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结构:
1.1科学知识、技能要素: 知识要素:
(1)自然界的植物根据繁殖方式被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生物。
(2)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被,又可将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根据种子里子叶的数目,可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及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和代表植物。
技能要素:
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增强观察、分析的能力。
1.2科学过程方法要素
通过对一些常见植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的分析能正确判断其所属类群,增强实践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1.3态度、情感、价值观要素
通过学习各种植物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价值与作用来提升保护植物的意识,促进积极参与保护植物的公益性活动,理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对地球与人类发展的意义。
1.4STS关系要素
地球上生物的存在与繁衍对人类,对环境、对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巨大的贡献,它们维护了地球的生态平衡,许多植物具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等,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了地球的生机盎然。
2.前后章节联系:
本课时“植物的主要类群”选自教材华师大版初一科学第六章“生物的类群”中的第二节,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阐述了动物的分类及几种代表特征。第三节则阐述了除动物与植物以外生物,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生物的分类”阐述了科学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内容联系上看,第一、二、三节对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的分别阐述构成了生物的总和,第四节则是在前三节基础之上的扩充与深化,阐述了面对眼花缭乱的诸多生物将其进行科学归类的方法,达到由感性至理性的转变。知识结构上看,第一、二、三节呈并列关系,第四节呈递进关系,四节内容共同构成了生物的一个较全面的体系,本课时内容同时起到了衔接前后章节的作用。
3.教学活动结构:
为了让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的单子叶植物的区别,教材安排了“与蔬菜交朋友”的活动。 为了“了解”裸子植物,教材安排了“科学 技术 社会:银杏”的阅读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并能分别举例。
(2)知道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和主要区别,并能分别举例。
2、过程方法目标
根据单、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别常见的被子植物;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学生珍稀植物,保护植物的意识增强。
(2)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意义。
4、STS目标
了解不同植物所具有的食用价值以及观赏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深度、广度与难度
1.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结构上的差别。
2.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本课时内容阐述了植物的一个类群种子植物,学生需掌握这个类群包含的几个亚类,以及每个亚类的代表性特征与主要植物代表。了解各种植物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各种价值与贡献,该节知识以陈述性知识为主,故较容易接受和同化。
四、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一】 对种子植物的认识
【环节一】 种子植物的定义
【环节二】 种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既然动物有其分类的方法,那么我们身边的植物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套分类体系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奇妙的植物世界吧! 【提问】 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一般用什么繁殖?
【讨论】 比较苹果、豌豆的松树的种子,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 图片中的植物均为被子植物,从中可得出被子植物的哪些主
【回忆并回答】 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一般用种子繁殖。
【思考回答】 基本能从图片中看出苹果的种子有果皮包裹,而松树的种子则没有。自然而然得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
【思考回答】 从图中可得出被子植物有果实,会开花,而裸子植物则没有。
【环节三】重点讲解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各方面的区别(给同学们实物花生和水稻)。
【环节四】更多的植物进行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植物。
【环节五】播放视频:参观维龙果园中的植物,用所学知识对他们进行分类。
【环节六】为下堂课做铺垫:疑问:“所有的植物都是依靠种子进行繁殖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