属于 器官。
2.生物体的各种不同组织,按一定的 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 ,执行一定的 ,就形成了器官。
3.人体由 、 、 、 、 、
、 和 八大系统组成。各系统之所以能密切配合,协调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并与环境相适应,是由于 和
一的调节。
4.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 和排出 。消化系统是由 和 组成的。
5.请完成下图。
6.运动时,我们可以做各种动作,这主要是以下哪种组织在起作用?( )。
7.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 )。
A.血液 B.皮肤
C.骨骼 D.肌肉
8.多个功能相近的器官有顺序地排列在一起,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连续性的生理功能,这样构成的器官的总和叫(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 系统
9.下列关于人体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B.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C.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10.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
A.营养器官 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11.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器官都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个体
B.动物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以完成某项生理功能
C.植物体都是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D.任何生物都由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
12.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
A.番茄果实 B.洋葱表皮
C.菊花 D.小麦幼苗
13.被子植物的构成是( )。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C.组织→细胞→器官→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4.下列能分泌消化液帮助消化,并具有解毒功能的器官是 ( )。
A.口腔 B.肝脏
C.小肠 D.胰腺
15.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
B.口、胃、肠和消化腺
C.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
D.消化道和消化腺
16.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A.叶肉细胞 B.茎
C.叶绿素 D.叶
17.下列结构都是你在生活中可以经常见到的,它们当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A.洋葱表皮 B.杨树的叶子
C.西瓜 D.月季花
18.由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的科学家经过13年的努力,人类DNA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于2003年4月14日全部绘制成功。这标志着人类从微观领域认识自身、揭示生命的奥秘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新的水平是指( )。
A.细胞水平 B.分子水平
C.原子水平 D.离子水平
19.从植物体的构成来看,我们食用的梨属于( )。
A.组织 B.营养器官
C.生殖器官 D.生殖系统
20.能将从外界摄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到各组织细胞的系统是( )。
A循环系统 B.呼吸系统
C.泌尿系统 D.运动系统
21.人体具有而被子植物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 系统
22.下列表示小球藻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各种模式中,正确的是( )。
A.受精卵→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植物体 D.细胞→植物体
23.荔枝是岭南佳果中的极品,惠州荔枝更以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闻名于世。荔枝属于(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24.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消化器官是( )。
A.口腔 B.食道
C.大肠 D.胃
25.人的手属于下列哪一项?( )。
A.细胞 B. 组织
C.器官 D.系统
26.下列各项不属于器官的是( )。
A.肝脏 B.皮肤
C.血液 D.西瓜
27.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组织由细胞构成
B.器官由组织构成
C.系统由器官构成
D.生物体由系统构成
28.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植物结构,其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导管 B. 叶肉
C.叶脉 D. 花
29.我们都对自身上的一些结构名称非常熟悉,在下列熟悉的人体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A.心脏 B. 脑
C.肝脏 D.血液
30.下列依次属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一组是( )。
A.神经系统、心脏、血液、衣藻
B.运动系统、果实、花、甘薯
C.呼吸系统、种子、茎、鸭蛋
D.消化系统、肝脏、萝卜、香菇
31.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32.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咽
C.小肠 D.肝脏
33.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34.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除病毒外)结构的基本单位都是( )。
A组织 B.器官
C.细胞 D.系统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35.一块完整的骨属于哪个层次的结构?(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36.构成下列结构的主要组织是哪一类,用线连接起来。
A.胃 ①输导组织
B.叶脉 ②肌肉组织
C.脊髓 ③营养组织
D.蕃茄果肉 ④神经组织
E皮下脂肪 ⑤结缔组织
37.下图是被子植物叶的切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皮具有保护作用,由 组织构成。
(2)叶脉能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因此叶脉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
(3)叶肉部分由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属于
组织。
(4)叶属于 (填“组织”“器官”或“系统’’),理由是 。
38.试分辨下列结构属于生物体的什么结构层次?
