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一(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2 08: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单元测试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6
B.7
C.8
D.9
2.下图中射线OA与OB表示同一条射线的是(  )
A.
B.
C.
D.
3.下面现象中,能反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的是(

A.用两根钉子将细木条固定在墙上
B.木锯木料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再用墨盒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
C.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时,要拉直尺子
D.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
4.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
A.
B.
C.
D.
5.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D=AC-BD
B.CD=BC
C.CD=AB-BD
D.CD=AD-BC
6.已知点C在线段AB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的是(  )
A.AC=BC
B.AB=2AC
C.AC+BC=AB
D.
7.如果线段AB=3cm,BC=1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d的长度为(  )
A.4cm
B.2cm
C.4cm或2cm
D.小于或等于4cm,且大于或等于2cm
8.如图,点P是线段AB上的点,其中不能说明点P是线段AB中点的是(

A.AB=2AP
B.AP=BP
C.AP+BP=AB
D.
9.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基本事实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等于(  )
A.3
cm
B.6
cm
C.11
cm
D.14
cm
二、填空题
11.工人师傅在用方砖铺地时,常常打两个木桩,然后沿着拉紧的线铺砖,这样地砖就铺得整齐,这个事实说明的原理是________.
12.如图,在△ABC中,∠ACB=90°,∠A=40°,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连接CD,则∠ACD=________.
13.一个四边形它有_____条边,有_____个内角,有______个外角,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_条对角线,一共可以画______条对角线.
14.如图所示,,,OC平分,则________.
15.已知,如图,点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且,线段,则线段BD的长为________.
16.计算:________.
17.如图所示,共有线段________条,共有射线________条.
三、解答题
18.(8分)计算:
(1)19°24'+76°26″-24°2'16″;      (2)29°11'×3-106°32'÷4.
19.(8分)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AC=3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AD=AB,若E是线段AB的中点,DE=7.2
cm,求CD的长.
20.(8分)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DOE=90°,OD是∠AOC的平分线,∠AOC=70°.
(1)求∠BOD的度数;
(2)试判断OE是否平分∠BOC,并说明理由.
21.如图,已知,,OB平分,OE平分.
若,求的度数;
若,求的度数.提示:设
22.如图1,已知,,OM在内,ON在内,,.
从图1中的位置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OC与OB重合时,如图2,______;
从图2中的位置绕点O逆时针旋转且,求的度数;
从图2中的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则______时,.
23.如图,,,求、的度数.
24.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8
cm,BD=2
cm.
(1)求AC的长;
(2)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3
cm,求BE的长.
25.直线AB上有一点P,点M,N分别为PA,PB的中点,线段AB=14.
(1)如图,若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MN的长为________;
(2)若点P在直线AB上运动时,试说明线段MN的长度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图中三角形有:△ECA,△EBD,△FBA,△FCD,△AFD,△ABD,△ACD,△AED,
∴共8个.
故选C.
2.B
【解析】
试题分析:射线要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根据定义可知本题选择B.
3.C
【详解】
解:A、用两根钉子将细木条固定在墙上,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错误;
B、木锯木料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再用墨盒过这两个点弹出一条墨线,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错误;
C、测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时,要拉直尺子,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正确;
D、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的位置分别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D
根据角的表示方法和图形选出即可.
【详解】
解:A、图中的∠AOB不能用∠O表示,故本选项错误;
B、图中的∠1和∠AOB不是表示同一个角,故本选项错误;
C、图中的∠1和∠AOB不是表示同一个角,故本选项错误;
