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高频易错题集(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高频易错题集(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1-10 11:55: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测量平均速度
高频易错题集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v﹣t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本图是速度﹣﹣时间图象,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从图象上能够读出每个时间点对应的速度,也能分析出某个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A、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
B、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
C、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故C正确。
D、在8:20~8:30时间段内最低速度小于20千米/时,最高速度为60千米/时,则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千米/时。故D错误。
故选:D。
2.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他整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km/h
B.5m/s
C.4.8m/s
D.5.6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C。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过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物理上常用图象表达一个过程或物理量之间存在的变化规律,要对横、纵坐标的含义要有明确的认识。
【解答】解:A、由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可知,小华做变速运动,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可知,小华做变速运动,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有图象可看出,前2s内,小华的路程大于小明的路程,故小华的速度大,即小华跑得快;故C错误;
D、全过程中,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相等,故其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4.A地距B地220km,一轿车从A地出发行驶2h后,在中途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B地,则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  )
A.110km/h
B.48.89km/h
C.40km/h
D.44km/h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公式v=来计算平均速度,但是要注意必须用从A地到B地总路程和这一段路程上的总时间。
【解答】解:轿车从A地到B地的总时间:
t=2h+0.5h+3h=5.5h,
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
v===40km/h。
故选:C。
5.小明利用一个350ml的易拉罐,制作了一个可以在暗室中记录物体运动轨迹的“针孔摄像机”。如图所示,暗室中的闪光灯每隔0.1s发光一次。底片上记录了距离小孔1.5m外的某物体竖直下落轨迹,则物体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5m/s
B.2.5m/s
C.5m/s
D.10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先根据生活知识估约最上面黑点与最下面黑点间的距离,然后求出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图示过程中下落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根据生活知识可知,易拉罐的直径8cm,则图示中最上面和最下面小黑点间的距离约6cm,运动的时间为0.3s,则物体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0.2m/s;
由于易拉罐高约10cm,所以物体运动的速度约为v′=v=15×0.2m/s=3m/s,与B选项接近,故选B。
故选:B。
6.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如图所示,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兔子在睡觉时一定是静止的
B.乌龟在比赛时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C.开始,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用控制变量法。即:时间相同时,比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相同时比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则是路程与其相应时间的比值(所以的时间都计算在内)。
【解答】解:
A、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故A说法错误。
B、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正确。
C、兔子在开始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所以开始时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故C选项说法正确。
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7.汽车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站到B站,用4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前一半的路,接着用6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后一半路程,则汽车从A到B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8千米/时
B.50千米/时
C.52千米/时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公式先求出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再求出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最后
利用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前一半路程所用时间,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
平均速度

=48km/h。
故选:A。
8.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B.5m/s
C.4.8m/s
D.4.5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t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物体全程时间:
t=t1+t2,
全程平均速度:
v======4.2m/s。
故选:A。
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由图得出小球运动的距离(注意减去前面的1cm)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由图知,小球运动路程:
s=6cm﹣1cm=5cm=0.05m,
运动时间:
t=s×3=0.3s,
小球的运动速度:
v==≈0.17m/s。
故选:C。
10.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5米/秒
B.1.2米/秒
C.2.4米/秒
D.5米/秒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
总时间:t=t1+t2=+=,
物体在全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2.4m/s,高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冬冬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学校与他家的距离为3km。他在去学校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他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4 m/s,需要 750 s到达学校。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根据学校与他家的距离可知半程距离,根据v=变形公式分别求出通过前、后半程的时间,从而得出他上学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根据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求出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由上知可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学校与他家的距离为3km,故半程距离为:
s==1.5×103m,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根据v=,通过前半程的时间:
t1===250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3m/s,
通过后半程的时间:
