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上 3.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上 3.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0 15: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_??????_的。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讨论与活动并重
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发现与推导体积计算的公式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二、探究新课
(一)新课引入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大家请看大屏幕,比较这两个长方体哪一个的体积更大些?为什么?
(学情欲设)
生1:右边的长方体体积更大些,因为它的长更长些。
生2:右边的长方体体积更大些,因为它的宽更长些。
生3:右边的长方体体积更大些,因为它的高更长些。
师:看样子,长方体的体积的大小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那具体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接下来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一下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小组探究
1、小组活动实验:
用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把小组内摆出的不同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学生活动后,每组派2名同学作为汇报员,上讲台前来为全班同学展示本组摆出的结果,汇报时一人摆一人说,教师适时作出指导,并在黑板上记录他们的活动结果)
(2)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长、宽、高的乘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 b h
2、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正方体的体积:V=a?
注意:a·a·a也可以写作“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练习巩固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2、一个长方体石块,长9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边长是3分米,
高是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在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的单位以后教学的,上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课后认真反思有欣慰也有遗憾。
1、复习导入设计巧妙
开课复习了体积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再通过比较物体的大小得出观察不能判断体积的大小,引出新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整个过程简洁明了,内容紧扣主题,为上好本节课开好了头。
2、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重大的发展。然而此时,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我注意到实物或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作用,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长方体计算公式的理解。在教学时,让学生拿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排数,个数,层数的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这些数据,比较数据,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正方体的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最后,得出长就是个数,宽就是排数,高就是层数,从而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后,通过练习继续启发学生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也曾强了。
3、在知识的生成,巩固应用阶段,我将新知的传授与练习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得教学内容一气呵成!
4、能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达标测评题
达标测评题有梯度,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抢答是简单的体积计算,通过抢答激活了课堂,接着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再接着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计算零件的体积,升旗台的体积,最后出示拓展延伸题为优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内化,升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课堂虽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是还不够严谨,比如课堂用语的简练性、学具教具的充分利用、学生上台操作机会、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各方面还有待学习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