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0 17: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故知新
1、南昌起义的时间:
领导人:
意义: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__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了“____________”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军部队到达__________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次年,井冈山会师后,_____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______任党代表。
八七
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
朱德
毛泽东
4、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_______,在福建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古田会议
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
瑞金
瑞金
毛泽东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我要知道红军长征的过程和其中的艰难险阻。
2、我要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我要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81—82页,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一、背景:
(1)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
____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
(2)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____次
围剿。
(3)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
______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_________.
二、开始:
(4)___________,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_________突
围西进,开始长征。



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思考 :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战略转移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
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胜利
失利
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 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博古 分散兵力
李德 进攻冒险
1.原因:
2.时间:
1934年10月
4.初期路线:
3.开始地点:
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瑞金)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长征开始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突破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你支持谁?
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
博古、李德
湘西
敌人已布下口袋阵
博古
放弃湘西,
取道贵州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初期路线: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1935年1月
1、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阅读教材P83页,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部分:过雪山草地与胜利会师
(1)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_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强渡________,飞夺________,翻________,过_________,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2)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____,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3)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________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____________。
四渡赤水
金沙江
大渡河
泸定桥
雪山
草地
吴起镇
甘肃会宁
长征胜利结束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突破湘江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二、
过雪山草地
1.后期路线:
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古镇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
红军渡江纪念碑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日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泸定桥(四川泸定县城西 跨越大渡河)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翻越雪山(想象画)
红军翻越雪山时穿的鞋
红军穿着单衣翻越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的夹金山
翻越雪山
红军过草地(油画)
采把野韭菜充饥肠
过了雪山过草地,
草地一片野茫茫。
无人烟,
没村庄,
风嘶吼,
苍穹黄。
吃了皮带吃皮鞋,
只见粮装底朝上。
野韭菜花,
草中藏,
忙采摘,
充饥肠。
革命吃得千般苦,
再辣再涩也觉香。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突破湘江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二、
过雪山草地
1.后期路线:
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进入甘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吴起镇胜利会师
会师楼(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
什么是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巩固练习】
1.“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突破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河 D.强渡大渡河
C
C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受人称颂的经典战例“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发生在( )
A.甲午战争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时期 D.鸦片战争时期
A
C
5、位于我国某省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根据你对红军长征历史的了解,这一纪念塔应该在今天的( )
A.江西省 B.四川省 C.甘肃省 D.陕西省
6、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
A.千里跃进大别山?????????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两万五千里长征?????????D.开辟敌后战场
C
C
7、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遵义会议; (4)、过雪山草地;(5)、四渡赤水; (6)、巧渡金沙江; (7)、飞夺泸定桥;(8)、会宁会师; (9)、吴起镇会师。
(2) (1) (3) (5) (6) (7) (4) (9) (8)
8、连线:
湘江 解放遵义,召开会议
乌江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赤水河 飞夺泸定桥
金沙江 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
大渡河 跳出敌人包围圈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