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会正确读、写整时,并了解电子表示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面模型(教师、学生)
学生分析:
一方面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学生能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
一、(展示学生照片),猜一猜。
①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这是同学们认识的一个人!你们来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过渡语:哇,这位同学一下子就长大了,成为了一年级的小同学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你能告诉我,你每天早上做了什么?中午?晚上?
②同学们,你知道一天有多少时间吗?
答:一天有24小时
③说说钟表的作用
方法:展示《小精灵》的作息时间表
过渡语:既然一天有24个小时,这些时间我该做些什么呢?我是一个很有计划,我这么有计划,全是因为钟表!
1、认识钟面
④展示实物钟
过渡语:同学们都知道这是表,你知道它是由什么构造的吗?同桌互相找一找,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呢?
师:谁愿意大声的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出示PPT
答:12个数字、时针、分针
⑤提出疑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空白的钟面,考考小朋友这个钟面上还缺少什么?
补上数字。那么这些数字是不是可以随便乱写?
这里有1-12个数字,你怎么摆?
学生活动:观察实物钟表,玩一玩自己的钟面模型,仔细看看,动手摆摆。最后,找学生上来摆。
⑥光解决这个,还不是一个完整的钟呀,老师这里有两根针,短的代表什么?长的代表什么?
⑦
装上时针和分针。提问: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的更准确一些?
答:又短又粗的是时针。(板书时针)
⑧哪根是分针?
答:又细又长的是分针。(板书分针)
小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时针和分针。有些同学还认识一根又细又长的秒针,我们以后再认识它。
2、认识整时和文字表示法
(1)出示7时钟面
咦,听,哪儿的钟表响了?哦,原来是小红的钟表响了,还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快告诉她现在是几时了?(出示放大的钟表)
答:7点
师: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7点是我们的口头语,我们应该说7时
提问: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
板书,强调:7时(带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读作7时。)
我们也到做到每天早起,不要赖床!
(2)出示1时的钟面
小朋友在午休了,现在是几时?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1
(3)出示4时的钟面
经过一天的学习,同学们放学了!现在是几时呢?
生:4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表示法?
(3)课件重现7时、1时、4时,提问:看一看,这两个钟表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时就是几时。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1)文字表示法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钟表,大家已经能说出时间来,那你能不能写出来呢?
好,现在我来介绍一下“8时”吧。
师:后面两个钟谁会写呢?
前后桌讨论:钟面上分别是几时?你是怎么看的?
像7时、1时、4时这种写法,我们叫做文字表示法,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
(2)电子表示法
还有一种表示法(课件出示电子钟)。这是什么?
答:电子表
师:回忆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8:00(电子表示法)?学生立即回答在手机上、电子表上。
高铁票上、翻一下书本的主题图?在哪里告诉我们是7时?
总结:这种像电子表一样的记时方法,我们叫他电子表示法。
谁来上来写一写3时和6时的电子表示法?
学生活动:2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其余在中方格本子写。
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两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跟读)
(3)巩固练习
观察小明的一天作息时间表
小明听到我们这里这么热闹,也赶来了,他带来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请大家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
学生活动:写下钟面的时间,巩固新知
(4)出示怪现象
提问:为什么都是9时,而小明做的事却不一样?
(表扬语:)你听的真认真、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的表现真棒、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4、拨一拨
(1)我知道,同学们周末都在寻找秋天,而广东的秋天并不分明,听说秋天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特色,老师有一个好去处要介绍给同学们。青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下青岛的秋天是怎样的呀?想要看,需要乘坐动车,高铁才能去哦。票我已经订好了,同学们需要认识车票上的时间。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准时乘坐高铁去旅游,播放青岛秋天的景色。
(2)动手拨一拨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会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拨钟面:提示学生轻轻的把学具放回抽屉
(3)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能够认真的学习,请你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
(4)一节课这么快就过去了,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我们不但要珍惜时间,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准确掌握时间,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浪费时间,做个遵守时间的好学生。能做到吗?
(5)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5、板书设计
(7:00)7时
分钟指着12
,时针指着7,是7时
(1:00)1时
分钟指着12
,时针指着1,是1时
(4:00)4时
分钟指着12
,时针指着4,是4时
7时
1时
4时
7:00
1:00
4:00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学情分析: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识钟表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学生的知识储备少,了解能力还较弱,其次钟表是一个复杂的度量工具,表盘比较复杂。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会认、读、写整时。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让学生认识钟面的组成部分,了解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猜谜语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出示谜语:“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猜猜是什么?-----“闹钟”“钟表”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新授
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教学主题图
“小红,7点了,快起床了”妈妈说。
交流:小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钟表虽小,却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它能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按时工作和学习。
(1)教学电子表示法
刚才有的同学说从桌子的钟表可以看出是7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知道就是7时呢?
师教学7:00的认、读、写。
7时
7:00
-----让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
巩固电子表时刻的认读方法。
出示8:00
3:00
6:00,让学生认读。
(2)教学钟面上的7时。
出示小红家墙上的钟面,你从哪里知道是7时的?
师拿出学具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生汇报。
师多媒体演示时钟盘的组成:12个大格、12个数字、两根指针。师再演示
钟面上指针的转动,让学生感受时间是转动的。
出示小红家的钟表,首先让学生认时针、分针
引出小精灵的话:“分钟指向12,时针指向7,是7时。”
和老师一起说说小精灵的话。同桌交流,点名汇报。
出世三个钟面:8时、3时、6时。你会认吗?说说你是怎么认的?
你会写吗?请生时黑板写。
(8)时
(3)时
(6)时
?
