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光的直线传播
高频易错题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场景,威武壮观,扬我国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放军响亮的口号,说明解放军的音调高
B.士兵们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C.以某士兵手中枪为参照物,该士兵是静止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2.图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海军方队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队队员军帽上的帽徽熠熠发光,因为帽徽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现场观众所听到方队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海军方队发出的齐整整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3.下列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烛焰
D.萤火虫
4.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罕见的“水星凌日”现象震撼上演,在地球上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如图所示,“水星凌日”是指当水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时,在某些特殊时刻,地球、水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水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下列现象中与“水星凌日”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海市蜃楼”现象
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
B.射灯射出的光线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D.
雨后的彩虹
6.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
C.
缸中金鱼“变大”
D.
日食现象
7.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水面“折”笔
B.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粗
C.
手影
D.拱桥倒影
8.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照镜子
B.日全食现象
C.“折断”的笔
D.山水倒影
10.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在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
12.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除去白纸上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在均匀的空气中激光是沿
传播的。
13.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真空中的光速为
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或“小”)。
15.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其中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假象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选填“光源”或“光线”)。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
的物体叫光源,在太阳、月亮、火把、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
17.光源、光线和光束
宇宙间的物体不论其大小与种类,其中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在研究光现象时,我们常常根据光源的大小将光源分为点光源和面光源。当发光物体的大小远远小于它到观察者的距离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发光点,称为点光源。哪些不能作为一个发光点看待的光源,则称为面光源。
由于通常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描述与研究光的传播时,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行进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它可以表示沿箭头方向传播的极细的一束光。
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束光是有一定宽度的,我们可以把一束光看成由围绕一条轴线分布的无数光数组成的,称为光束。在几何光学中我们常用到的光束有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普通光源产生的是发散光束,在普通光源和其它光学器件组合使用时,可以得到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激光器可以产生很好的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光线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它是
(填“抽象”或“真实”)的;
(2)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是
可以产生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18.在一次“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活动中,小明猜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有两组器材:A
四枚大头针、直尺、一块泡沫塑料板;
B组:装有水的水槽、装有牛奶的小瓶、激光笔一只。请你任选一组器材和小明一起完成这项探究实验。分别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19.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月影所在的区域内看去,太阳被月亮遮住,这种现象叫做日食。
由于太阳发光强度非常大,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所以可以透过烛焰熏黑的玻璃观察,或者用如图1所示的小孔成像法进行观察。
(1)请在图2中画出发生日食时,月球的大致位置。
(2)以下图3现象中,可以解释日食成因的是
(3)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这说明太阳光具有很大的
。
(4)小明使用小孔成像法观察日食,如果日食的形状如图4所示,则在纸片B上出现的“日食”是图5中的
20.“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画图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
光的直线传播
高频易错题集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是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场景,威武壮观,扬我国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解放军响亮的口号,说明解放军的音调高
B.士兵们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C.以某士兵手中枪为参照物,该士兵是静止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光源.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2)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被研究的物体与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口号响亮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军徽自身不能发光,它不是光源;士兵帽子上的军徽之所以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了出去,故B错误;
C、以某士兵手中枪为参照物,该士兵与手中的枪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该士兵是静止的,故C正确;
D、军人整齐的脚步声,是地面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2.图是国庆70周年大阅兵海军方队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队队员军帽上的帽徽熠熠发光,因为帽徽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现场观众所听到方队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海军方队发出的齐整整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①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后面士兵反射的光线都被前面的士兵挡住了,故看到的队伍整齐划一;
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播声音;
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A、帽徽自身不能发光,是反射了太阳光,因此帽徽不是光源,故A错误;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判断的,故B错误;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朵的,故C正确;
D、军人整齐的脚步声,是地面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烛焰
D.萤火虫
【考点】光源.
【分析】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就要看这个物体本身是否能发光。如果是靠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就不是光源。
【解答】解:四个选项中太阳、烛焰、萤火虫本身都能发光,故是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故不是光源。
故选:B。
4.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罕见的“水星凌日”现象震撼上演,在地球上部分地区可以观察到。如图所示,“水星凌日”是指当水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时,在某些特殊时刻,地球、水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水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下列现象中与“水星凌日”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
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D.“海市蜃楼”现象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当水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到水星从太阳面上移过,这就是“水星凌日”现象,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湖边的树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播形成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光的色散,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
B.射灯射出的光线
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D.
雨后的彩虹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射灯射出的光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水中的铅笔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利用了光的折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
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
C.
缸中金鱼“变大”
D.
日食现象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等。
【解答】解:
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大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故A属光的折射现象;
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其主要部件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其实质是光的折射;
C、缸中金鱼“变大”是此时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金鱼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其实质是光的折射;
D、日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综合以上分析,与其它三个的光学原理不同的是D选项。
故选:D。
7.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形成的原因相同的是( )
A.水面“折”笔
B.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粗
C.
手影
D.拱桥倒影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水面“折”笔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粗,此时的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是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故不符合题意;
C、手影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
D、拱桥倒影是利用光的反射,故错误;
故选:C。
8.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叙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反射现象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同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①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②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
【解答】解:
(1)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正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才有“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即二者的移动方向相反。故A正确、CD错误;
(2)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所以选项B错误。
故选:A。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照镜子
B.日全食现象
C.“折断”的笔
D.山水倒影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A、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B、日全食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符合题意;
C、水中的笔好像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山在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关于光的传播速度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B.光和声音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最大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大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解答】解: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所以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可以在在真空中传播,所以B不正确;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所以C正确;
D、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比在真空中小,所以D不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在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月亮 ,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太阳 。
【考点】光源.
