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八 句子的连贯与排序(3份打包)(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八 句子的连贯与排序(3份打包)(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10 16:37:5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八 句子的连贯与排序
感知中考
感知考情
一、2011—2020年中考句子的连贯与排序考查情况
年份
考查语段
分值
考查形式
2020
议论性语段,关于文学创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4
关联词语辨析、补写子
2019
议论性语段,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原因
4
病句修改、补写句子
2018
议论性语段,各种花香味不同的原因
4
补写句子
2017
议论性语段,民谣歌曲走红的原因
4
补写句子
2016
说明性语段,衣食住行中“衣”排在首位的原因
2
排序选择
2015
说明性语段,对书法的定义和相关知识的介绍
4
补写句子
2014
说明性语段,汉字经历的两大发展阶段
4
补写句子
2013
议论性语段,建筑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关系
3
排序填空
2012
未考查
2011
说明性语段,莲鹤方壶的造型特点
3
排序填写
续表
二、命题规律与备考建议
命题规律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几乎是河南中考的必考题(2012年未考),考查以补写和排序为主,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语境补写或选填使句子衔接连贯,或者根据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正确排序。2019年河南中考将修改病句与句子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考查学生分析运用能力。且补写句子由2个变为1个,降低了难度。2020年河南中考将关联词语辨析与句子衔接连贯结合在
一起考查,又一次降低了难度。语段的材料分为议论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两类。分值在2~4分之间。
备考建议
  预计2021年的命题还会沿用以往的考查形式,可能继续与病句修改、词语辨析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也可能回归到单独考查,分值还会维持在4分;而且选的材料多为社会热点、地域特色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议论或说明性语段。
在复习备考中要掌握句子衔接与连贯的答题技巧,尤其是排序与补写句子的方法,加以强化练习;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段落所运用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并注意分析句子间的层次关系与表达上的特点与规律。
感知真题
1.(2020河南,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 ①????要关注
“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 ②????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
活,表达人民心声。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 ③????。有了深刻的思
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
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A.①因为  ②所以    B.①如果  ②就
C.①不是  ②而是    D.①不仅  ②更
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从“小我”到“大我”,两个分句间
是递进关系,符合递进关系的是D项“不仅……更……”。A项表因果关系,
B项表假设关系,C项表并列关系。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答:(示例1)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示例2)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补写的语句能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即可)
解析????通读材料可知,本段文字谈的是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对作品的影响,从③
后一句“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作品”可知,“深刻的思
想、高远的境界”是创作者从“小我”到“大我”的关键因素,因此所填内
容可概括为“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2.(2019河南,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
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
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唐诗中多七言律
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
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将“改善”改为“提高”。
解析 (1)画线句语病为搭配不当,“程度”与“改善”不搭配,应将“改
善”改为“提高”。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答:就是诗歌的格律化(意思对即可)
解析 (2)通读材料可知,第二段主要讲的是唐代诗歌的巨大变化,也是其被
记住、广为流传的原因,即“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第三段由“格律化的
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并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唐诗流
传甚广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诗歌的格律化”。
3.(2018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4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
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  ①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
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
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  ②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
昆虫。
答:①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②颜色淡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浓
郁(意思对即可)
解析 第①空由上文的“芳香油”和下文的“所以香味也不同”可以看
出此句应表达不同的花香气不同的原因。第②空由“反之”和下句可以推
测此处应填写和上文“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意思相反的
句子。
4.(2017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4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
①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口语化的叙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
的是简朴的风格。归根结底,②(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意思对即可)。那
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
露。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注意结合前后文,找出关键
词语。第一处,前文的关键词是“民谣歌曲走红”,后文为一组排比句,关键
