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22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0 14: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3课
宋明理学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嵩阳书院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这里山峦环拱,溪水长流,松柏参天,清雅静谧。北宋时期,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聚众讲学,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同时,嵩阳书院从五代后唐到清代末年,经历了近千年的讲学历史,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你知道还有哪些理学大师曾在这里讲学吗?而理学与儒学又有何关系呢?
推进新课
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
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
推进新课
三教合一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推进新课
三教合一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韩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合作探究
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
3)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chéng,hào)、程颐(chéng,yí)、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归纳总结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
程颢、程颐
朱熹(集大成者)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
“人伦者,天理也”
理之源在于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
“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明道德之善,
不求科学之真
客观唯心主义
推进新课
程朱理学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2)《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4)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陆九渊(1139—1193)
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
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王阳明(1472—1528)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1)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归纳总结
?
陆九渊
王阳明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认识论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主观唯心主义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合作探究
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推进新课
陆王心学
合作探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课堂小结
三教合一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儒学繁盛、
佛教盛行、
道教传播
“二程”:先理后物,格物致知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心即理也”;内心反省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背景
主张
主张
表现
影响
影响
魏晋南北朝:三教彼此吸收
隋:三教合一
唐:三教并行;
复兴儒学
成为官方哲学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传播广泛
影响深远
当堂达标
1. 有人将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中的“狂”作了这样的解释:“狂,是自信的表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遗憾的是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了。造成这一状况的思想文化因素是( )
A.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熏陶
C.宋代以后词风盛行
D.市民阶层价值取向趋于现实主义
B
当堂达标
2.“眼珠(朱)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B
当堂达标
3.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朱熹的直接想法是( )
A.指出宋孝宗的问题所在
B.劝导宋孝宗格物致知
C.借助宋孝宗传播理学
D.劝导宋孝宗更加勤政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