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作
学习扩写
1.了解扩写的一般技巧,学会扩写。
2.展开联想和想象,练习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丰富文章内容。
3.学会锤炼自己的语言,让作品更生动、精彩。
目标导航
技法点拨
——什么是扩写?
扩写就是对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
——扩写的基本要求
1.忠于原文
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瓦。
2.找准扩写点
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
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着重点不同:
(1)记叙性文章。扩写时应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2)说明性文章。扩写时要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在此基础上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象的介绍。
(3)议论性文章。扩写时要忠于原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3.修改成文
在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一、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写作实践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将其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范文一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①它有三个突出特点:
佳作展示
①补充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解释;引用名言,增添文章的底蕴,彰显文化气息。
精彩旁批
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这一点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就表现得相当突出。诗中作者选取“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来象征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些意象,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②因此,阅读诗歌,抓住意象,往往就能找到打开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
二是语言凝练。诗歌是最凝练的语言,特别是古代的诗歌,是很讲究字词的锤炼的,这一方面贾岛的“推敲”就是明显的例子。 现当代诗歌,
②增加事例,用舒婷的诗歌说明如何用意象表达情感,使说明更具体,内容更充实。
一般不再有字数限制,但诗歌的语言一定比一般的口语和散文语言更凝练,更含蓄。比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是一首气势澎湃的长诗,就是在这样一泻千里的抒情中,作者的用墨也是极经济的:
“五月——麦浪。
……
八月——海浪。
桃花——南方。
雪花——北方……”
这里写到了一年四季、南北东西,祖国锦绣山川尽收眼底,作者的激奋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仅仅用了十六个字,可谓凝练。③
③先说古代,并举大家耳熟能详的“推敲”故事,说明古人对炼字的推崇;接着说现代诗歌,举贺敬之《放声歌唱》的例子,从不同的时代全面说明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古代格律诗自不必说,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均有严格规定。现代诗虽然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但仍讲究节奏和押韵。如鲁藜的《泥土》,虽然仅有两节四句,但前后两节都押“u”韵,这样读来就比较流畅,富有韵致和美感。④
④补充格律诗的节奏、韵律,现代诗以鲁藜的《泥土》为例,说明诗歌讲究节奏和押韵。
名师点评
习作抓住扩写的要求,围绕对应点,分别举例加以印证,使原有句子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说明也更加清楚明白。为让表达更加形象,小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引用名人名言等,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增添文采。
“重耳拜土”扩写
暮色快要降临了,西边的夕阳红的鲜艳,鸟儿成群结队地归巢了。①这时五鹿城外的荒野上行驶着一队人马,他们就是被迫逃亡的晋国公子重耳和随从们。重耳坐在马车上,被马车颠得左摇右晃。耳边是早已听惯了的马车轮子吱吱扭扭的噪音,重耳瞪直了眼呆看着天空。
范文二
①增加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突出背景。
精彩旁批
一群鸟从他头顶上飞过,重耳长叹了一声说:“唉!鸟有巢能回,狗有窝能归,可我一个晋国的公子为什么要在这荒野上漂泊呢?”②
他低下头看着众人,众人也都垂下了头。子犯狠狠地对马抽了一鞭子,说:“咱们也是不得已呀!如果不出逃,献公就要把咱们逼上死路了。咱们只要到别的国家借来兵马,一定能回去夺回王位。现在怀公不得民心,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了。”
②增添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人物的形象。
重耳眯起眼睛看着太阳,脑中憧憬出自己身披王袍,身坐高位的景象。③许久,他回过神来说:“但愿天助我也,只是这夕阳荒野如此悲凉,我心中很不舒服呀!”众人都不言语了。
又行了一会儿,重耳说:“今天一天都没吃东西了,我饿得很。”
③增加人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狐偃说:“我们也都饿了,前面有个树林,也许会有人住,咱们去讨些吃的。”④
那里果然有人居住,重耳一行来到一块田地边。这里土地贫瘠,麦苗稀疏,一位老农正在田间除草。重耳走上前说:“我是晋国的公子,逃亡到此,腹中实在饥饿,望老者施舍一些吃的。”老农直起腰来,抹抹头上的汗珠,上下打量着重耳。他环顾了一下自己荒芜的田地,
④增加想象情节,丰富文章内容。
心中想:我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哪有吃的给你们?苦笑了一下,老农蹲下身去拿了一块土疙瘩递给重耳。重耳大怒,骂道:“你竟敢戏弄我!”说着扬起鞭子就要抽他。狐偃赶紧拉住重耳说:“公子不可,这是上天赐给的宝物呀!土块是国家的象征,是建立国家的预兆。”⑤重耳一听大喜,立即叩头谢了老农,郑重地接过土块,包好放在车上。
⑤增加人物对话,丰富文章的内容。
重耳等人继续策马前进了。辘辘马车驶过,卷起漫天的尘土。重耳已不觉得腹中饥饿了,只觉得夕阳很灿烂。⑥
⑥增加情节,使文章有始有终,结构圆合。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的主要亮点有:一是紧扣原材料“重耳拜土”进行扩写,补充了环境描写和细节,增加了对人物、环境的描写;二是依照原文的结构,前后的写景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中间增加重耳的艰难,结尾水到渠成;三是语言生动,增添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渲染作用,对话更是丰富了人物形象,增添了作品的生动性。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大学问家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持之以恒,就要注意坚持,而非一曝十寒。①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能成功。
范文三
①抓住材料的观点作为扩写的中心论点。
精彩旁批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能成为“发明大王”,就是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工作的结果。如果他像平常人一样总是半途而废,电气时代也就不会到来的如此早。他那千千万万个发明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成功,是坚持成就了他的事业。②
②扩写论据。以爱迪生最终成就为例,论证观点。
坚持下去,“脚会战胜路”。走出迷茫的信念,支撑和引导着求生的人寻找方向。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并持之以恒,相信世界上就没有走不完的路,办不了的事。③
③理论论据,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分论点,引出下文。
伟大的作家曹雪芹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写下了伟大的著作《红楼梦》。他怀着满腔的热血挥笔“无情”地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如果他没有持之以恒的人生态度,他不会在贫困潦倒,经常吃不饱饭,只能饿着肚子的情况下执笔写作,也不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④
④扩写论据。增加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成就“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的事例,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天赋过人的人如果没有毅力和恒心做基础,他的才华也只会像火花一样转瞬即逝。唐玄宗李隆基,从他父亲那里接班,可谓基础雄厚,再加上他年轻志长,意气风发,有了“开元盛世”的局面。然而晚年的他沉迷酒色,没有了“立业”的志向,“安史之乱”随之而来,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一个国家就这样走了下坡路。⑤
⑤扩写反而论据。与前文形成对比。
生活不易,成功就好比一首歌,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主旋律,这首跃动的歌曲如何在人生的每一个驿站留下欢乐的音符?同样,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勇气走到最后,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⑥
⑥由生活到自己的学习,紧扣扩写的材料,水到渠成。
名师点评
这篇习作抓住“持之以恒方能走向成功”这一观点,从事实和道理两个方面补充论据。扩写后,材料详实,内容具体,观点更有说服力。在写法上,作者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两正一反,从不同的侧面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论述精辟,结构清晰,是一篇不错的扩写文。
中考真题
(2018·海南)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解说】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写作时要围绕材料中的情境进行补充和扩展。写作时可选择一两个扩写点进行构思,“古沉船”“回到几百年前”和“奇幻之旅”是想象的关键点,要抓住这些关键点,通过想象,补充背景,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写感受。想象要合理,表达要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