词是“靠的是”,横线后是问号,据此可知应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
么”。第二处,前文“归根结底”提示横线处要填结论,即对民谣歌曲走红原
因的判断,可结合横线后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情感的真实流露”来填。
5.(2016河南,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C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
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解析 ④句的“因为”是对上文“为什么?”的回答,所以应放在首位。①
句是后三句的总起,⑤句为①句的补充,然后②句“而……”转折到“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上,③句“即必须……”则进一步解释
“修身”。
6.(2015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从狭义上讲,书法
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
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
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
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
色。
①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②书法也在不断发展(意思对即可)
解析 从第①空的后面两句话“从狭义上讲……”“从广义上讲……”
可知,第①空应填“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第②空后面的举例来看,主
要讲的是书法在使用工具、书写颜料、风格流派方面的发展变化,所以第②
空应填写“书法也在不断发展”。
7.(2014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4分)
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
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 ①????。事实上,这里的
“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 ②
????,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如果细分一
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今天(现代)的汉字就是今文字
②早于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古文字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出现。该段文字围
绕“古文字、今文字”这一中心来说明,需补写的①处位于第二句,为了衔接
前半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自然这里补写的应是
对“今文字”的理解,注意句式一致。对于②处补写的句子,要抓住其后一句
中的关键字“而”,说明需要填写的句子一定和“而”后面句子的句式是相
同的,并且在内容上是相对的,后面半句说的是“今文字”,那么前半句要求
填写的就是“古文字”的内容,并抓住“晚于”的相对词“早于”,再结合语
意,此空就迎刃而解了。
8.(2013河南,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
贯。(只填序号)(3分)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
“中则正,满则覆”,

,



,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
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⑧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结合上下文,先确定第一、二空和第四
空。前文说的是中国的处世之道,后文说这一处世之道在建筑上的体现,所以
前两空应为由处世之道到建筑的过渡句。后两空则都是谈建筑的,从“方方
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一句可以看出,上一句应为建筑的审美趣味
“整”和“缺”。
9.(2011河南,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
贯。(只填序号)(3分)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

;

;

;



。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词语段的结构是“总—分—总”,仔细
观察语段,不难发现留空部分是按照从上到下的说明顺序介绍莲鹤方壶的外
形。按照“壶冠、壶颈、腹部、壶底”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出⑤②③①的顺
序。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最后一句应是总说,④句描述的是方壶的总体特
点,为总述句。所以正确顺序为⑤②③①④。
方法突破
1.解答补写语句方法技巧题“四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大意和层次,对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有大体上
的认识。
第二步:观察横线在文段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它与文段其他内容的关系。(横
线在开头,一般意味着横线上的句子有领起或概括的作用;横线在中间,一般
意味着横线上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在结尾,一般意味着横线上的句
归纳提升
子有顺延、解释、补充或者是总结的作用)
第三步:依据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分析句子间的关系,找出补写句子的要
点。(一般来说,需补写的句子的关键词可以从它前后的句子中去找。有时候
还要注意前后句式的一致性,甚至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给出提示)
第四步:通读补写后的文段,看语意是否完整连贯,内容是否贴切。
2.解答句子衔接题“三步骤”
第一步:明确中心话题。
第二步:理清思路。一般排序题依据的基本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
辑顺序。
第三步:抓标志性词语,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呈现
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转折、因果、总分等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往往
体现在一些标志性词语上。比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有指
代意义词语的使用,句子间的过渡与对应,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等等。专题八 句子的连贯与排序
1.(2019辽宁朝阳,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B)
①这就需要具有辩证眼光和战略定力,发现那些不受短期波动影响,能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保驾护航的“深层优势”。
②这样的“深层优势”,体现为善于求变应变的“改革优势”。
③这样的“深层优势”,首先表现为巨大的“市场优势”。
④正确研判中国经济,不仅要看短期波动,也要从时间轴上看整体、看大势、看实质。
⑤这样的“深层优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制度优势”。
A.①③②⑤④   B.④①③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④⑤②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④提出了一个观点,可作为第一句;①承接了上句的话题,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是第二句;结合上句对“深层优势”的理解,再结合“首先”辨析,③句为第三句;②⑤两句可结合“更”这一表达递进意思的词语来辨析为四五句。由上分析,可得出答案。
2.(2020黑龙江哈尔滨,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恰如一棵树,如果花不漂亮,也许          ;如果叶子也不漂亮,也许          ;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          。?