t2===500s;
他上学整个过程需要的时间:
t=t1+t2=250s+500s=750s;
则他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v===4m/s;
(2)由上知,冬冬需要750s到达学校。
故答案为:4;750。
12.小宇同学骑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6m,那么小宇同学在第2s内平均速度是 4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4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第1s内通过的路程和前2s内通过的路程,求出第2s内(第2个1s)通过的距离,根据v=求出在第2s内平均速度;
(2)已知前2s内通过的路程及第3s内(第3个1s)通过的路程,从而求出前3s内通过的距离,根据v总=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则第2s内即第2个1s通过的距离为:
s=s2﹣s1=6m﹣2m=4m,
在第2s内平均速度是:
v===4m/s;
(2)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第3s内(第3个1s)通过的路程是6m,故前3s内通过的距离为:
s总=6m+6m=12m,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总===4m/s。
故答案为:4;4。
1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甲 球运动时间长, 乙 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秒,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
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
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秒,即甲运动了秒;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秒,所以甲运动的时间长;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甲;乙。
14.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导游用温柔的话语给游客讲解沿路的风景时提示:6米车厢是我们旅游时的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0.5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12 m/s= 43.2 km/h,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 运动 的。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知道车厢的长度和经过某一路标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2)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1)大巴车经过路标的路程s=s车=6m,所用时间t=0.5s,
大巴的速度v===12m/s=12×3.6km/h=43.2km/h;
(2)导游和树木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以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2;43.2;运动。
1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结果用v1、v2表示)。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时间,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
根据v=可知,
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1=,
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
总时间:t=t1+t2=+,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G6706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4)如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1
石家庄
07:38
0km
2
正定机场
07:52
07:54
37km
3
保定东
08:21
08:23
142km
4
北京西
09:04
281km
从表中可知,正定机场到保定东的运行时间是 27 min;由石家庄驶往北京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54.5 m/s;列车驶离石家庄站时,小明看到站台上站着的人向后运动是以 他乘坐的列车 为参照物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由时刻表中列车发车和到达时间计算正定机场到保定东的运行时间;
(2)从时刻表中读出石家庄驶往北京西站的时间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结果的描述不同。
【解答】解:(1)列车从正定机场发车时刻时07:54,到达保定东的时刻是08:21,所以时间t1=08:21﹣07:54=27min;
(2)石家庄到北京西站所用时间t2=09:04﹣07:38=1h26min=1×3600s+26×60s=5160s,行驶的路程s2=281km=2.81×105m,
列车全程速度v==≈54.5m/s;
(3)小明看到站台上站着的人向后运动是因为他是以相对人站台向前运动的列车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27;54.5;他乘坐的列车。
17.2015年1月1日,京渝首趟高铁列车G310次驶离重庆火车北站北站房,最快时速可达到200km/h以上,京渝两地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这标志着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交通枢纽的重庆,对外交通连接更加便捷。
(1)G310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平均速度?
(2)若G310列车全长400m,当以速度180km/h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长?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重庆北站
07:58
0
丰都站
09:00
09:02
134
汉口站
14:58
15:18
798
北京西站
22:20
2078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已知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路程以及发车和到达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
(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车过隧道的路程,然后再求出隧道的长度。
【解答】解:
(1)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所用的时间t=14:58﹣07:58=7h,
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路程为s=798km,
所以列车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平均速度是
v===114km/h;
(2)列车过隧道的运动时间t′=2min=120s,列车速度v′=180km/h=50m/s;
由v=可知列车过隧道的路程:
s′=v′t′=50m/s×120s=6000m,
隧道长度s遂=s′﹣L车=6000m﹣400m=5600m。
答:
(1)G310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平均速度114km/h;
(2)隧道长5600m。
18.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分钟走了5.4公里,休息10分钟后,又以240米/分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0分钟,求:(1)前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确定路程和对应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进行求解,代入数据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答】解:(1)前30min走了5.4km,所以平均速度:
v1===10.8km/h;
(2)最后20min运动的路程:
s2=v2t2=240m/min×20min=4800m=4.8km;
所以整个路程:s=5.4km+4.8km=10.2km,
t=30min+10mim+20min=60min=1h,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10.2km/h;
答:(1)前30min的平均速度10.8km/h;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0.2km/h。
19.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 v= ;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 小 (选填“大”或“小”)。
(3)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15 m/s。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变速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测出小车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
(3)由图读出小球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v=求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
