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初步认识 教案
【教学内容】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P74-78《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圆
1、赏析:(出示图片)
轮胎上、钟面、硬币、涟漪、光圈、向日葵等
在这些物体上都能看到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圆的本质特征
(一)摸一摸,通过比较形成初印象
1、请学生从信封中摸圆
信封里有三角形、长方形、不规则曲线图形和圆
2、提问:你怎么知道你摸到的一定是圆?
3、追问:你为什么摸这个图形(不规则曲线图形)
4、总体感知:通过刚才的摸一摸,圆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
5、小结
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感慨:“在一切图形中,圆最美”
(二)画一画,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这么美的图形,你们想不想动手画一画?你准备用什么画?(圆规)
介绍圆规的结构
圆规主要有一个手柄和两只脚组成,有针的叫“针尖”,有笔的叫“笔尖”
2、请学生拿出圆规在纸上画一画(生画,教师巡视)
强调:为了后续的学习,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用橡皮擦掉
3、展示画失败的圆,请学生说一说问题出在哪里。
(1)作品1:图上留下多个针尖
为什么失败了?(因为针尖跑了)
看来要画好一个圆,要怎么样?(要固定针尖)
(2)作品2:曲线不完整
为什么失败了?(因为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变了)
那么要画好一个圆,还要怎样?(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要固定不变)
4、强调成功经验
要画好一个圆:(1)针尖不能动(要定点)
(2)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要定长)
5、学生用圆规第二次画圆
现在请同学们关注这两点,再画一个圆。
交流:画成功的和老师挥挥手。关注这两点后成功的人多了
要熟练地画好一个圆,还需要练习,时间关系,我们就画到这里。
6、操场上画圆
(1)如何在操场上画圆,你有什么办法? 课件演示
(2)看来在操场上画圆,也要注意哪两点?
7、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
(1)提问:老师用绳子能不能画一个圆?为什么?
(2)定点决定圆的位置
老师这个圆想画在这里,定点应该?画在那里呢?
(3)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老师这个圆想画得大一点,那定长应该?想画小一点呢?
(4)正式画 强调绳子要拉直
8、为什么工具不一样,画出来的都是圆呢?
定点,定长
(三)认识圆心和半径
1、学生学习半径和圆心
(1)轻声读半径的概念
提问:你还能在圆里画出半径吗?
2、半径有无数条
追问:那么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长度都相等
提问:这些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都相等)
追问:你有什么方法来证明
(1)量一量
(2)用定长来推理
三、在解释中深化
1、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汇报,ppt动画演示
四、在拓展中融会贯通(可变动)
1、“圆,一中同长也”
(1)请学生尝试用六个字概括圆的本质特征
(2)出示“圆,一中同长”
这是2000多年前,墨子说的 渗透民族自豪感
请学生解释“一中”和“同长”分别指什么?
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作对比,深化对“同长”的理解,突出圆的独特性。
2、“圆出于方”
(1)解释含义
(2)演示“刘徽割圆术”
五、总结归纳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