8:00
3:00
6:00
观察3个钟面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分针都是指着12。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出示转动的钟面
师随机点钟面上的时刻,生快速说出是几时。重点是3时,6时,9时,11时,12时,1时。
?
认读小刚一天的几个时刻:6时,8时,12时,4时。
师在学具钟面上拨时间,生认读。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85页“做一做”
?
2、完成86页第1题。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板书设计:
?7时
(8)时
(3)时
(6)时
7:00
8:00
3:00
6:00《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科目:
数学
年级:一年级
第
周第
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钟面,掌握时针和分针的特点。
2.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
技能目标:1.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区别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教学难点
会认、读、写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PPT,钟面。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批注
情景导入
猜谜语。
揭示课题:
你在哪里见过钟表?
钟表有什么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动手操作
认识钟面
钟面上都有什么?
如何区别时针和分针?
认识整时
观察钟面:现在是几时?
钟面上出示:1时、4时、8时。
总结: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钟表。
学生举手回答。
观察课件上的钟表,回答问题。
时针、分针、12个数字。
时针:又粗又短
分针:又细又长
观察,说一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学生观察思考
运用课件演示,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导入新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创设了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情趣高涨,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拨钟面表示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
金川集团公司中小学总校第七小学教案(第二页)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或批注
3.引导学生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两圈。
提问: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4.拨钟表
师说时间,请学生动手拨一拨。
(1)2时
(2)6时
(3)12时
强调6时和12时分针和时针的特殊性。
认识电子表
课件出示床头柜上的电子表,这是几时?
像这样显示的时间,你在哪里见过?
指导学生练习书上的做一做。
认识“大约几时”
分针差一点指向12,就是快几时了。
分针指向超过12,就是几时过一点。
小故事
讲述美羊羊和懒羊羊一天的生活。
四、小游戏
3人为一小组,一人拨时间,一人做动作,一人用语言描述。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思考,知道是早上10时和晚上10时。
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认识“快几时”和“几时差一点儿”
学生结合自身谈论更应该像谁学习。
看钟表,拨时间;看图片,做动作,并用一句话描述。
学生动手操作,更加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更快的认识时间。
初步让学生了解“大约几时”。
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通过小游戏,不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述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认识钟表
分针
时针
整时
12
7
7时
7:00
12
1
1时
1:00
12
6
6时
6:00
12
12
12时
12:00
12
几
几时
作
业
分
层
布
置
练习册P74-P76
组长签字
教务签字认识钟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了解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建立起整时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案、学具钟、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公鸡打鸣”图。
提问: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公鸡吗?那你们能说一说公鸡可以帮助我们干什么呢?(引出时间这一概念)
2.揭示课题
师:现在呢,我们不需要公鸡来叫我们起床,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有了闹钟)对了,是因为我们有了新的工具——闹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课件出示——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钟面。
小猪先生来钟表店买钟(课件出示多种钟表图)。你发现这些钟都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吗?跟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来比一比。
(1)都有两根针。(时针短,分针长)
(2)都有12个数字。(齐读:1、2、3、······12)
(3)都有12个大格子。(集体数一数)
2.认识整时——普通表示法
(1)师:同学们会认钟面上的时间吗?(生:7点)
师:对,不过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是7时。
同学们怎样看出是7时的?(多指几人回答)
师:说得真好,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这个时间就是7时。
(2)师:同学们会认下图钟表上的时间吗?(课件出示下图)
8
时
3
时
6
时
①全班交流汇报。
②仔细观察上面三个钟面上指针的指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的数字不同)
③教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巩固——拨钟面。
注意提醒说“时”不说“点”。
⑤观看“图图认时间”动画。
3.认识整时——数字表示法
课件出示两张图,请同学认一认,猜一猜是几时,同学们是怎样认这种时间的?
(1)教师小结: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小圆点的后面是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请学生上黑板将黑板上的钟面用我们所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教材86页第一题)
2.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3.为什么有两个“10时”?她们一样吗?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
2.播放一段关于时间的儿歌回顾。
板书设计
认
识
钟
表
1、两根指针(分针长、时针短)
2、12个数字(1~12)
3、12个大格
8
时
3
时
6
时
8:00
3:00
6:00《认
识
钟
表》
年级
一年级
时间
课题
认识钟表
教科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4~87页
教具
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
已有知识
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
(1)会用两种表示方法记录整时。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和整时,会读、写整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交流、归纳,使学生发现整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活动
概念学习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的使用
概念引入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直尺,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
(2)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
(1)观察尺子上缺了哪两个数?3在哪?
(2)观察尺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学生感受尺子由直变曲的变化过程。
概念理解
1、初步认识钟面
(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好看的钟表,观察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形状、时间不同)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有12个数、指针)
(2)小结:钟面上有12个大格、12个数、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2)认识8时
(3)认识其他时刻
(4)归纳整时特点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针→12
时针→几
这样的时刻就成为整时
1、观察指针有什么特点?在表盘上指出时针和分针。
2、(1)出示小朋友洗漱图片,他几时在做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时刻是7时的?
(3)学生尝试写整时,教师指导两种写法。可能出现70、710、7时、7:00这样的写法。
3、观察6时、9时的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4、学生发现整时的钟面,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出示钟出示钟表图片
(2)出示小朋友洗漱图片
(3)出示小朋友学习图片
(4)出示6时、9时图片
概念巩固
与深化
1、拨一拨
教师介绍顺时针方向2、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1、拨一拨
(1)你还知道哪些整时?
(2)学具表盘上拨一个整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
2、连一连
3、说一说
分别是几时?你是怎样判断这个时刻的?
。
欣赏图片,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