①鸡蛋 ②切断莲藕发现的丝 ③番茄的果肉
④鼻 ⑤手 ⑥叶片
组织: ;细胞: ;
器官: 。
39.小陈从市场买回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分析: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流出。这些汁水是 ,它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2)他取另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排列紧密,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果肉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壁薄,且排列较分散,是 组织。
(3)小陈切开果肉,发现里面有一些白色的“筋络”,他取一条“筋络”洗去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轻轻压.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中的细胞一个个上下相连,且中间的细胞壁有许多小孔,请你估计这部分结构可能是 组织。
(4)根据以上观察,小陈得出的结论是:番茄是一个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的 。
40.下图是?肖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肖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
(2)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 。
(3)可暂时贮存食物,并且将食物初步消化为糊状的器官是[ ] 。
(4)能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水分的器官是[ ]
(5)消化系统具有 和 的功能。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41.(2010.浙江衢州)某学校校园中,有柑桔、玉米、水绵、葫芦藓、蕨和雪松等植物。
(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些植物的特点,按上表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②是上述六种植物中的 。
(2)一株玉米的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为:细胞→组织→ →植株。
42.甲、乙两人在争论:
甲说:“人体各器官、系统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的。我吃饭时,消化系统在工作;跑步时,运动系统在工作;而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呼吸系统完成的。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影响。”
乙说:“我认为人体各系统是协同工作、互相联系的。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体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有证据支持他的观点吗?请与同学讨论。
43.几个同学一起到菜场买了一个猪心进行解剖,发现:猪心主要由 构成,它属于 组织;心脏内有血液,它是 组织;心脏中还有一些神经分布,控制心脏的跳动,它属于 组织;心脏的内、外表面覆盖着 组织。根据这些观察,你认为心脏是动物体的哪一个结构层次? 。它属于什么系统的结构? 。
参考答案:
1.营养 生殖 生殖
2.次序 结构 功能
3.消化系统 运动系统 神经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体液
4.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食物残渣 消化道 消化腺
5.(第一行)胃液肠液 (第二行)咽 胃 大肠(第三行)唾液胆汁胰液
6.C 7.B 8.D 9.D 10.C 11.B 12.B 13.D 14.B 15.D 16.D
17.A 18.B 19.C 20.A 21.D 22.D 23.B 24.B
25.C提示:人的手由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所以一只手属于一个器官。
26.C提示: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器官的含义。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即消化器官;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两者都是由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构成;西瓜是被子植物中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血液则是四大基本组织中的结缔组织,故不属于器官。
27.D提示:生物体由最基本的结构功能单位——细胞构成,细胞分化后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植物体由器官直接构成,动物或人体器官按一定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生物体。故D选项错误,因为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直接由器官构成。
28.D提示:A、C选项属于输导组织,B选项属于营养组织,只有D选项属于器官,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29.D提示:因为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比器官的层次低。
30.A提示:A选项中神经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心脏是由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多种组织构成且有一定功能,属于器官,血液是结缔组织,衣藻是单细胞植物,属于细胞层次;B中花是器官而不是组织,甘蔗是植物体也不是细胞;C中茎是器官而不是组织;D中萝卜是器官而不是组织。
31.A
32.D提示:肝脏是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它开口在消化道,把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33.C 34.C
35.C提示:骨的最外面为骨膜,骨膜内有骨密质和骨松质,长骨的骨干内有骨髓腔,内有骨髓。骨膜属于结缔组织,上有血管和神经。因此,一块完整的骨是Eh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
36.A—② B—① C—④ D—③ E—⑤
37.(1)保护(2)输导(3)营养(4)器官叶由多种组织构成
38.②③①④⑤⑥
39.(1)细胞液液泡 (2)保护营养 (3)输导 (4)器官
40.(1)②小肠 (2)⑤肝脏 (3)⑥胃 (4)③大肠 (5)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41.(1)柑桔(2)器官
42.乙
43.心肌肌肉结缔神经上皮器官循环系统
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初步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理念。
2.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之——“种”的多样性。
基础巩固提优 务实基础,才能有所突破……
1.青蛙背部皮肤是 色,腹部是 色,这种颜色与其生活环境的颜色大致相同,称为 ,有利于青蛙捕捉昆虫和逃避敌害,这是一种对 的适应。你还知道其他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吗?举两个例予:
2.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蜷缩成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使其落下,伸展身体时便被吃掉,这个例子说明适应性并不是 的。
3.竹节虫的外形和体色都很像竹子,这有利于它和 。
4.大多数生物的灭绝是因为丧失了 而造成的。
5.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的 息息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的 和 。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 ,特别是为了保护 和具有代表性的 。
7.很多生物在外形上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如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分析下列生物的特征,判断各属于哪一种类型。(填选项代号)