(4)求出甲乙、甲丙的平均速度,比较便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1)在该实验中,测出小车的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用的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
(3)由图知,由甲点到丙点所用的时间为:t=00:50:10﹣00:50:04=6s
以小车的左端为基准,甲丙的路程为:s=90.0cm=0.900m
小车的速度:v===0.15m/s
(4)甲乙段小车通过的路程s甲乙=90.0cm﹣64.0cm=26.0cm,所用时间t甲乙=2s,
甲乙段的平均速度:v甲乙===13.0cm/s
乙丙段小车通过的路程s乙丙=64.0cm,所用时间t乙丙=4s,
乙丙的平均速度v乙丙===16.0cm/s
由此看见,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2)小;(3)0.15;(4)变速直线运动。
20.小平家到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已知总路程可求一半的路程,还知道小彤在前一半路程中行走的速度,根据公式t=可求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
还知道他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根据公式t=可求小彤在后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两次时间之和就是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等于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前一半路程S1===300m。
跑前一半的路程所用的时间t1===150s,
后一半的路程S2===300m,
后一半的路程用的时间t2===50s,
总时间t=t1+t2=150s+50s=200s,
全程的平均速度V===3m/s。
答: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150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3m/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测量平均速度
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v﹣t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2.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他整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
A.5km/h
B.5m/s
C.4.8m/s
D.5.6m/s
3.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过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4.A地距B地220km,一轿车从A地出发行驶2h后,在中途休息30min继续出发,又过3h到达B地,则轿车从A地到B地的平均速度是(  )
A.110km/h
B.48.89km/h
C.40km/h
D.44km/h
5.小明利用一个350ml的易拉罐,制作了一个可以在暗室中记录物体运动轨迹的“针孔摄像机”。如图所示,暗室中的闪光灯每隔0.1s发光一次。底片上记录了距离小孔1.5m外的某物体竖直下落轨迹,则物体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A.0.5m/s
B.2.5m/s
C.5m/s
D.10m/s
6.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如图所示,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兔子在睡觉时一定是静止的
B.乌龟在比赛时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C.开始,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7.汽车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站到B站,用4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前一半的路,接着用60千米/时的速度通过后一半路程,则汽车从A到B全部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8千米/时
B.50千米/时
C.52千米/时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8.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2m/s
B.5m/s
C.4.8m/s
D.4.5m/s
9.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10.一物体通过前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米╱秒,通过后半程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求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2.5米/秒
B.1.2米/秒
C.2.4米/秒
D.5米/秒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冬冬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学校与他家的距离为3km。他在去学校过程中,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则他上学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需要 
 s到达学校。
12.小宇同学骑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2m,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6m,那么小宇同学在第2s内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1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14.同学们乘
坐旅游大巴去黄山旅游。导游用温柔的话语给游客讲解沿路的风景时提示:6米车厢是我们旅游时的一个温馨的家,请您爱护车内环境卫生。若此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约为0.5s.则大巴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km/h,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导游是 
 的。
1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结果用v1、v2表示)。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G6706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4)如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
1
石家庄
07:38
0km
2
正定机场
07:52
07:54
37km
3
保定东
08:21
08:23
142km
4
北京西
09:04
281km
从表中可知,正定机场到保定东的运行时间是 
 min;由石家庄驶往北京西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列车驶离石家庄站时,小明看到站台上站着的人向后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的。
17.2015年1月1日,京渝首趟高铁列车G310次驶离重庆火车北站北站房,最快时速可达到200km/h以上,京渝两地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这标志着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交通枢纽的重庆,对外交通连接更加便捷。
(1)G310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平均速度?
(2)若G310列车全长400m,当以速度180km/h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长?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重庆北站
07:58
0
丰都站
09:00
09:02
134
汉口站
14:58
15:18
798
北京西站
22:20
2078
18.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30分钟走了5.4公里,休息10分钟后,又以240米/分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0分钟,求:(1)前3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19.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中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填写公式) 
 ;
(2)实验中要使斜面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3)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4)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 
 (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20.小平家到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6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