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七年级
语文
18课
狼
content
学习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content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课前检测:我会翻译句子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ontent
概括文章的内容
一个晚归的屠户遇到两只狼,起初畏惧退让,后来奋起搏斗,最终杀死两狼的故事。
屠户:
狼→
狼→
狼→
狼
遇
惧
御
杀
content
1.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狼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黠
狡猾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视频
狼的形象
content
贪婪
凶狠
缀行甚远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眈眈相向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我认为:
这真是
的两只狼!
2、屠户是怎样与两狼展开搏斗的?从中可看出屠户具有怎样的品质?
勇
智
屠户的形象
我认为:
这真是
的屠户!
3.从这个故事中,你还得到怎样的启示?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还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
content
③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④在社会上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反抗、打击。
content
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大约在四十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
小林(化名)是某校的七年级学生,因与室友发生矛盾,不愿与其继续做朋友,竟遭对方联合另外三人对小惠进行辱骂、殴打、恐吓,造成小惠身体多处受伤;心理上也到严重伤害。小林有了退学甚至轻生的念头。请你告诉小林他该怎么办:
课堂小结
不管狼如何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是,在高度智慧和勇敢的人面前,终究还是灭亡。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相信正义终将压倒邪恶。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突然)一狼来,瞰(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
“之于”的意思)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或后退)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昂贵),直(通“值”,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
止有剩骨
弛担持刀
乃悟前狼假寐
狼亦黠矣
2、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3、点名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4、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共45张PPT)
人们眼中的狼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
比喻坏人当权
。
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
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
狼狈为奸、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狼烟四起、引狼入室
……
成
语
人们眼中的狼
人们眼中的狼
凶残
贪婪
狡诈
惧怕
厌恶
憎恨
形象
态度
《狼》
——蒲松龄
文学作品中的狼
content
作者简介
《狼》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
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
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
,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zhuì)
(jiǒng)
(shàn)
(dān)
(shǎo)
(míng)
(kāo)
(mèi)
(xiá)
(yǐ)
字音节奏
译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有个屠户
天晚回家,
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剩下的骨头
担子里的肉
已经卖完了,
只有
仅,
只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以骨投之)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
zhuì
连接,紧跟
害怕
把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一只狼得到骨头
停下了,
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跟从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拿起一
块骨头扔过去,
停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骨头已经扔完了,
屠户非常为难,
处境困迫,为难。
攻击
一起
原来
可是
非常
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
苫蔽成丘。
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
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
覆盖成小山似的。
看,视
打麦子的场地
堆积柴草
覆盖
遮盖
屠乃
奔
倚
其下,
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都不敢上前,
瞪眼朝着屠户。
于是,就
跑
倚靠
代词,指柴堆
解除,卸下
凶狠注视的样子
拿
上前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
暇
甚。
过了一会儿,
神情悠闲得很。
一只狼径直走开,
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
一会儿
径直
像狗那样
调解音节,没有实在含义。
闭上眼睛
神情态度
从容悠闲
非常
离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
突然
用
几
杀死
屠户突然跳起来
用刀劈狼的脑袋
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
正要
转身
打洞
企图
通道,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攻击
他,指屠户
屠户正要上路
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
只见另一只狼
正在柴草堆里打洞
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同“只”
屁股
从
大腿
杀死
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
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
也杀死(了)它(指狼)。
乃
悟前狼假寐,
盖
以诱敌。
于是
睡觉
大概,原来是
用来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
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狡猾
一会儿
巧变诡诈
多少
同“只”
狼也是很狡猾了,
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死,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文言知识归纳
1
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
(
)
2.一狼洞其中
(
)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4.其一犬坐于前
(
)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6.止增笑耳
(
)
名—动
上前
名—动打洞
名—状语从通道
名—状像狗似的
动—名巧变诡诈
动—名笑料
文言知识归纳 2
①止有剩骨
(
)
②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
)
③恐前后受其敌
(
)
④盖以诱敌
(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⑥意暇甚
(
)
仅,只
停止
攻击
敌人
打算、企图
神情态度
止
敌
意
一词多义
文言知识归纳 3
①恐前后受其敌
(
)
②场主积薪其中
(
)
③屠乃奔倚其下
(
)
④一狼洞其中
(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⑥屠自后断其骨
(
)
指狼
指麦场
指积薪
指积薪
指屠户
指狼
其
一词多义
以
介词,把
投以骨
介词,用
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
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
盖以诱敌
虚词的用法
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止增笑耳】“止”通“只”。
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学科
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
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A、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傍
晚
B、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途
中
屠户
狼
C、矛盾双方是:
D、故事的开端:
缀
行
甚
远
E、故事的结局:
屠自后断其股,以刀劈狼首
F、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户
__狼
__狼
__狼
__狼
理清故事结构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
惧
御
杀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
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时间: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狡猾
四
要素
一遇狼
1、从“投、复投”等词看,屠户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由此可以看出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
二、惧狼:
2、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恐惧退让幻想
贪婪无厌凶狠
1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呢?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三、御狼
用原文回答问题
准备抵抗
心有不甘
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凶残
四、杀狼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
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四、杀狼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转视积薪后
四、杀狼
形象塑造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
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
表现了狼的狡诈,
“惧”“投以骨”“复投之”等,
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顾”“奔倚”“驰”“持”等,
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暴起”“劈”“毙”“转视”“断”等,
表现了屠夫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狼
屠夫
屠夫:
狼:
机智、勇敢
凶恶、贪婪、狡诈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叙述了屠夫智斗两狼的故事。
此段文字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前三段记叙,第四段议论
思考:“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
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
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
应该象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
在。
主题:本文通过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凶残、狡诈而又愚蠢的本性,告诫人们:对待像狼这样的恶人,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本文的主旨句是?揭示了什么主题?