A.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B.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体态会绰约生姿
C.叶子会青翠欲滴 枝干会错落有致 体态会绰约生姿
D.体态会绰约生姿 枝干会错落有致 叶子会青翠欲滴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答题时先通读语段,理解语段的大意,然后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本题可知“花”“叶子”“枝干”“体态”是递进关系,所以,选填的句子排序应该按递进的顺序,故选C。
3.(2020江西,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这是一个关于生命主题的议论性语段,在5个句子中,只有⑤可作首句,因为它是表示观点的概括性句子。然后是对观点的阐述,①可作第二句,以“志士”为例,观点与⑤一致。紧跟③句,进一步阐述,接着④句,论述其影响、意义。最后总结句②,与首句呼应。
4.(2020贵州黔东南,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C)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    ,    。    。    。    ,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
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
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
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
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
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A.①②③⑤④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①②  D.①④⑤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前面一句“什么是‘核酸检测’呢?”提出疑问,后面的内容是回答。而要弄明白核酸检测,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核酸。从所填的五个句子中,可以选出④⑤两句,承接问题而来,而且这两句的顺序是④⑤,因为⑤缺少了主语,承前省略。接下来查找①②③项,会发现①②说的是核酸检测及其结果,和横线后面的“如结果呈阴性”连贯,所以③应该放在①②之前,承接对核酸的介绍,来说明病毒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核酸。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⑤③①②。
5.(2020江苏盐城,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①因为柠檬的酸性比葡萄明显,所以网友们现在选择了“吃柠檬”来表示妒忌。
②但是在网络时代,“柠檬”代替了“葡萄”成为“酸”的代名词。
③“吃柠檬”的人就成了“柠檬人”,形容那些躲在键盘后表达很多酸言酸语的人。
④原有一句熟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用来形容妒忌的心态。
⑤我们希望大家做一个理智而文明的“柠檬人”,因为小酸怡情,大酸伤身。
A.①③⑤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④②①③⑤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题,先通读语句,了解文段表达的中心,再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序。文段主要写网络时代的“柠檬人”。先从熟语谈起,再引出“柠檬”代替“葡萄”,故确定④为首句,②①承接④句,解释“吃柠檬”表示妒忌的原因。③句总结什么是“柠檬人”,⑤句在段末提出希望。综合分析,排序为④②①③⑤,故选D。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A]从大楼出来,蛋哥还在犯难:他的节目一直一期一个嘉宾,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
           这似乎让他很纠结。[B]我能理解他,被一个节目长时间训练得循规蹈矩,做出调整和改变,就意味着自找麻烦。[C]这个节目他虽然做了将近两年,而且该请的嘉宾也都请了。[D]接下来就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所以他千方百计把我从外地叫了回来。?
(1)文中画线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从大楼出来,蛋哥还在犯难:他的节目一直一期一个嘉宾,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
B.我能理解他,被一个节目长时间训练得循规蹈矩,做出调整和改变,就意味着自找麻烦。
C.这个节目他虽然做了将近两年,而且该请的嘉宾也都请了。
D.接下来就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所以他千方百计把我从外地叫了回来。
(2)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少了我这个嘉宾,地球就不转了吗?
B.要不要做上下期?
C.这种节目现在还有人听吗?
D.其实一个小县城能有多少文化人?
解析 (1)C句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虽然”改为“不仅”。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答题时先读懂语段的意思,要从整体上把握。上文提到蛋哥因节目时长犯难,下文又说对节目做出调整和改变是自找麻烦,那么横线处应该填写的应是蛋哥对节目调整的顾虑,让他很纠结,只有B项合适。
7.(2020新乡辉县模拟)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后更名为COVID-19),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    ,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做好自我保护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不要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1)材料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把“避免”或“不要”删去。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示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句子存在否定失当,修改时删去“避免”或“不要”。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答题时在阅读语段的基础上,注意横线前后语意的变化,结合语段内容可知需要填写一句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意思相近的句子。
8.(2020郑州模拟)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劳动是汗水,是欢笑;是苦涩,是甜蜜;是给予,更是幸福。“劳”字在3000多年前的文字里,上面是两个“火”字,下面是一个“心”字,意思是说,在黑夜的火光下也在操心,非常辛劳;“动”字在古文字里,左边是“辵”,走走停停的意思,右边是“重”,指一个人背着重重的包在土地上行走。所以“劳”和“动”两个字合起来,    。劳动让自己和别人丰衣足食,感受生活的幸福快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也是劳动出来的。关于每个独立的人,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
(1)在上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
答:(示例)就是一个人不停地辛苦劳作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关于”改为“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人”后加“而言”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答题时在理解语段意思的基础上,看要填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本题需要补写的是总结句,要在上文解释的基础上,概括与总结,即与“辛勤劳作”意思相近的句子即可。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需要将“关于”改为“对于”,并且在“每个独立的个人”后加“而言”,这样句子才通顺。
9.(原创题)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规则是约束所有人的,别人都在规则之下行事,只有你是个例外,别人会怎么看你?“其身正,不令而行。”正如孔子所说,不管你身份如何,职位如何,只有自己先遵守规则,不做例外,才能  ①  ,才能服众。规则之下,没有例外,所有想超越规则的人,最终都会被人遗弃,只有  ②  ,才能获得人们的尊敬!?
