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10 17:27:30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来激浪转筒轮,却恨翻车智来仁。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指的是利用水力的翻车,上图的灌溉工具是水力翻车,故选B项;“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反映宋代利用风力水车进行农业灌溉,上图的灌溉工具是翻车,排除A项;“日日车头踏万回,重劳人力亦堪哀。从今垄首浇田浪,都自乌犍领上来”指的是牛拉的翻车,上图是水力翻车,排除C项;“二百筒车架锦屏,初冬田空暂歇停。何人开堰高轮转?简灌鱼塘活水清”描绘的是筒车,上图的灌溉工具是水力翻车,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310个县的户口数字,少者户数40196,口数109000;多者户数80000,口数246000。”可知此时一家一户个体生产,规模小,具有分散性,故选A项;材料仅涉及县级行政区,未与郡等其他高级行政区比较,无法得出“县级行政区较为稳定”,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汉代户口数,未与其他朝代比较,无法得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汉代户口数,未涉及国家收入,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这一敕令有利于保障唐朝人口和户数的增加,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选C项;社会繁荣与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一敕令并不可能会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排除A项;该敕令明确规定男女婚嫁的年龄,并以户口的增加作为地方官员“以进考第”的标准,已经不属于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B项;藩镇割据是因藩镇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的,与这一敕令无关,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据所学中国古代农业的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发明的,在公元7世纪以后,②对应错误,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铁犁牛耕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而图示中公元前221年为秦朝建立时间,①的位置在此之前,因此对应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筒车发明于隋而盛于唐,隋朝存在时间为581年—619年,唐朝存在时间为618年—907年,因此③对应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高转筒车最早出现在晚唐,流行于宋元时期,因此④对应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可知南宋时江浙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作物,随着明清工商业的发展大部分改种经济作物而湖广成为粮食重要供应区,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故①正确;材料中没有展现全国其他地区的经济状况,不能得出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故②错误;因为农业格局的变迁使农业生产出现区域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区域交易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故③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比例的变化没有体现外来作物的影响,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不同地域的人喜欢不同颜色、图案的瓷器,即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故选B项;材料强调江西景德镇瓷窑的差异化发展,不是制瓷业的地域特征,排除A项;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并且材料也不涉及这层意思,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没体现经营方式的根本变化,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战国铸钱作坊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结合所学,根本原因从经济上找,故选C项;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衰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但不是诸侯国出现作坊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动荡,各国建作坊除了工具兵器自保还有铸钱发展经济的需要,B选项不全面,排除B项;各国除了有铸钱作坊还有其他综合性作坊,D选项不全面,排除D项。
11.【答案】A
【解析】手工业的区域分工,与材料中“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瓷器大量运销国外”,但未涉及丝织大量出口,排除B项;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但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排除C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但材料并未涉及政府主导,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材料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借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故选B项;战国时期还没有发明水排,排除A项;宋代不是水排出现的最早时间,排除C项;元代不是水排出现的最早时间,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元代设立市舶司,并制定了货物审批的相关规范,市舶司是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这样做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管理,故选C项;“朝政府起初在南方先后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广州、泉州、庆元三处,还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货物等,发给公验、公凭”反映政府对商业的监管,但不是直接监管,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元政府加强对外贸易管理的具体做法,政府没有垄断对外贸易,排除B项;元代设立市舶司,并制定了货物审批的相关规范,可以看出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不能反映设立市舶司的目的是增加商业税收,排除D项。
14.【答案】C
15.【答案】C
【解析】材料“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可知,北宋城市仅设设税务所负责征税管理,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实行不抑兼并政策是宋代的土地政策,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税收量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河沿岸商业发展情况而未提及对外贸易,排除D项。
16.【答案】D
17.【答案】D
【解析】根据“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对“机户”生产规模、收纳重税等政策的限制,是因为手工业领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冲击了传统的小农经济,故选D项;题干中机户的手工业生产受到政府的约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物,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政府对手工业生产的限制、控制,并不是对经济的宏观指导,排除B项;题干的内容与西方殖民和闭关锁国无关,排除C项。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C
24.【答案】B
25.【答案】C
【解析】材料英国“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出现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故选C项;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才开始,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18世纪中期英国才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B项;材料多国殖民竞争说明当时的贸易仍然存在无序的状态,不利于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
26.【答案】A
27.【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后,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取消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项反映出“国家应当保护贸易”,垄断贸易利润,具有重商主义特征,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反映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具有重商主义特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反映出“国家应当保护贸易”,具有重商主义特征,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8.【答案】B
29.【答案】D
30.【答案】C
31.【答案】A
32.【答案】B
33.【答案】B
34.【答案】C