(1)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环境色彩的变化而改变,并与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 )。
(2)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的南美鲈鱼,形如败叶,浮在水面( )。
(3)黄蜂腹部具有黄黑相间的条纹( )。
A.保护色 B. 警戒色 C.拟态
8. 下列动物有哪些相应的特点,用线连接起来。
A.鸭嘴兽 ①能飞的哺乳动物
B.蝙蝠 ②跟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袋鼠 ③卵生的哺乳动物
D.东北虎 ④我国特产的珍稀哺乳动物
E.大熊猫 ⑤母兽有育几袋
F.黑猩猩 ⑥终生生活在海洋里
G.鲸 ⑦能捕食鹿、野猪等动物
9.在下列各项中,与青蛙适应陆地生活无关的是( )。
A.皮肤柔软、裸露、湿润
B.头部感觉器官发达
C.能利用肺进行气体交换
D.后肢发达,适于跳跃
10.下列叙述中,与家兔草食性特点无关的是( )。
A.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
B.具有发达的盲肠
C.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D.肠腺、胰腺等消化腺发达
11.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主要是为了生存于何种环境下?( )。
A.缺日光
B.缺养分
C.缺水
D.温度太低
1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体形与一片枯叶非常相似
B.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能进行光合作用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针刺;陡
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3.下列不属于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14.20世纪以来,造成一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增多
B.天敌过多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D.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15.以下哪种动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淡水哺乳动物?( )。
A.大熊猫 B.白鳍豚
C. 青蛙 D.蓝鲸
16. 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俗称“四不象”的是( )。
A.猫熊 B. 金丝猴
C.麋鹿 D. 大鲵
17.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下河摸鱼时,已经捉到手的鱼往往又会让它挣脱,这是由子鱼体表有很滑的黏液。鱼体表面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
A.预防人类捕捉
B.减少运动阻力
C.保持体表湿润
D.辅助呼吸
18.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治理工业“三废”
C.维护生态平衡
D.过度放牧
19.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里的大耳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20.青蛙是人类的朋友,素有“田园卫士”的美称。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 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各项与青蛙的捕食生活相适应的是( )。
A.后肢发达,舌倒生,舌上有黏液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D.身体表面没有鳞片和其他覆盖物
21.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22.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三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的人口——近20亿人。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预防旱地荒漠化的是( )。
A.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
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
23.雷雨过后,常有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蚯蚓的哪一功能受阻?( )。
A.消化 B. 呼吸
C.排泄 D.生殖
24.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森林面积减少 B. 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2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哪一项措施最有效?( )。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养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基因库
思维拓展提优 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设的。
26.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如下图所示),它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
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D.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不能适应环境
27.下列生物适应环境方式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白天,沙漠中的蝎子把自己藏在深沙里以躲避高温的环境
B.竹节虫的形态象竹节或树枝,可以不易被敌害发现
C.蝙蝠具有良好的视觉,以适应夜间光线不足的问题
D.萤火虫利用发光,作为夜间求偶的讯号
28.白菜的叶子互相错开,互不遮挡,这种现象叫叶镶嵌现象,叶镶嵌主要有利于( )。
A.叶柄将叶片伸展在空中
B.叶片接受太阳光的照射
C.叶片遮荫不被阳光灼伤
D.叶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9.下列哪一项不是2£物适应性的例子?( )。
A.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下
B.人手一碰到含羞草叶片,叶片就合拢
C.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
D.青蛙在气温8℃以下进入冬眠状态
30.竹节虫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这样就有利于( )。
A.躲避天敌,也有利于捕捉食物
B.生长发育,并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
C.捕捉食物,但不利于躲避天敌
D.躲避天敌,但不利于捕捉食物
31.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甲曲线(纵坐标为个体数量,横坐标为翅的长度),后来该小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是( )。
A.乙 B.丙
C.丁 D.戊
32.造成大多数生物灭绝的二釜要原因是( )。
A.生物之间互相争斗,弱势种群失败
B.由于各种原因使生存条件恶化,丧失栖息地
C.全球气温变暖,不适应高温环境
D.生物种类增加,食物来源减少
33.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
A.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局限性
34.对下表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你认为正确的结论是( )。
中国南北方几种兽类颅骨长度
种类(北方)颅骨/mm
种类(南方)颅骨/mm
东北虎331~345
东北赤狐148~160
东北野猪400~472
雪兔95~97
华南虎273~313
华南赤狐127~140
华南野猪295~354
华南兔77~86
A.恒温动物体形大小受温度的影响
B.肉食性动物大脑较草食性动物发达
C.同种生物在中国南北地区分布广泛
D.哺乳动物颅的进化由较短到较长
35.洞穴中的鱼类,终年不见阳光,故可推论其 觉器官可能会退化。
36.白天,沙漠中的蝎子往往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避役 (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开放探究提优 对未知的探究,你准行!