①要求别人也遵守规则
②那些在规则下行事的人(或那些遵守规则的人)(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答题时先通读句子,然后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看上下句是否有暗示与提醒。具体来讲,第①空的填写,要看它前边的句子“只有自己先遵守规则”,就可推出“要求别人也遵守规则”;第②句要看它前边的“想超越规则的人”,所填内容是相反的意思,即“那些在规则下行事的人”(或“那些遵守规则的人”)。
10.(原创题)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雪莲多分布在新疆天山、青藏高原等地,扎根于高山草甸土之上。  ①  ,只有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山坡和冰碛岩缝之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高山地带的气候十分寒冷,可以低至零下几十摄氏度,并且常年风雪交加,再加上空气稀薄缺氧,  ②  
,但是雪莲这种草本植物却可以在如此严峻的气候条件下顽强地活下来。?
①雪莲不喜欢生长在平缓地区
②一般的植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根本无法存活(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这段文字是说明“雪莲”这种植物的生态特征的。整段只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总体介绍“雪莲”的产地及生长环境;第二句话具体介绍“雪莲”生长的高山海拔高度;第三句话具体介绍“雪莲”生长地的气候特点。从两个句子中的“只有”“但是”来看,所填句子应该与后面形成比较,从而突出“雪莲”的特征。①应与“山坡”作比,在平缓的地方见不到雪莲;②应与其他植物作比,在这里,一般植物是生存不下去的。据此,可补写出相关语句。
2
/
7专题八 句子的连贯与排序
感知考情
一、2011—2020年中考句子的连贯与排序考查情况
年份
考查语段
分值
考查形式
2020
议论性语段,关于文学创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4
关联词语辨析、补写句子
2019
议论性语段,唐诗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原因
4
病句修改、补写句子
2018
议论性语段,各种花香味不同的原因
4
补写句子
2017
议论性语段,民谣歌曲走红的原因
4
补写句子
2016
说明性语段,衣食住行中“衣”排在首位的原因
2
排序选择
2015
说明性语段,对书法的定义和相关知识的介绍
4
补写句子
2014
说明性语段,汉字经历的两大发展阶段
4
补写句子
2013
议论性语段,建筑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关系
3
排序填空
2012
未考查
2011
说明性语段,莲鹤方壶的造型特点
3
排序填写
二、命题规律与备考建议
命题规律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几乎是河南中考的必考题(2012年未考),考查以补写和排序为主,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语境补写或选填使句子衔接连贯,或者根据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正确排序。2019年河南中考将修改病句与句子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考查学生分析运用能力。且补写句子由2个变为1个,降低了难度。2020年河南中考将关联词语辨析与句子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又一次降低了难度。语段的材料分为议论性语段和说明性语段两类。分值在2~4分之间。
备考建议
  预计2021年的命题还会沿用以往的考查形式,可能继续与病句修改、词语辨析等结合在一起考查,也可能回归到单独考查,分值还会维持在4分;而且选的材料多为社会热点、地域特色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议论或说明性语段。
在复习备考中要掌握句子衔接与连贯的答题技巧,尤其是排序与补写句子的方法,加以强化练习;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段落所运用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并注意分析句子间的层次关系与表达上的特点与规律。
感知真题
1.(2020河南,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有传世之心。”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 ① 要关注“小我”,展现个体命运,抒发个人感受; ② 要关注“大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能否从“小我”走向“大我”, ③ 。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以自己的见识和胆识为起点,向人类最先进的方向瞩目,创作出烛照现实、温润人心的作品。?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A.①因为  ②所以    B.①如果  ②就
C.①不是  ②而是    D.①不仅  ②更
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从“小我”到“大我”,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符合递进关系的是D项“不仅……更……”。A项表因果关系,B项表假设关系,C项表并列关系。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2分)
答:(示例1)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示例2)取决于创作者是否有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
(补写的语句能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即可)
解析 通读材料可知,本段文字谈的是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对作品的影响,从③后一句“有了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才能……作品”可知,“深刻的思想、高远的境界”是创作者从“小我”到“大我”的关键因素,因此所填内容可概括为“关键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
2.(2019河南,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诗流传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广。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唐之前,也有《离骚》等优秀诗作,但诗的语言过于文人化,口语化程度不高,能被完整记住、广为流传的名篇名句却不多。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唐诗流传甚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唐诗中多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格律诗。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
因此,唐诗流传既多且广,至今不衰。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答:将“改善”改为“提高”。
解析 (1)画线句语病为搭配不当,“程度”与“改善”不搭配,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2分)
答:就是诗歌的格律化(意思对即可)
