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2、3节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以下是叶子姐姐做的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敲鼓声音很大,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将闹钟用保鲜膜包好,放人盛有水的盆中,仍会听到闹钟的响声,从而证明固体可以传声
C.在鼓面上放一些小豆子,用力敲打鼓面,发现小豆子上下跳动,从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将密封的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玻璃罩内的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
B.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而不高声喧哗,这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C.成语“窃窃私语”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小
D.“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3.第一次轻轻敲锣,第二次用力敲锣,对站在同一地点的人感到两次声音的响度是(
)
A.第一次响度大
B.第二次响度大
C.两次响度相同
D.缺少条件,无法比较
4.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5.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6.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没有改变( )
A.音响
B.响度
C.音色
D.方言、土语
7.“女高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是指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调低
D.音色好
8.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和发声的关系,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D.无法判断
9.清晨,小红和爸爸正漫步在南山风景区的林荫小道上,突然小红停下来说:“爸爸,你听,那是百灵鸟在歌唱!”小红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能量
10.“女高音歌唱家”和“男高音歌唱家”,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11.学校规定:同学们在课堂中组内讨论时要“轻声”,而老师讲课时要“高声”.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2.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增强音色
二、填空题
13.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它通过________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14.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此时读数为59________(填单位),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如图所示,如图中a、b是同一直尺在长度一定时发出的声音波形,其中
________的声音较响,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
16.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当小强吹________(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________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17.老师上课时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________产生的;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式扩音设备,声音变得更加响亮,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的缘故(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的描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蚙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昆虫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孩子们耳朵的,能分辨出不同昆虫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蟋蟀是依靠相互摩擦的双翅________产生声音的.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很大;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Hz,钢琴中持续发声的发声体在5s内振动了________次,无声手枪前端的消声器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
20.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
________大;“男低音”是指
__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
________发生了改变
。
三、综合题
21.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是一根一端固定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连着一个小盘,在小盘中逐渐增加小石子,用同样大小的力弹橡皮筋,就能弹出不同的声音.请你解释:
(1)这些声音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用这个装置还可以探究哪些有关声音特征的问题?_____________.
22.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
(4)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
(5)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
A.实验研究
B.分析归纳
C.提出问题(或猜想)
D.得出结论等
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
(只填代号)
答案
1.B
2.D
3.B
4.C
5.A
6.C
7.A
8.A
9.C
10.A
11.C
12.B
13.振动
空气
音色
14.分贝
响度
15.a
a的振幅比较大
16.G
频率
17.振动
响度
18.空气
音色
振动
19.响度;
波;
1308;
声源处。
20.响度
音调
音调
21.音调
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发生了变化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2.③⑤
④⑤
20
控制变量法
CABD
试卷第4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