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主备人: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确定起跑线 任课教师
课型 综合解决课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材 分析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在教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圆的概念、圆的画法还有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学生对体育活动也很喜欢,对体育场的跑道和起跑线并不陌生。学生对起跑时运动员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跑道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呢?学生可能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的思考,也很难通过经验和观察得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数据,具体分析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一点上有些困难。
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探究数学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习利用圆的知识确定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起跑线的方法。
? 2.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等能力,增强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教? 师? 行? 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5分钟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师: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组织学生交流) 通过跑步比赛导入,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并发现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8分钟 观察跑道
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
师: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差别在哪里昵?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题思路。
1、小组交流: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讨论: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师: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第三道呢?
师:刚才大家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你有什么发现?(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1.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激发自己的灵感,让每个同学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找到问题的结果:两个半圆形跑道之差其实就是圆的周长之差。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确定起跑线的规律,并能用代数式表示,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加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巩固训练
扩展提升 14分钟
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设计实际问题,要学生真正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高涨,充分参与其中,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课堂总结 提升能力 3分钟 归纳概括
释疑解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谈收获,提出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释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