解析 (2)通读材料可知,第二段主要讲的是唐代诗歌的巨大变化,也是其被记住、广为流传的原因,即“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第三段由“格律化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便于记诵”并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唐诗流传甚广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诗歌的格律化”。
3.(2018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  ①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  ②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答:①不同的花会产生不同的芳香油 ②颜色淡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浓郁(意思对即可)
解析 第①空由上文的“芳香油”和下文的“所以香味也不同”可以看出此句应表达不同的花香气不同的原因。第②空由“反之”和下句可以推测此处应填写和上文“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意思相反的句子。
4.(2017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①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口语化的叙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朴的风格。归根结底,②(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意思对即可)。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注意结合前后文,找出关键词语。第一处,前文的关键词是“民谣歌曲走红”,后文为一组排比句,关键词是“靠的是”,横线后是问号,据此可知应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第二处,前文“归根结底”提示横线处要填结论,即对民谣歌曲走红原因的判断,可结合横线后的“生活的真实写照”“情感的真实流露”来填。
5.(2016河南,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解析 ④句的“因为”是对上文“为什么?”的回答,所以应放在首位。①句是后三句的总起,⑤句为①句的补充,然后②句“而……”转折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上,③句“即必须……”则进一步解释“修身”。
6.(2015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②书法也在不断发展(意思对即可)
解析 从第①空的后面两句话“从狭义上讲……”“从广义上讲……”可知,第①空应填“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第②空后面的举例来看,主要讲的是书法在使用工具、书写颜料、风格流派方面的发展变化,所以第②空应填写“书法也在不断发展”。
7.(2014河南,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分)
汉字经历了古文字、今文字两大发展阶段。这里讲的“古”“今”有特定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 ① 。事实上,这里的“今”是相对于汉代而言的,汉代通用的字体是隶书,多数文字学者就把 ② ,而把晚于隶书(包括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今文字。如果细分一下,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①今天(现代)的汉字就是今文字
②早于隶书的汉字的各种形体统称为古文字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以补充句子的形式出现。该段文字围绕“古文字、今文字”这一中心来说明,需补写的①处位于第二句,为了衔接前半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古代的汉字就是古文字”,自然这里补写的应是对“今文字”的理解,注意句式一致。对于②处补写的句子,要抓住其后一句中的关键字“而”,说明需要填写的句子一定和“而”后面句子的句式是相同的,并且在内容上是相对的,后面半句说的是“今文字”,那么前半句要求填写的就是“古文字”的内容,并抓住“晚于”的相对词“早于”,再结合语意,此空就迎刃而解了。
8.(2013河南,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②,④。③,①。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⑧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结合上下文,先确定第一、二空和第四空。前文说的是中国的处世之道,后文说这一处世之道在建筑上的体现,所以前两空应为由处世之道到建筑的过渡句。后两空则都是谈建筑的,从“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一句可以看出,上一句应为建筑的审美趣味“整”和“缺”。
9.(2011河南,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⑤;②;③;①。④。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堪称“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侧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与排序。词语段的结构是“总—分—总”,仔细观察语段,不难发现留空部分是按照从上到下的说明顺序介绍莲鹤方壶的外形。按照“壶冠、壶颈、腹部、壶底”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出⑤②③①的顺序。根据标点符号的提示,最后一句应是总说,④句描述的是方壶的总体特点,为总述句。所以正确顺序为⑤②③①④。
方法突破
  1.解答补写语句方法技巧题“四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段,把握文段的大意和层次,对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有大体上的认识。
第二步:观察横线在文段中所处的位置,判断它与文段其他内容的关系。(横线在开头,一般意味着横线上的句子有领起或概括的作用;横线在中间,一般意味着横线上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在结尾,一般意味着横线上的句子有顺延、解释、补充或者是总结的作用)
第三步:依据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分析句子间的关系,找出补写句子的要点。(一般来说,需补写的句子的关键词可以从它前后的句子中去找。有时候还要注意前后句式的一致性,甚至要注意标点符号是否给出提示)
第四步:通读补写后的文段,看语意是否完整连贯,内容是否贴切。
  2.解答句子衔接题“三步骤”
第一步:明确中心话题。
第二步:理清思路。一般排序题依据的基本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第三步:抓标志性词语,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转折、因果、总分等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标志性词语上。比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有指代意义词语的使用,句子间的过渡与对应,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等等。
见《夯基提能作业本》275页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