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哈哈镜,笑哈哈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哈哈镜,笑哈哈 岭南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10 10: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课 哈哈镜,笑哈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夸张变形的装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说出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形现象并跟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学习“折纸添画”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夸张变形”的手法。
教学用具:
学生:彩笔、图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脑图片、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欣赏图片(照哈哈镜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
看一看图中的人物有什么变化,胖了、扁了、细了、长了……为什么?
(学生观察探究。小组讨论)
二、课堂发展:
(一)出示课题:《哈哈镜,笑哈哈》。
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
(讨论、思考:1、哈哈镜的映射原理。2、如何在画纸上表现哈哈镜的效果?)
欣赏作品。
(作品展开前、展开后)
(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用了哪些装饰方法?如:点、线、色、图案,形象变化有趣,夸张的表情。)
(二)引导学生尝试创新。
1、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折叠的方法。
(1、小组比赛:在两分钟内看哪个小组找出多样的折叠方法。2、活动评比:小结多种折叠的方法。评出较好的折叠法演示出来。)
2、如何在折叠纸上“添加和装饰”。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画?
先折再画最后添(折-画-添),还是先画再折?
用什么方法画:线条、色彩、剪贴……(学生自由选择)
(选择方法后进行实践:折叠--用线画--打开添加--装饰画面。)
欣赏作品。(教师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用实物(线条)作例子演示多样化的曲线变化,让学生感受线条变形的效果。
作业。
(学生实践。)
三、评价与发展:
1、你选择了哪种折叠方法?
2、你如何装饰你的画面?
3、谁创造力新的折叠方法?
(1、作品分享。2、可以如何改善?)
板书设计:
哈哈镜,笑哈哈
折纸基本原理:1、竖式折法2、横式折法
创作过程:折叠——用线画——打开添加——装饰成画
美:点、线、色、图案
奇:变形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
作业布置:
1.基本要求:
?用折纸添画的方法描绘一张会变化的人物画面。
2.较高要求:
用折纸添画方法画出人物形象的细节及变化画面。
3.个性探究:
能创造新的折法,画出人物及变化画面装饰效果。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第六课 哈哈镜,笑哈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夸张变形的装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说出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形现象并跟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
学习“折纸添画”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夸张变形”的手法。
教学用具:
学生:彩笔、图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脑图片、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拿出自己早餐用的不锈钢饭盒或勺子照一照、看一看、想一想:“我的脸有什么变化?拉长了,还是变宽了?什么原因产生这样的变化?”
(二)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哈哈镜”,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小女孩哪些地方胖了,扁了?哪些地方细了、长了?为什么?

二、课堂发展:
(一)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师播放教学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哈哈镜”,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观察图片的小女孩发生了什么变化?
比较两张小女孩头像作品及全身人物作品: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惊喜和奇怪的感觉?小作者用什么方法使脸部与嘴巴拉长了?小作者选择怎样“折叠”和“添画”使胖女孩更胖?
(二)你喜欢哪一张作品?美在哪里?为什么?(美:点、线、色、图案;奇:变形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
(三)示范制作步骤,学生开始创作:折叠——用线画——打开添加——打开添加——装饰成画。
(四)试试还有什么“折叠”的方法。
(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三、评价与发展:
1、你选择了哪种折叠方法?
2、你如何装饰你的画面?
3、谁创造力新的折叠方法?
(1、作品分享。2、可以如何改善?)
板书设计:
哈哈镜,笑哈哈
折纸基本原理:1、竖式折法2、横式折法
创作过程:折叠——用线画——打开添加——装饰成画
美:点、线、色、图案
奇:变形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表情
作业布置:
1.基本要求:
?用折纸添画的方法描绘一张会变化的人物画面。
2.较高要求:
用折纸添画方法画出人物形象的细节及变化画面。
3.个性探究:
能创造新的折法,画出人物及变化画面装饰效果。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表达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