【解析】英国的棉纺织品销售到法国,说明英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英国的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看不出其纺织品质优价廉,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英国的自由贸易,不能看出法国的贸易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两种文明的对比,并且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排除D项。
3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和英国议会通过的保护童工的法令,这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社会进步的体现,故选C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之后,排除A项;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一阶级矛盾不可能解决,排除B项;英国议会通过的法令主要针对的是童工,并没有扩展到广大的工人阶级,排除D项。
36.【答案】C
37.【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出现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就是垄断组织,故选C项;工厂制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排除A项;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市场引领技术创新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排除D项。
38.【答案】C
39.【答案】B
【解析】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反思战败的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英国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这说明各国之间激烈的教育竞争,科技竞争说到底还是教育竞争,所以科技进步是国家间竞争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各国之间的教育、科技竞争,A项是教育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赶上,排除C项;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完善,排除D项。
40.【答案】B
41.【答案】(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6分)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4分)
【解析】(1)据材料“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可以得出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可以得出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据材料“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可以得出海外贸易发达(繁荣);据材料“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可以得出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据材料“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可以得出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
(2)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角度回答。
42.【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写出任一个国家,给1分)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分)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分)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1分)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1
/
16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考试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80分)
1-5
BACBD
6-10DABBC
11-15ABCCC
16-20DDABB
21-25ACCBC
26-30ADBDC
31-35ABBCC
36-40CCCB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6分)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4分)
42.(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写出任一个国家,给1分)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分)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分)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1分)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考试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80分)
1-5
BACBD
6-10DABBC
11-15ABCCC
16-20DDABB
21-25ACCBC
26-30ADBDC
31-35ABBCC
36-40CCCBB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1)表现: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海外贸易发达(繁荣):货币使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繁荣(城市化水平较高: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6分)
(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鼓励经商: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4分)
42.(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写出任一个国家,给1分)意义: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交汇融合,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分)
(2)原因: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分)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2分)
(3)原因: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影响: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1分)因素:政府政策;科技创新。(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1
/
16四师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历史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面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80分)
1.元代《东鲁王氏农书·农器图谱》收录了一百多种农具,配有歌咏各种农器的诗作与插图,在刻画器物形状、颂美器物功能的同时,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下列诗作中属于描述下图所示排灌农器的是(  )?
A.“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诉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B.“从来激浪转筒轮,却恨翻车智来仁。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
C.“日日车头踏万回,重劳人力亦堪哀。从今垄首浇田浪,都自乌犍领上来。”
D.“二百筒车架锦屏,初冬田空暂歇停。何人开堰高轮转?简灌鱼塘活水清。”
2.《汉书》选列了310个县的户口数字,少者户数40196,口数109000;多者户数80000,口数246000。由此可推知,当时(  )
A.小农经济特征明显?????
?B.县级行政区较为稳定??
?C.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D.国家收入以户税为主
3.唐玄宗时,敕令男满15岁、女满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汲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这一敕令(  )
A.保证唐朝社会持久繁荣????????????????????????????????????????????B.延续唐初休养生息政策
C.巩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D.埋下藩镇割据战乱祸根
4.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古代中国耕作与灌溉工具的发展”示意图。标序号的内容中有一处时代对应错误,它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中国古代某一水利工程不仅解决了岷江水患,还促使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是(  )
A.白渠??????????????????????????????B.漕渠???????????????????????????????C.坎儿井?????????????
D.都江堰
6.明代鱼鳞图册确定了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与四至。据此可知,明代鱼鱗图册的作用是(  )
A.增加了土地数量????????????????????????????????????????????????????????B.抑制了土地兼并
C.保证了户籍管理????????????????????????????????????????????????????????D.有利于解决土地产权纠纷
7.明代以前,江南的苏松杭嘉湖五府是全国最大的谷仓。明中叶以后,江南则渐需从外地购入粮食,康熙皇帝有言,“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江南(  )
A.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
B.受到倭寇侵扰的破坏??
?C.遭受长期的自然灾害??