【分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解答】解:
太阳、月亮、发光的电灯中,太阳、发光的电灯都是自身发光,都属于光源,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属于光源;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太阳,属于人造光源的有发光的电灯。
故答案为:月亮;太阳。
12.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除去白纸上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在均匀的空气中激光是沿 直线 传播的。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2)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
(1)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也就是发生了升华现象;
(2)在均匀的空气中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故答案为:升华;直线。
13.如图所示为“小孔成像”的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的像比原来 变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很多现象,例如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取决于物体的形状,物体距离小孔越近,成的像越大。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由图可见蜡烛距离小孔较近,在光屏上成的像比实际烛焰大;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后,烛焰距离小孔比越来远了,所以成的像也就变小了。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变小。
14.真空中的光速为 3×108 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小 (填“大”或“小”)。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解答】解: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要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3×108;小。
15.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其中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假象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光线 (选填“光源”或“光线”)。
【考点】光线.
【分析】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归纳概括自然规律,方便于学习探究,将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规律,用引入的新概念表示,客观上这些事实确实存在,有些是看得见、摸得着,只是引入了一个新概念;有些是为了使问题简单明了,根据客观事实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假想为简单易懂、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模型表示,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解答】解: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引入的光线,能够形象地说明光的传播特点,但光线实际上不存在。
故答案为:光线。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 自身能够发光 的物体叫光源,在太阳、月亮、火把、电灯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月亮 ,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火把、电灯 。
【考点】光源.
【分析】根据光源的概念答题: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身不发光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都是天然光源;烛焰、电灯、蜡烛等都是人造光源。
【解答】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两大类;
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
太阳、火把、电灯自身能发光,是光源,其中火把与电灯属于人造光源。
故答案为:自身能够发光;月亮;火把、电灯。
17.光源、光线和光束
宇宙间的物体不论其大小与种类,其中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在研究光现象时,我们常常根据光源的大小将光源分为点光源和面光源。当发光物体的大小远远小于它到观察者的距离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发光点,称为点光源。哪些不能作为一个发光点看待的光源,则称为面光源。
由于通常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描述与研究光的传播时,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行进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它可以表示沿箭头方向传播的极细的一束光。
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束光是有一定宽度的,我们可以把一束光看成由围绕一条轴线分布的无数光数组成的,称为光束。在几何光学中我们常用到的光束有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普通光源产生的是发散光束,在普通光源和其它光学器件组合使用时,可以得到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激光器可以产生很好的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光线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它是 抽象 (填“抽象”或“真实”)的;
(2)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是 激光器 可以产生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考点】光源.
【分析】(1)光线是指带箭头的直线,箭头代表方向,直线代表传播路径;它是为了在描述与研究光的传播方便而假设存在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的。
(2)根据文中“激光器可以产生很好的高亮度的平行光束”的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我们了解到光线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它是抽象的;
(2)根据文中信息可知:激光器可以产生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故答案为:抽象;激光器。
18.在一次“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活动中,小明猜想: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有两组器材:A
四枚大头针、直尺、一块泡沫塑料板;
B组:装有水的水槽、装有牛奶的小瓶、激光笔一只。请你任选一组器材和小明一起完成这项探究实验。分别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看到光是有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中,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没有任何物质人是看不到光的传播的;我们知道光在烟雾或稍浑的乳浊液中传播,会有被烟雾或稍浑的乳浊液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于是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解答】解:
采取模型法,利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实际光线是不存在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路径也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让光从牛奶中通过,使在光的传播路径上的牛奶被光照亮,从而反映出光的传播路径;故此应选择B组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滴入几滴牛奶;
(2)把滴入牛奶的水搅拌均匀;
(3)用激光笔照射水槽中滴入牛奶的水;
实验现象:发现激光束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结论: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9.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影子。从地球上月影所在的区域内看去,太阳被月亮遮住,这种现象叫做日食。
由于太阳发光强度非常大,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所以可以透过烛焰熏黑的玻璃观察,或者用如图1所示的小孔成像法进行观察。
(1)请在图2中画出发生日食时,月球的大致位置。
(2)以下图3现象中,可以解释日食成因的是 B
(3)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这说明太阳光具有很大的 能量 。
(4)小明使用小孔成像法观察日食,如果日食的形状如图4所示,则在纸片B上出现的“日食”是图5中的 C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1)当太阳、月球、地球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在月球的后面阳光照不到的地球上,形成影,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便形成日食。
(2)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分析图中各种现象的成因,然后解答。
(3)太阳光具有很大的能量。
(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解答】解:
(1)发生日食,就是太阳被月亮给挡住了,即月亮在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如图所示:
(2)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大象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由于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B符合题意;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故C不符合题意;
D、验钞机下显示纸币的水印,属于紫外线的应用,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3)直接观察会造成视力损伤,这说明太阳光具有很大的能量;
(4)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能量;(4)C。
20.“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画图说明?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画出边缘的两条光线,即青蛙看到的范围。
【解答】解:过井沿的边缘和青蛙的眼球画出进入青蛙眼睛最边缘的两条光线,如图所示,可见“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