主旨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狼的角度:
屠夫的角度: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如何狡诈,终归是自取灭亡。
对待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
题
18、狼
课
型
精读课
编
号
主
备
日
期
审
核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本课中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读、问、理、说”等,更全面更深入学习课文。
3、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文词汇。
2、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文词汇。
2、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
1.
新课导入
以和狼有关的成语导入课文。
引导:你们看大都是一些贬义词,它们都体现了狼的本性--凶残。但除此之外,狼还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关于狼的文言故事--蒲松龄的《狼》。
列举有关狼的成语,如狼吞虎咽、狼烟四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狈不堪、如狼似虎、鬼哭狼号、狼子野心、狼奔豕突、狼奔鼠窜等。
2.
课前检测
提问学生朗读课文
平台使用:资源展示
二、【自主学习】
1.
自学指导
①自学内容:翻译课文
②自学方法:对照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句子,不会的求助同桌或组长,共同不会的做标记。
③自学时间:根据需要
④自学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自行翻译句子,不会的求助同桌或组长,共同不会的做标记。
自学检测
提问学生重点字词的翻译,句子的翻译,并理解。
平台使用:
三、【合作探究】
(一)总结文言现象
1、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
【止增笑耳】“止”通“只”。
2、古今异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学科
3、一词多义
止:
①止有剩骨
(
)
②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
)
敌:③恐前后受其敌
(
)
④盖以诱敌
(
)
意: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⑥意暇甚
(
)
其:①恐前后受其敌
(
)
②场主积薪其中
(
)
③屠乃奔倚其下
(
)
④一狼洞其中
(
)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⑥屠自后断其骨
(
)
4、词类活用
狼不敢前
(
)
一狼洞其中
(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其一犬坐于前
(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
(
)
5、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二)理清故事结构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狼、——狼、——狼、——狼
平台使用:
四、【检测提升】
完成练习册“基础巩固”部分的1、2、3、4、5、7、小题
五、【课堂小结】
1.
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文言现象,请大家在以后学习古文的时候能关注这些文言现象,并会正确使用。
2.
课堂评价:本节课的最优个人是
,最优小组是
。其他小组要加油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课
题
18、狼
课
型
精读课
编
号
主
备
日
期
审
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文本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
【温故知新】
1.
新课导入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狼,他的“仁慈和关爱”,让自己险些丧命于狼之口,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户遇见了狼的,那么这位屠户是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教训,还是重蹈覆辙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一探究竟。
2.
课前检测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平台使用:资源展示
二、【自主学习】
1.
自学指导
①自学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
一个晚归的屠户遇狼,起初畏惧退让,后来奋起搏斗,最终杀死两狼的故事。
屠户: 遇 狼→ 惧 狼→ 御 狼→ 杀 狼?
②自学方法:六要素总结法和人物事件结果总结法。
③自学时间:
④自学要求;
平台使用:
三、【合作探究】
1.你觉得文中哪个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这一本性外,狼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
明确:最能反映狼的本性的字是“黠”,(狡猾)表现:“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此外,狼的性格特点还有“贪婪”,表现:“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凶狠”,表现:“眈眈相向”、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屠户的形象
屠户是怎样与两狼展开搏斗的?从中可看出屠户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
勇
智
屠户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3、这个故事中,你还得到怎样的启示?
明确:①因此作者的议论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还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识破假象,不能心存幻想,要勇于斗争。
③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并毙两狼,不留后患。
④在社会上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反抗、打击。
4、最后一段的议论中,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穿插《聊斋志异》的简介、写作背景)
明确:不是。运用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题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文中两只狼施展诡计,前后夹击,尽显贪婪、阴险、狡诈之态,但最终还是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怎样狡诈,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终归还是会被识破、被歼灭的。
5、联系实际,在生活中遇到恶势力该怎么办?
平台使用:
四、【检测提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1、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2、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3、点名故事主题的句子是
4、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
屠户知道狼想要的是肉,就把肉挂到树上,以此摆脱了狼。
狼跳着去吃挂在树上的肉,被钩子挂住了上腭而死。
这两则故事的结尾都对狼进行了嘲笑。(点拨:抓住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五、【课堂小结】
1.
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文言现象,请大家在以后学习古文的时候能关注这些文言现象,并会正确使用。
2.
课堂评价:本节课的最优个人是
,最优小组是
。其他小组要加油哦。