37.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知识,推测飞蛾和蚯蚓对光分别表现
出何种行为?
38.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枯叶蝶是枯黄色或橘黄褐色的,一般多为中等大小的蛾类。当它停息在枯枝上时,翅盖在腹部背上像屋脊一样。前翅顶角尖,好似枯叶的顶尖,自前翅后缘中部有一条纵脉(线)伸向前翅顶角,恰似叶片的主脉。边缘呈锯齿状的后翅,一部分从前翅下方伸出,很像枯叶的边缘。静止时,后翅肩角和前线部分突出,形似枯叶状。一对下唇须并列在一起伸向头的前方,活像离开枝条的叶柄。
(1)枯叶蝶的形态像 ,这种现象称为 。这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 。
(2)枯叶蝶的这种体型对它的生存有什么益处?
39.回答以下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
(1)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或滥杀濒危动物的行为称为( )。
A.毁坏栖息地 B.偷猎
C.污染 D.圈养
(2)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从地球上消失,那么,这个物种将( )。
A.灭绝 B.濒危
C.可再生 D.受到威胁
(3)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根据下表回答:
原 因
哺乳动物
鸟类动物
偷猎(A)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B)
32%
60%
外来的物种(C)
17%
12%
其他原因(D)
20%
8%
根据数据解释:哺乳动物、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造成这些原因的主要行为。
(4)画图:画一个可以比较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条形图。纵轴表示每一种动物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40.生物的多样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类群
我国已
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 342
13.39
鸟类
1 244
8 730
14.25
鱼类
3 862
19 056
20.3
蕨类
约2 200
约10 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约850
26.7
被子植物
30 000
260 000
10
……
(1)在上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
(2)除上表所列的类群外,请再举出其他2个生物类群。
(3)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什么?
(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你知道目前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吗?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何意义?
走进中考前沿 解剖真题,体验情境。
41.(走进中考前沿)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
A.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参考答案:
1.黄绿 白 保护色环境 变色龙、蝗虫等
2.绝对
3.捕捉食物 躲避敌害
4.栖息地
5.多样性 生存环境 各个种类
6.自然资源 珍稀生物资源 自然环境
7.(1)A (2)C (3)B
8.A—③B—①C—⑤D—⑦E—④F—②G—⑥
9.A 10.C 11.C 12.B 13.D 14.C 15.B 16.C 17.B 18.D
19.B 20.A 21.B 22.C 23.B
24.C提示:森林面积的减少,意味着动物栖息地的丧失,会导致大批生物的绝灭;环境污染会毒害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导致它们的大量死亡和绝灭;生物的入侵会破坏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导致其他生物的绝灭,因此A、B、D三项都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只有生物的进化不仅不会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反而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Z5.C
26.C提示:生物的差异性是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表现,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的特征都是它们为了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而形成的。
27.C提示:蝙蝠是没有视觉的,它依靠飞行时发射超声波来辨别障碍物。
28.B提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白菜的叶子互相错开,互不遮挡,正是为了让每一片叶都能更多地获得光照,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29.B提示:A选项中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下和D选项中青蛙在气温8℃以下进入冬眠状态是生物对寒冷的一种适应;C选项中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是对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含羞草叶片遇触就合拢,这是应激性,不是适应性。
30.A
31.B提示:为了适应大风的环境,昆虫的翅膀会向越来越短的方向发展。
32.B
33.D提示: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说明海带具有适应海水环境的能力;海带在淡水中不能生活,说明海带适应环境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环境的变化超过这个限度,海带便不能适应了。
34.A
35.视
3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更有利于生存。
37.飞蛾趋向光源;蚯蚓躲避光源。
38.(1)枯树叶拟态适应(2)避免被敌害发现。
39.(1)B (2)A
(3)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主要行为有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围湖造田、对动物的过度捕杀等。
40.(1)裸子植物 (2)昆子、两栖动物等 (3)基因的多样性 (4)略 (5)略
4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