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 皮影 辽海版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 皮影 辽海版 (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辽海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10 10: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皮影
学习目标:
1.欣赏示范作品,感受皮影艺术的美丽,
理解皮影艺术的表现手法。
2.准备好材料和工具,亲自制作一个富有
想象力的皮影作品。
3.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
创造美,坚定艺术创作的勇气和信心。
皮影又称“皮影戏”,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流行,西方电影学者称它为“电影的先驱”。
皮影不仅用于演出,它的皮影人物造型,还可以把玩和当做装饰品,国内外很多博物馆都有收藏。
导学
来源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皮影欣赏
利用兽皮制作
利用纸张制作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
孙悟空打妖怪
猪八戒背媳妇
善良的唐僧
皮影欣赏
清代
现代
皮影木偶
皮影欣赏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一步 选皮
各地皮影的原材料有所不同。比如陇东皮影的制作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二步 制皮
制皮的方式有很多,以陕西皮影为例,通常有两种方法炮制它的原材料--牛皮:“净皮”和“灰皮”。“净皮”的制作工艺是先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制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到第四次精工细作,把皮刮薄泡亮为止。刮好后撑在木架上阴干,晾到净亮透明时即可制作皮影。 “灰皮”也称为“软刮”,浸泡皮时把氧化钙(石灰)、硫化钠(臭火碱)、硫酸、硫酸铵等药剂配方化入水中,将牛皮反复浸泡刮制而成。这种方法刮出来的皮料,近似玻璃,更宜雕刻。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二步 制皮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三步 画稿
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四步 过稿
雕刻艺人将刮好的皮分解成块,用湿布潮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并能解除皮质的收缩性,然后才能描图样。 画稿前对成品皮的合理使用,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薄而透亮的成品皮,要用于头、胸、腹这些显要部位;较厚而色暗的成品皮,可用于腿部和其他一般道具上。这样既可节约原料,又提高了皮影质量,同时也使皮影人物上轻下重,在挑签表演和静置靠站时安稳、趁手。 接下来是描图样,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这叫“过稿”,再把皮子放在枣木或梨木板上进行刻制。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五步 镂刻
雕刻刀具一般都有十一、二把,甚至三十把以上。刀具有宽窄不同的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三角刀、花口刀等,分工很讲究,艺人需要熟练各种刀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根据传统经验,在刻制线状的纹样时要用平刀去扎;在刻制直线条的纹样时用平刀去推;对于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型花纹则需要用凿刀去凿;一些曲折多变的花纹图样,则须用斜口刀刻制。艺人雕刻的口诀如下:樱花平刀扎,万字平刀推,袖头袄边凿刀上,花朵尖刀刻。雕刻线有虚实之分,还有暗线、绘线之分。虚线为阴刻,即镂空形体线而成,皮影多为这种线法。 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凡白色的物体都用阳刻法。虚实线沿轮廓的两侧刻出断续的镂空线,多用于景片建筑的刻制。暗线则用刀划线而不透皮,多在活动关节处。绘线是以笔代之,以表现细致的物体。刻制皮影有口诀相传,程序如下:刻人面--先刻头帽后刻脸,眼眉刻完再刻鼻子尖。刻衣饰花纹--卍字先把四方画,四边咬茬转着扎。雪花先竖画,然后左右再打叉。六棂丢出齿,挑成雪花花。 刻盔甲--黄靠甲,先把眼眼打,拾岔岔,人字三角扎。刻建筑装饰--空心桃儿落落梅,雪里竹梅六角龟,一满都在水字格。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六步 敷彩
皮影雕完之后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自己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 着色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以陕西皮影为例,敷彩的方法是先把制好的纯色化入稍大的酒盅内,放进几块用精皮熬制的透明皮胶,然后把盅子放在特制的灯架上,下边点燃酒精灯火,使胶色交融成为粥状,趁热敷在影人上。虽是色彩种类不多,但老艺人善于配色,再加上点染的浓淡变化,使色彩效果异常绚烂。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七步 发汗熨平
敷色后还要给皮影脱水发汗,这是一项关键性工艺。它的目的是为了使敷彩经过适当高温吃入牛皮内,并使皮内保留的水分得以挥发。脱水发汗的方法很多,有的用薄木板夹住皮影部件,压在热炕的席下;也有的用平布包裹皮影部件,以烙铁或电熨斗烫;此外还有一种土办法是用土坯或砖块搭成人字形,下面用麦秸烧热,压平皮影使之脱水发汗。 脱水发汗的成败关键在于掌握温度火候。过去艺人们掌握火候的土办法叫“弹指点水”,就是用手指蘸水或唾液弹滴在熨具上,观察水的变化,判断温度的高低。既看水点所起泡沫大小的变化,也看水分蒸发的速度快慢。所要求的温度一般在摄氏七十度上下。温度恰当,皮子脱水发汗顺利,皮内水分挥发了,颜色也吃入皮内了,皮影色泽鲜美,且久不褪色,而胶质也可溶化封闭住皮子的毛孔,使皮影永久不翘扭变形。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皮子缩为一团,工艺全部报废;温度不足,胶色就不能溶入肉皮,皮内的水分难以排尽,造成皮影人物的色泽不亮,时间长了还会变形。
制作皮影的过程详解:
第八步 缀结完成
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共计十一个部件。 头部--头包括颜面、帽、须和颈部,下端为楔子,演出时插入胸上部的卡口内,不用时则卸下保管。胸部--上部装置卡口,皮影人头就插在那里。与胸上侧同点相钉结的有两臂,各分为上下臂两节,小臂下有手相连。腹部--腹部上方与胸相连,下方与双腿相连,腿部与足为一个整体(包括靴鞋在内)。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老艺人称之为"骨缝"),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连接骨缝的点叫"骨眼"。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佝偻垂死,萎靡不振。选好骨眼后,用牛皮刻成的枢钉或细牛皮条搓成的线缀结合成,十一个主要部件就这样装成了一个完整的影人。 为了表演的需要,还要装置三根竹棍作操纵杆,也就是签子。文场人物在胸部的上前部装置一根签子,用铁丝相连,使影人能反转活动,再给双手处各装置一根签子,便于双手舞动。而武场人物胸部签子的装置位置在胸后上部(即后肩上部),以便于武打,使皮影人能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打斗等百般姿态。
思考一下:
这些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色?
皮影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搭配是怎么构成的?
这样做让作品有一种什么感觉呢?
1.皮影艺术造型美观,富有浓重的地方韵味。
2.民间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最初是用厚纸刻成的,后发展为将驴皮刮薄,再行雕刻,并施以彩绘。
提示:
1.参照制作皮影的方法步骤,设计制作一个皮影头像。
2.用自己制作的皮影,尝试合作演出皮影戏。
学习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