D、图中∠1、∠AOB、∠O表示同一个角,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解:∵C是线段AB的中点,
∴AC=BC=AB,
A、CD=BC-BD=AC-BD,正确;
B、D不一定是BC的中点,故CD=BC不一定成立;
C、CD=BC-BD=AB-BD,正确;
D、CD=AD-AC=AD-BC,正确.
故选B.
6.C
【详解】
解:A、AC=BC,则点C是线段AB中点;
B、AB=2AC,则点C是线段AB中点;
C、AC+BC=AB,则C可以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
D、BC=AB,则点C是线段AB中点.
故选C.
7.D
【解析】
试题分析:①当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分点B在A、C之间和点C在A、B之间两种情况讨论;
②当A,B,C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讨论.
解:当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①点B在A、C之间时:AC=AB+BC=3+1=4;②点C在A、B之间时:AC=AB-BC=3-1=2,
当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B、C三点组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AB-BC
<AC<AB+BC,即2<AC<4,综上所述,选D.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与线段的位置关系..利用分类思想得出所有情况的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
试题分析:C、AP+BP=AB,由于P点在线段AB上的任何位置都有AP+PB=AB,所以不能确定点P是AB的中点;
故选C.
9.D
【详解】
解: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
故选:D.
10.B
【详解】
∵C,D是线段AB上两点,CB=4cm,DB=7cm,
∴CD=DB﹣BC=7﹣4=3(cm),
∵D是AC的中点,
∴AC=2CD=2×3=6(cm).
故选:B.
11.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直线公理解答.
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考点: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2.10°
【解析】
解:∵∠ACB=90°,∠A=40°,∴∠B=50°,∵CD=CB,∴∠BCD=180°﹣2×50°=80°,∴∠ACD=90°﹣80°=10°;故答案为:10°.
13.4
4
4
1
2
【解析】
根据四边形的定义得一个四边形它有4条边,有4个内角,有4个外角,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4-3=1条对角线,一共可以画=2条对角线.
故答案为:
4,4,4,1,2.
14.40°
【详解】
∵∠1=28°,∠2=72°,
∴∠1+∠2=100°,
∴∠BOD=80°.
∵OC平分∠BOD,
∴∠COD=∠BOC40°.
故答案为40°.
15.3
【详解】
∵,∴AB=4BD,CD=3BD.
点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AM=BM=2BD,DB=BN=NC.
由线段的和差,得MN=MB+BN=3BD=9.
所以BD=3.
故答案为3.
16.111°20?.
【详解】
45°39?+65°41?=111°20?,
故答案为111°20?.
17.6;
12
【详解】
图中线段有:ED、EC、EB、DC、DB、CB共6条,
射线有:ED、EB、CD、CB、BE、DB、BD共7条+以E为顶点的一条+以D为顶点的两条+以B为顶点的两条,
共12条,
故答案为:6;12.
18.【解析】 (1)19°24'+76°26″-24°2'16″
=19°+24'+76°+26″-24°-2'-16″
=(19°+76°-24°)+(24'-2')+(26″-16″)
=71°22'10″.
(2)29°11'×3-106°32'÷4
=29°×3+11'×3-104°÷4-152'÷4
=87°+33'-26°-38'
=60°55'.
19.【解析】 因为E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B=2AE=2BE,
因为AD=AB,所以AD=2AE,
因为DE=7.2
cm,所以DE=AD+AE=2AE+AE=7.2
cm,
所以AE=2.4
cm,所以AD=AB=2AE=4.8
cm,
因为AC=3AB,所以AC=14.4
cm,
所以CD=AD+AC=4.8+14.4=19.2(cm).
20.【解析】 (1)因为OD是∠AOC的平分线,∠AOC=70°,
所以∠AOD=∠COD=∠AOC=×70°=35°,
所以∠BOD=180°-∠AOD=180°-35°=145°.
(2)OE平分∠BOC.理由如下:
因为∠COE+∠COD=∠DOE,∠DOE=90°,
所以∠COE=∠DOE-∠COD=90°-35°=55°.
因为∠AOD+∠DOE+∠BOE=180°,
所以∠BOE=180°-∠AOD-∠DOE=180°-35°-90°=55°,
所以∠COE=∠BOE=55°,
所以OE平分∠BOC.
21.【答案】解:,,,
平分,,
,,
平分,,

设,由已知可得:
,,
,解之
答:.
22.【解析】解:由题意;,
故答案为100;
当时,如图1中,
,,

当时,如图2中,
,,

综上所述,
时,,,


当时,,,

综上所述,n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23.【答案】解:如图,,,





故答案为、.
24.【答案】解:(1)因为B为CD的中点,
所以CD=2BD.
因为BD=2
cm,
所以CD=4
cm.
又因为AD=8
cm,
所以AC=AD-CD=8-4=4(cm).
(2)当点E在点A的左边时,
则BE=BA+EA.
因为BA=AD-BD=8-2=6(cm),EA=3
cm,
所以BE=9
cm.
当点E在点A的右边时,
则BE=AB-EA.
因为AB=6
cm,EA=3
cm,
所以BE=3
cm.
综上所述,BE的长为9
cm或3
cm.
25.【答案】解:(1)7
(2)分三种情况:
①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由题中图知MP=AP,PN=PB,
所以MN=MP+PN=(AP+PB)=AB=×14=7;
②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同样有MP=AP,NP=PB,
所以MN=MP-NP=(AP-PB)=AB=×14=7;
③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同样可得MN=7.
综上,当点P在直线AB上运动时,线段MN的长度总为7,与点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