D.可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8.南宋时,谚语云:“苏湖熟,天下足”。明朝时,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工商业发展推动了江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
②清朝湖广地区已经成为了全国经济的重心
③农业格局的变迁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④外来作物的引进促进了湖广地区农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  )
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
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10.从目前发现的遗址看,战国铸钱作坊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周王室权力已衰微????
??
B.社会政治环境动荡???????
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D.各国货币需求增加
11.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12.王祯《农书》曾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下轮,则上轮所用弦通缴轮前旋鼓,棹枝一侧随转。……则排随来去,揙冶甚速,过于人力。”这种设备最早出现在(  )
A.战国??????????????????????????????B.汉代???????????????????????????????C.宋代????????????????????????????D.元代
13.元朝政府起初在南方先后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广州、泉州、庆元三处,还制定了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货物等,发给公验、公凭。元朝政府设立市舶司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商业直接监管??????B.政府垄断对外贸易???????
C.加强对外贸易管理??????D.为了增加商业税收
14.唐代长安的东、西两市,日午时击鼓三百声,开启市门;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关闭市门。宋代汴京(开封),既有日市,也有早市和夜市。由此可见,宋代的商业活动(  )
A.严格坊市界限?
B.广泛使用白银?????
C.突破时间限制????????D.出现商帮会馆
15.下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16.元朝时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
A.广州??????????????????????????????B.明州???????????????????????????????C.宁波????????????????????????????D.泉州
17.明清《江宁府志》载:“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清工商皆本思想受到压制????????????????????????????????????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为限制西方殖民而闭关锁国????????????????????????????????????D.资本主义萌芽侵蚀传统经济
18.“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所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C.闭关锁国??????????????????????D.工商皆本
1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阻碍了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
?②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③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④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材料突出反映清初实行(  )
A.“工商食官”制度
?B.“海禁”政策??
C.专卖制度??????????D.“重农抑商”政策
21.如图中②是某位航海家开创的新航路,该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22.1492
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航路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23.16世纪末,欧洲“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而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获益匪浅”。其主要原因是(  )
A.商业革命?????????????B.封建制度解体????
??C.价格革命????????????D.教会势力衰落
24.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25.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26.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B.新航路的开辟??????C.工业革命开展????????D.世界市场形成
27.重商主义者认为:对外贸易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但进口商品是有害的,国家应当保护贸易,来促进本国工业品的发展。下列不具重商主义特征的是(  )
A.组建特权性贸易公司????????????????????????????????????????????????B.维持高额关税奖励出口
C.英国颁布《航海条例》????????????????????????????????????????????D.英国取消黑人奴隶贸易
28.“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天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
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29.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殖民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30.17世纪初期,人口不足200万、国土面积仅为北京市两倍半的小国,却拥有全欧商船吨位的4/5,凭借着“海上马车夫”的优势称霸海上。该国是(  )
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意大利
31.如图所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  )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珍妮纺纱机的推广??????
?C.发电厂的广泛建立??????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32.18世纪早期,英国经过激烈斗争获得了贩卖奴隶的特权;19世纪早期,英国议会却通过立法,废除了奴隶贸易。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综合国力的衰落??B.工业革命的开展???C.道德良心的发现???D.非洲人民的反抗
33.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结束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依赖的发明是(  )
A.珍妮机???????????????B.蒸汽机?????????????????C.电动机??????????????D.内燃机
34.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英国传统纺织品质优价廉????????????????????????????????????????B.法国奉行自由贸易原则
C.英国的市场经济迅猛发展????????????????????????????????????????D.法国文明相较英国优越
35.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36.世界工业生产在1860至1913年间增加了七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B.奴隶贸易的兴盛??????C.工业革命的发展??D.信息革命的开展
37.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主要是指(  )
A.工厂制度的兴起????????????????????????????????????????????????????????B.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C.垄断组织的出现????????????????????????????????????????????????????????D.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
3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其主要促成因素是(  )
A.早期殖民扩张???????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
39.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
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
A.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B.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C.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居于领先??????????????D.教育改革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善
40.李鸿章曾赞叹一种中国人称之为“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此发明是(  )
A.火车??????????????????????????????B.电话???????????????????????????????C.轮船???????????????????D.电报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4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4分)
42.(10分)近代以来,大国的兴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及最早从事的国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经济原因。这种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英国形成怎样的国际地位?(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经济后来居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因素。(3分)
1
/
1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