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11 17: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会用这一性质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
  3.关键: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合作交流,进而上升到理性层次上来,提醒学生注意-a2与(-a)2的区别。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提升”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学生活动】?得到结果:1014×103??
【教师提问】到底1014×103=? 。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1014、103这两个因数是同底数幂的形式,所以我们把1014×103的运算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提问】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 分别叫做什么? 34表示什么?10×10×10×1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学生活动】?得到结果:34 =3×3×3×3 ,10×10×10×10×10= 105
【教师提问】式子10?×10?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式子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探究在线】 请同学们计算并探索规律
103×102 =(10×10×10)×(10×10) = 10( )
5? ×54 = = 5( )
a3 ×a4 = = a( )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有什么关系?
猜想: am·an = ? (当m、n都是正整数)
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并尝试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总结】am·an=am+n 这样就探究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am·an = am+n(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师提问】想一想: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怎样用公式表示?
如 am·an ·ap = am+n+P (当m、n、p都是正整数)
三、例题引领
1、计算:
(1)107 ×104 ( 2 ) a·a6 ( 3 ) (-3)6 ·(-3)8
( 4 ) xm·x2m+1 ( 5 ) -2 4 ·(-2 )6
【思路点拨】
(1)注意a是a的一次方,提醒学生不要漏掉这个指数1 ,
-2 4 ·(-2 )6提醒学生应该底数不同。 (2)上述例题的探究,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解题时不要简化计算过程,要让学生反复叙述法则。
?2、计算:
(1)23·24·25?????? ???(2)y ·y2·y3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例题,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 练习巩固
1、计算:(抢答)
(1)1014 ×103 (2)a7·a3 (3)x5·x5
(4)b5·b (5)y4·y3·y2?
2、我是法官我来判
(1)b5·b5 = 2 b5 (???? )????
(2)b5+b5 = b10 (???? )
(3)x5·x5 = x25 (???? )????
(4)y5?· y5 = 2 y10 (???? )
(5)c ·c3 = c3?? (???? )?????
(6)m + m3 = m4 (???? )
【教师活动】:多鼓励学生勇跃回答,看谁答的又快又准。
?3、随机应变:
(1)x5 ·(?)=x 8??? (2)a ·(???)=a6
(3)x · x3·(?? )=x7?? (4)xm ·( )=x3m
【教师活动】:让学生先讨论,再回答,教师要适当的进行引导,
4、挑战平台
(1) -a·(-a)4·(-a)3 (2)(x+y)3 · (x+y)4
注:旨在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学会举一反三。
5、已知:am=3,an=4。求 am+n的值。
?解: am+n = am ·an =3×4 = 12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注意问题:
  1.运用公式时,底数a可以是数、单项式或多项式;
2.“指数相加”时不要忽略指数为1的因数;
3. 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法则也适用;
4. 公式可逆:am+n = am ·an
5.运用幂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
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已知:am = 5, an = 7.
求am+n = ? am + 5 = ?am+n +7 = ?
教学反思
1、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2、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